夏群
-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肠癌根治术前CEA、NLR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行结肠癌根治术且接受术后随访的10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3年随访情况分为存活组(n=43)和死亡组(n=5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CEA、NLR水平,并分析CEA、NLR水平与结肠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的关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存活组患者CEA、NL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术前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术前NL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肠癌患者TNM分期增高、低分化、术前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术前CEA、NLR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前CEA、NLR高水平可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
- 李季夏群马静
-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标记预后
- 美施康定与奥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癌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比较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与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癌痛的效果。方法将136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吗啡组(66例)和羟考酮组(70例)。2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分别给予吗啡控释片及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治疗癌痛,观察2组直肠给药起效时间及副反应。结果2组癌痛治疗药物起效时间长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癌痛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起效时间更短,而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副反应更小。
- 李季李巍夏群马静
- 关键词:癌痛美施康定奥施康定
- 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8例报告被引量:4
- 2003年
- 鲍子雨李鸿宝夏群
- 关键词: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电视内镜硬膜外麻醉
- 改良Duhamel根治术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为了提高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 采用特制环形夹具进行结肠直肠吻合,并将吻合口移至齿状线上方2.5~3 cm。结果 应用该方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4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 改良Duhamel根治术基本消除了原术式造成的“闸门”和“盲袋”等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实用。
- 刘董胜黄同义夏群鲍子雨金全乐
- 关键词:术式改良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 全文增补中
- 经外环外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
- 1998年
- 自1992年5月~1997年10月,我科采用微小切口、经外环外入路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备类鞘膜积液418例,临床观察随访认为此法损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无需住院等优点,报道如下。
- 刘董胜夏群金全乐
- 关键词:微小切口小儿鞘膜积液腹股沟疝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及传统开腹手术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明确诊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诊治。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切口感染、肠粘连、术后疼痛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病症时具有创口小、疼痛低、恢复速率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 陈虎马静夏群李季
- 关键词:手术急性阑尾炎
- 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和总结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3年3月-2008年9月间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较多,但短期内均可治愈。长期并发症少见。结论:随着微创手术不断成熟,治疗仪器进一步完善,治疗水平逐步提高,微创治疗并发症将逐渐减少。
- 夏群
- 关键词:微创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
- 胆石性肠梗阻3例被引量:1
- 2003年
- 夏群鲍子雨马静
- 关键词:肠梗阻胆结石外科手术
- 热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被引量:6
- 2010年
- 夏群
- 关键词:肿瘤治疗热疗化疗
- 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探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总结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经验。方法将92例以便血及便后肿物脱出为主要症状Ⅲ~Ⅳ期混合痔患者分为改良PPH组40例和传统PPH组52例,分别进行手术,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切除直肠黏膜完整度、术中出血、痔核回缩、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出血、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相比较,改良PPH组切除直肠黏膜完整度、术后出血、痔核回缩及复发率明显优于传统PPH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疗效更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 李巍李季夏群刘士会
- 关键词:混合痔改良PPH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