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祝
- 作品数:79 被引量:4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2014年贵州省人间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狂犬病是一种由弹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几乎达到100%,在流行期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长期位居各法定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前两位。我国是全球人间狂犬病发生的高危地区,发病数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贵州省是我国人间狂犬病的高发地区,狂犬病发病人数长期位居全国前五。2014年,贵州省发病数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西,因而,对贵州省人间狂犬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 陶忠发余春王定明黄艳唐光鹏周敬祝雷明玉宋沈超杨荣益
- 关键词:人间狂犬病
- 贵州省首次从人间病例分离出牛种布鲁菌及其种型鉴定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来自贵州省的两例布鲁菌病疑似病例进行布鲁菌分离与鉴定,为病例的确诊和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及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菌病疑似病例布鲁菌抗体水平,采用血培养法对疑似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传统方法对培养分离出的布鲁菌可疑菌株进行种型鉴定。结果自两名布鲁菌病疑似病例血液中分离出两株布鲁菌可疑菌株(命名为GZ13CB和GZ13ZSX)。布鲁菌表面蛋白31(BCSP31)属特异性PCR鉴定结果显示,两株菌出现布鲁菌特异的223bp预期扩增条带;AMOS.PCR种特异性PCR排除两株菌为羊种、绵羊附睾、猪种菌及牛种1、2、4型菌;进一步采用传统方法鉴定,两株菌均与牛种生物3型布鲁菌生物学特征相符。结论首次从布鲁菌疑似病例分离出牛种3型布鲁菌,此研究结果为贵州省牛种布鲁菌病疫情的控制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 刘英王月陈红周敬祝余春黄艳唐光鹏王定明李世军
- 关键词:布鲁菌病PCR
- 贵州省2010-2014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0-2014年人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鼠类动物带菌情况,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贵州省钩体病例报告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钩体疑似病例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菌株培养和鉴定。采用夹夜法捕获老鼠对贵州省钩体病高发地区进行鼠类宿主动物及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鼠间带菌情况与人间疫情的相关性。结果 2010-2014年贵州省报告钩体病人共73例,死亡10例,病死率13.70%。疫情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5年合计报告病例数52例占全省同期病例的71.23%。6—9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9.86%。检测钩体疑似病人血清样本18份,其中阳性7份,阳性率为38.89%,均为黄疸出血群抗体。未从钩体疑似病人分离到钩体菌株。鼠间动物监测有效布夹数6 750夹次,共捕鼠646只,鼠密度9.57%,黑线姬鼠密度呈上升趋势,共分离钩体菌株56株,全部分离自黑线姬鼠,带菌率8.67%,经PCR检测均为黄疸出血群钩体。结论贵州省2010—2014年间钩体疫情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黑线姬鼠为主要带菌鼠类动物,带菌群别为黄疸出血群,与钩体病人血清抗体群别相匹配,提示黑线姬鼠带菌与人间疫情存在相关性。
- 刘英陈峥宏李世军姚光海黄荷马青周敬祝唐光鹏王定明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宿主动物PCR
- 贵州省道真县蚊虫标本中乙型脑炎病毒和坦布苏病毒的检测
- 2024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道真县蚊虫标本中携带虫媒病毒的情况。方法2023年7月,在贵州省道真县使用光催化诱蚊灯法采集蚊虫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蚊虫携带的病毒种类,并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检出病毒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在贵州省道真县共采集到2属2种5313只蚊虫标本,包括三带喙库蚊3953只、骚扰阿蚊1355只和其他蚊种5只。将采集标本依据种类分54批进行研磨、核酸提取和检测,其中6批三带喙库蚊标本经黄病毒属通用引物检测为核酸阳性,经进一步鉴定其中5批为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阳性,1批为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阳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检测到的JEV均为基因I型,分布在同一个进化分支上;检测到的TMUV位于进化树的第三分支,该分支毒株的主要宿主来源为蚊虫。结论在贵州省道真县2023年采集的蚊虫标本中检测到基因I型JEV和TMUV,TMUV为贵州省蚊虫中首次发现。应进一步加强对JEV和TMUV的监测,以减少它们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
- 毕腾坤郑德阳阳玉红李樊殷启凯聂凯付士红崔倩倩许松涛周敬祝李兴洲王环宇
- 关键词: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 一种小型昆虫采集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昆虫采集器,包括底座,底座的上侧表面通过安装座与转向轴的下端转动连接,转动轴的上端安装有引诱筒,转动轴的下部设有卡座,卡座的一端通过快拆螺栓与转动轴之间进行固定,卡座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内部...
