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淼平

作品数:202 被引量:996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72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7篇小麦
  • 60篇抗性
  • 50篇基因
  • 36篇纹枯病
  • 36篇枯病
  • 35篇霉病
  • 35篇病抗
  • 35篇赤霉
  • 35篇赤霉病
  • 33篇分子标记
  • 28篇育种
  • 24篇转基因
  • 22篇纹枯病抗性
  • 18篇植株
  • 15篇QTL
  • 14篇性状
  • 13篇抗性QTL
  • 12篇籽粒
  • 10篇凝胶
  • 10篇转基因植株

机构

  • 195篇江苏省农业科...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扬州大学
  • 4篇江苏里下河地...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江苏中江种业...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春市农业科...
  • 1篇江苏太湖地区...
  • 1篇江苏沿海地区...

作者

  • 201篇周淼平
  • 155篇马鸿翔
  • 105篇姚金保
  • 92篇杨学明
  • 77篇任丽娟
  • 71篇余桂红
  • 60篇张旭
  • 56篇陆维忠
  • 44篇张鹏
  • 39篇张平平
  • 30篇张鹏
  • 19篇张增艳
  • 18篇姚国才
  • 17篇孙晓波
  • 16篇杨丹
  • 14篇黄益洪
  • 10篇沈晓蓉
  • 6篇杜丽璞
  • 6篇蔡士宾
  • 6篇周小青

传媒

  • 34篇江苏农业学报
  • 19篇麦类作物学报
  • 11篇江苏农业科学
  • 7篇作物学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植物遗传资源...
  • 5篇核农学报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14篇2012
  • 25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质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给软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7个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的软质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在7个软质冬小麦品种中,宁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较为重要,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亲本中增效和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宁麦9号具有最多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的显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最多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的隐性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
姚金保张平平任丽娟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关键词:籽粒蛋白质含量
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被引量:35
2004年
为了研究在小麦×玉米中亲本及2,4-D对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影响,将36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1植株与4个玉米品种分别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后用50、100、150mg·L-1三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杂交穗,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杂交组合远缘杂交的得胚率差异显著;不同玉米品种远缘杂交的得胚率总趋势表现为:爆烈玉米(9.9%)>糯玉米(8.9%)>普通玉米(8.2%)>甜玉米(4.6%);2,4-D对小麦单倍体的形成是必须的,且不同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以100mg·L-1浓度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同时,2,4-D重复处理的得胚率高于一次处理。
蔡华马传喜周淼平马鸿翔陆维忠
关键词:小麦远缘杂交单倍体得胚率2,4-D
小麦抗菌蛋白编码基因BS108的克隆及其转基因抗病小麦的创制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斑病(wheat sharp eyespot),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CAG-1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AG5融合群引起的土传真...
李钊周淼平张增艳庄洪涛徐惠君杜丽璞叶兴国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转基因
一种便于早代选择软质弱筋小麦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早代籽粒硬度选择的软质弱筋小麦育种方法,该方法通过普通小麦‑簇毛麦5VS易位系与高产多抗弱筋小麦品种杂交(包括:单交、回交、复交等),在F<Sub>2</Sub>代通过小麦第5同源群短臂InDel分子标...
杨学明周淼平吕远大姚金保郭江涛
文献传递
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为了给小麦抗倒伏育种提供依据,以7个株高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控制株高、穗长、倒一、倒二、倒三、倒四节间长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而控制倒五节间长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宁麦8号、宁麦9号、扬麦9号和扬麦11具有控制株高、倒一、倒二、倒三和倒四节间长较多的隐性基因;望水白具有控制穗长最多的显性基因;扬麦9号具有控制穗长和倒五节间长较多的显性基因。株高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控制,而其构成因素可能受1~3对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其构成因素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株高构成因素对株高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倒一节〉倒二节〉倒三节〉倒五节〉倒四节〉穗长。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关键词:小麦株高
小麦新品种生抗2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被引量:2
2001年
生抗2号系对Alondra繁60096F1进行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后育成的优质面条小麦。生抗2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广等特点,尤其赤霉病抗性比较突出。籽粒商品性好,出粉率高。产量稳定在 400kg/亩左右,产量潜力可达 500kg/亩。
李浩兵周淼平刘朝晖张旭朱作为任丽娟黄益洪葛美蓉陆维忠
关键词: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选育栽培
一种小麦根尖染色体制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麦根尖染色体制片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在种子发芽后,取其幼根,经8‑羟基喹啉预处理后,用卡诺固定液固定、蒸馏水前低渗处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蒸馏水后低渗处理,将处理后的根尖生长点用涂片法制片,最后在相...
杨学明张鹏周淼平姚金保马鸿翔张瑜余桂红
文献传递
高产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宁麦1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江苏省淮南片和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扬麦11号、扬麦158增加9.76%、7.80%,产量均居所有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小穗小花结实性好,每穗粒数多,综合抗病性强,弱筋品质稳定等优点。宁麦18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掌握适期播种,争壮苗越冬;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科学施肥;加强管理,做好防病治虫等工作。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杨学明包月红郜思宁张鹏任丽娟张平平周淼平
关键词:抗病栽培技术
江苏省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被引量:20
2021年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12个试点的籽粒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试验中,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分别占淮南和淮北处理平方和的89.55%和70.71%,基因型效应分别占3.10%和12.89%,互作效应分别占7.35%和16.1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两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分别解释了淮南60.54%和淮北56.53%的互作平方和。在本年度特定的气候条件下,15个淮南小麦品种(系)中,宁红1479、金丰1701和盐麦0816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4个淮北小麦品种(系)中,保麦1702、淮核16174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2个试点中,淮南以南通、扬州和金湖试点的分辨力最强;淮北以响水、徐州和宿豫试点的分辨力最强。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两组试验的高产品系对某些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
姚金保张鹏张鹏马鸿翔余桂红马鸿翔杨学明
关键词:小麦AMMI模型适应性
不同杂交组合对小麦花粉植株再生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以小麦杂种F1代和部分亲本单核中晚期的花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不同培养基等几个因素对F1花粉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1花粉植株再生频率在不同组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植物生长调节剂4PU-30和C17、K3、W143种培养基对花药的花粉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量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存在组合间的差异。在对F1代父母本的调查中发现,花粉植株的再生能力与两个亲本密切相关,有的还与父母本的互作效应有关,经测算,“扬麦5号”是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材料。因此,选择适当的杂交组合是提高小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关键。
章静娟沈晓蓉周淼平蒋宁葛美蓉陆维忠
关键词:小麦杂交组合花药培养育种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