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超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岩溶
  • 3篇岩溶区
  • 2篇亚热带
  • 2篇植被
  • 2篇气候
  • 2篇孢粉
  • 2篇溪流
  • 1篇地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植硅体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伸缩式
  • 1篇生物作用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植物
  • 1篇水文地球
  • 1篇水文地球化学
  • 1篇暖期
  • 1篇气候波动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西南大学
  • 2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周建超
  • 3篇蒲俊兵
  • 3篇张陶
  • 3篇莫雪
  • 2篇章程
  • 2篇何师意
  • 2篇于奭
  • 2篇唐伟
  • 2篇袁道先
  • 2篇覃军干
  • 2篇杨会
  • 2篇张强
  • 1篇张新荣
  • 1篇张春来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便携式水上取样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水上取样辅助设备,主要由竖直设置的主体支架,探出支架,长短可调的伸缩式连接臂和牵引绳构成;所述探出支架本体、主体支架本体的上部或中部、和伸缩式连接臂构成了内角可调节的联动机构;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依次...
蒲俊兵刘文张陶莫雪周建超
文献传递
广西桂林岩溶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气候及沉积环境变化被引量:11
2015年
在精确AMS^14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对采自广西桂林岩溶区西南村的沉积样品进行了孢子、花粉和淡水藻类分析,获取了该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气候和沉积环境变化的记录.结果显示,ca.5390-1990 cal a BP研究区周围分布有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和少许针叶林,低山丘陵上生长着以常绿栎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较高海拔处分布有少量以松为主的针叶林,气候温暖湿润;ca.1990-380 cal a BP植被演替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气温较前一阶段有所降低,期间存在冷暖干湿变化.ca.5390-3160,ca.1990-1540和ca.1360-750 cal a BP三个阶段剖面所在位置湿生草本植物莎草科花粉和淡水藻类环纹藻含量同步升高,指示研究区内水域面积扩大;ca.3160-1990 cal a BP发育泥炭;而ca.1540-1360与ca.750-380 cal a BP两个阶段莎草科花粉和环纹藻含量下降,说明水域面积有所缩小.ca.750-380 cal a BP,人类活动不断增强,森林植被和沼泽资源遭受破坏,石漠化日益加剧.
周建超覃军干张强张春来蒋仕清
关键词:岩溶区孢粉全新世植被气候
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9
2014年
岩溶水体溶解无机碳(DIC)的转化过程是评价岩溶碳汇稳定性及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其在岩溶地下水补给的地表溪流中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于2013年7月8~14日对广西融安县官村地下河水补给的地表溪流进行7昼夜定位连续监测,利用高分辨率自动监测仪器每15分钟测定pH、溶解氧(DO)、水温(T)、电导率(SpC)等参数,人工每2小时采集水样用于测定常规离子和δ^(13)C_(DIC)等指标。结果表明溪流水体T,pH,DO,SpC,DIC(以HCO_3^-表示),Ca^(2+),δ^(13)C_(DIC),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以及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等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过程。SpC,DIC,Ca^(2+)和pCO_2等指标白天降低,夜间升高;T,pH,DO,δ^(13)C_(DIC)和SIc等指标白天升高,夜间降低。SIc变化范围为0.70~0.89,表明溪流中可能发生了碳酸盐的沉积。通过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水温(昼夜变化幅度为5.8℃)对水体pCO_2的昼夜变化影响率为27.48%~54.88%。反映水体水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水体DO指标和水体δ^(13)C_(DIC)均在白天上升,夜间下降,而δ^(13)C_(DIC)和水体DIC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2=0.71),这也证明溪流水体DIC的变化过程受到水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白天水生植物以光合作用为主,消耗DIC,释放O_2,水体δ^(13)C_(DIC)上升;晚上以呼吸作用为主,消耗O_2,释放CO_2,增加DIC,水体δ^(13)C_(DIC)下降,其对水体pCO_2的昼夜变化影响率为45.12%~72.52%。通过研究表明溪流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受到物理因素(太阳辐射和水温等)和生物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这为进一步了解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溶解无机碳转化过程及岩溶碳汇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莫雪蒲俊兵袁道先章程何师意于奭刘文张陶周建超杨会唐伟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生物作用
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解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的昼夜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07-09~2013-07-14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官村地下河出口(G1)和下游雷崖村(G2)设置两个监测点同时展开了为期5 d的高分辨率昼夜监测工作,每15min监测水温(T)、pH、溶解氧(DO)和电导率(Spc),每2 h进行人工采样工作,样品测试Ca2+、HCO-3和NO-3等主要离子以及δ13CDIC.结果发现:1 G1和G2点都是HCO3-Ca型水,但是两个监测点表现出不同的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2监测期间官村地下河出口(G1)的物理化学参数和主要离子(Ca2+、HCO-3和NO-3等)基本上保持稳定,而雷崖监测点(G2)的物理化学参数(T、pH、DO、Spc)和Ca2+、HCO-3和NO-3离子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特征;3 G2监测点的溶解无机碳(DIC)和δ13C值表现出相反的昼夜变化特征,DIC在白天下降晚上升高而δ13C值白天上升晚上下降,并表现出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7,P<0.01).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温以及脱气作用共同影响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的昼夜变化,控制了岩溶地表溪流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张陶蒲俊兵袁道先章程何师意于奭刘文莫雪周建超杨会唐伟
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近1000年以来气候波动在广西桂北地区沉积物中的记录被引量:11
2016年
对采自广西桂林资源县晓锦村ZY刮面的沉积样品进行了AMS14C年代测定、孢粉、淡水藻类和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该剖面95cm的沉积物记录了该地区近1000多年以来的沉积环境、植被变化和全新世末期两次重要的气候变化事件,即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ZY剖面约1000~250cal.aB.P.处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沼泽环境,周围植被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栎和枫香占优),气候条件较温暖湿润,是晚全新世气温下降过程中的一次气候回暖,与中世纪暖期相对应;约250~0cal.aB.P.剖面所在位置发展为水稻田,周围植被中针叶林扩张(松为主),阔叶林退缩,反应了小冰期气温下降的气候特征。250~0cal.aB.P.人类活动明显增强,孢粉和植硅体资料所揭示的植被面貌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
覃军干张新荣张强周建超
关键词:植被孢粉植硅体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