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刚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重症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重症患者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切除
  • 2篇甲状腺切除术
  • 2篇喉返神经
  • 1篇电图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风险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手术
  • 1篇血管
  • 1篇应激反应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周刚
  • 5篇安友仲
  • 3篇朱凤雪
  • 3篇叶颖江
  • 2篇沈凯
  • 2篇姜可伟
  • 2篇曲军
  • 2篇王杉
  • 2篇谢启伟
  • 2篇赵慧颖
  • 2篇赵秀娟
  • 2篇梁斌
  • 2篇沈佳伟
  • 1篇李纾
  • 1篇杨晓东
  • 1篇郭鹏
  • 1篇刘征
  • 1篇任景怡
  • 1篇刘献增
  • 1篇王斌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术前禁食时间延长对外科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禁食时间对外科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76例,均为择期开腹手术患者,按照术前禁食时间是否延长分为常规时间组(41例,术前晚22:00禁食至手术当日清晨8:00)和时间延长组(35例,术前晚22:00禁食至手术当日中午12:00以后)。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比例、术中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常规时间组术后心肌损伤和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时间延长组[4. 9%(2/41)比22. 9%(8/35)、4.9%(2/41)比20.0%(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术前禁食时间延长增加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重要器官损伤,应尽量避免延长术前禁食时间。
周刚朱凤雪安友仲
关键词:外科手术应激反应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重症支持治疗的经验总结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初步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此严重并发症重症支持治疗的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例因白血病化疗后出现DAH而转入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化疗后出现首发症状后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68.4%(13/19)]。患者入院时至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6.82(2.12,22.08)×10~9/L比28.18(5.63,74.22)×10~9/L、(63±14)g/L比(79±1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患者入ICU时动脉血氧分压、改良氧和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提示严重呼吸衰竭,经积极监护支持治疗后有明显改善[(145±33) mmHg(1 mmHg=0. 133 kPa)比(70±19)mmHg、(250±81)比(110±35)、(98.6±1.2)比(90.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同时经ICU积极治疗,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较入ICU时明显改善[(17±3)s比(20±5)s、39.3(34.9,49.6)s比49.9(36.8,64.2)s、2400(1 450,7900)μg/L比4 400(1 550,20 00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DAH是临床上急危重症,由多种机制参与其中,其中白细胞溶解是机制之一,需临床医师提高警惕,做到早识别、早治疗,各种形式的氧疗(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机械通气)及积极对症治疗(纠正凝血、贫血等)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方式。
周刚安友仲朱凤雪沈佳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弥漫性肺泡出血机械通气支持
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肌损伤情况,收集并观察基础病史、术中(手术时间、是否急诊手术、术中出血>800 ml和术中低血压等)及术后指标(改良氧合指数、血乳酸、急性肾损伤和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情况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的803例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中,心肌损伤发生率为17.2%(138/803),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仅为0.9%(7/803)。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高APACHEⅡ评分及术后即刻急性肾损伤与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3.14,95%CI:1.76~5.60,P<0.001)、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OR=2.26,95%CI:1.23~4.15,P=0.008)、APACHEⅡ评分(OR=1.05,95%CI:1.01~1.09,P=0.008)和术后急性肾损伤(OR=3.18,95%CI:1.78~5.69,P<0.001)与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独立相关。结论重症患者腹腔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高,急诊手术、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高APACHEⅡ评分和术后急性肾损伤是导致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秀娟朱凤雪李纾周刚安友仲
关键词:腹腔手术心肌损伤
不同肠管吻合方式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吻合方法对犬小肠手术后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成年犬12条,根据吻合部位不同随机分为A、B2组,A组距离屈式韧带100cm小肠采用双层吻合,距离屈式韧带200cm小肠采用单层吻合;B组反之。术中记录2种吻合方式的操作时间。术后7d再次手术,找到吻合口并评价吻合口周围粘连分级,测量吻合破裂压(ABP)、小肠浆肌层破裂压。结果单层吻合与双层吻合后局部粘连分级未见明显差异;单层吻合与双层吻合的ABP分别为(325.83±88.03)和(331.25±70.33)cmH2O(1emH2O=0.098kPa,P〉0.05);单层吻合与双层吻合的浆肌层破裂压分别为(185.42±40.87)和(182.08±20.72)emH,O(P〉0.05);单层吻合和双层吻合时问分别为(17.08±3.20)和(23.50土2.50)min(P〈0.01)。结论单层吻合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吻合方法。
沈凯周刚叶颖江梁斌
关键词:小肠吻合口漏
一种镇痛镇静评估方法及监测设备
本申请涉及一种镇痛镇静评估方法及监测设备,涉及人体镇痛镇静评估的领域,其包括采集病人生命体征数据及正面视频序列;对正面视频序列进行图像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正面视频序列提取行为特征;对正面视频序列初始帧进行人脸检测,并通过...
王光杰王益勤王斌沈佳伟赵慧颖周刚王胜楠马蕊安友仲
环杓侧肌肌电图用于喉返神经功能的术中评估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环甲肌置入双极电极监测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以指导术中探查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并评估其功能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临床病例分为神经监测组及对照组,通过针刺电极记录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间断刺激暴露或未暴露的喉返神经,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对照组则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结果监测组与非监测组在手术时间(125.54±42.23min比107.30±39.36min)、术后住院天数(5.14±1.44d比5.05±1.31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侧神经在暴露前利用监护仪描记出解剖走行,其中25侧继续解剖暴露神经,神经暴露后走行与未暴露前解剖走行完全一致,未暴露前RLN刺激阈值(2.23±0.57)mA,暴露后刺激阈值(0.44±0.20)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暴露前诱发EMG波幅(307.98±253.47)μV,暴露后诱发EMG波幅(234.36±142.18)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麻醉下监测环杓侧肌肌电图探查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术中评估喉返神经功能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周刚姜可伟叶颖江谢启伟曲军杨晓东沈凯郭鹏王杉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肌电描记术
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功能监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在颈丛麻醉下,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美国尼高力Endeavor CR术中神经功能监测仪,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CMAP,同心圆电极间断性刺激暴露或未暴露的喉返神经,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暴露31条喉返神经,刺激后均出现潜伏期恒定的CMAP;所需要的刺激强度为0.2~1.6mA,平均为0.96mA;而沿着同一神经未暴露段的可能行径进行刺激时,其中25条神经出现稳定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刺激强度1.3~3.5 mA,平均为2.03 mA,其余6条神经即使刺激强度达5 mA未能诱发出CMAP,但该6例神经完全解剖暴露后,仍可出现稳定的环杓侧肌诱发肌电图.28例患者术后发音全部正常.结论 通过环杓侧肌记录CMAP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的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谢启伟周刚刘献增姜可伟曲军梁斌刘征叶颖江王杉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动作电位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及预测
目的 对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及预测.方法 连续观察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ICU年龄大于18岁的非心脏手术病人,观察终点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并根据此终点将病人分为事件组和...
赵慧颖陈红安友仲任景怡赵秀娟周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