- 梁文琴周敬祝王丹郑乾芬
- 贵州省2008-2012年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
- 目的:分析我省布病疫情,高危人群感染状况,为我省今后布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高危人群血清进行布病抗体检测,阳性这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既往阳性者同时进行个案调查和健康检查。结果:我省2010年诊断首例布病病例,截至2...
- 周敬祝陈贵春王定明王月王世香李世军
- 文献传递
- 贵州省部分县区登革热媒介监测及人群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部分地区蚊媒的带毒情况以及人群感染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媒监测,人群监测,病原学检测。结果诱蚊灯共捕蚊虫31 749只,库蚊占41.19%,阿蚊占29.70%,按蚊占28.95%,白纹伊蚊占0.15%;按蚊的高峰期在5月,库蚊高峰在7月下旬~8月下旬,白纹伊蚊高峰期在6月下旬~9月上旬,最高为7月上旬;对蚊媒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对3县媒介监测村寨流行期前(4月)和流行后期(11月)人群进行监测,流行前期登革热Ig M和Ig G阴性,流行后期登革热Ig M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1.32%。结论开展登革热病原学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登革热病例至关重要。
- 唐光鹏周敬祝蒋维佳任丽娟余春庄妍田兴国王定明
- 关键词:登革热蚊媒监测
- 2011年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疫区鼠类动物带菌监测与菌株分型被引量:7
- 2013年
-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引起的钩体病是全世界流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钩体病通过疫水迅速传播,因而是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重点检测的传染病。中国自然灾害频发,且不少地区是钩体病流行疫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显示,贵州省近年来钩体病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病死率却呈上升趋势。
- 李世军张翠彩唐光鹏王定明田克诚刘英韦小瑜蒋秀高李秀文杨会棉姚光海周敬祝曾正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疫区人兽共患传染病
- 贵州省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策略探讨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及高发地区预防接种的实施,分析乙脑流行状况,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在4个乙脑高发地区,对≤10岁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年共报告乙脑1 230例,≤1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6.59%(1 065/1 230).男女性发病比例为1.58:1;全年除1月外均有报告病例,主要集中7~9月;遵义市、毕节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乙脑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65.85%(810/1 230).有免疫史的占6.90%(26/377),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93.10%(351/377).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74.90%(188/251),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15.28%.与2003年比较乙脑发病下降29.80%.结论建立并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尤其对高发地区的≤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 宋群锋王昭孝汪峰余春赵苏晔蒋维佳周敬祝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控制策略
- 贵州省道真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调查贵州省道真县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及媒介伊蚊种类及其密度,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表对2016年7月道真县马尔代夫归国人员中的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ELISA方法对归国人员血清进行IgM抗体检测;采用人诱法和布雷图指数(BI)法对媒介伊蚊密度进行调查。结果26名归国务工人员中,登革热IgM抗体阳性6份,其中临床诊断病例5例,疑似病例2例,隐性感染者1例,罹患率为30.77%。7例患者经治愈出院,其余19人隔离观察14 d未发病。道真县玉溪镇、河口乡和棕坪镇的媒介伊蚊监测人诱停落指数为2.4只/(人·h),超过C级[人诱停落法≤1.5只/(人·h)]水平;BI为7.0,略高于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BI≤5)。结论该起登革热输入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引起本地流行。
- 田珍灶胡灿周敬祝邹志霆李法锦郭军黄红武余多姚刚冷远强曾地敏杨国军郭黄吉
-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