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静晔

作品数:28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篇腰椎
  • 8篇脊柱
  • 7篇手术
  • 5篇腰骶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内固定
  • 4篇融合术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椎间融合
  • 4篇椎体
  • 4篇外科
  • 4篇螺钉
  • 3篇腰椎滑脱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28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市创伤骨...
  • 1篇南部县人民医...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天智航医...

作者

  • 28篇吴静晔
  • 16篇田伟
  • 14篇孙宇庆
  • 7篇郎昭
  • 6篇何达
  • 6篇刘波
  • 6篇刘亚军
  • 6篇张宁
  • 6篇李加宁
  • 3篇韩晓光
  • 3篇范明星
  • 2篇王玉梅
  • 2篇袁强
  • 2篇阎凯
  • 1篇李楠
  • 1篇冯学会
  • 1篇吕艳伟
  • 1篇张宁
  • 1篇徐诚实
  • 1篇韩骁

传媒

  • 4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关节突关节内聚术前诊断方法及对椎弓根螺钉置钉通道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关节突关节内聚对椎弓根螺钉置钉通道的影响,并确立一种在术前X线片上识别出关节突关节内聚现象的方法,规避其带来的螺钉误置风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从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术前CT中筛选出关节突关节内聚病例作为试验组;抽取与试验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观察X线片上小关节下缘间隙中点,如果该点位于椎弓根内壁或者内壁内侧,则为阳性。统计每组患者的阳性率。在轴位CT上,测量两组人字嵴顶点到椎弓根峡部中点的连线与中线的夹角为α,比较两组α值。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正位X线片的阳性率分别为95. 5%(42个椎体/44个椎体)和6. 8%(3个椎体/44个椎体),差异有显著性(X^2=69. 172, P=0.000)。试验组L_3的α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4. 676,P=0. 000);试验组L_4的α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4.840,P=0.000)。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内聚会造成入钉点内移,入钉横向角减小,术者如果没有识别出该解剖变异会造成螺钉误置,带来风险。正位X线片上小关节下缘间隙中点位于椎弓根内壁或者内壁内侧,提示存在关节突关节内聚现象。
吴静晔张宁王祺龙李加宁刘波何达刘亚军王玉梅田伟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应用矢状位重建CT进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应用矢状位重建CT明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11月所有因OPLL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超过1年随访的161例患者。其中男性106例,女性55例。手术时年龄26—77岁,平均54.5岁。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个月。40例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前路组)。其中14例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26例接受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0例患者接受颈椎后路棘突纵割式颈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形术(SLAC手术)(后路组)。1例患者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矢状位重建CT显示,前路组造成脊髓压迫的主要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后路组为OPLL;前路组患者脊髓压迫的节段数量为1—2节,后路组患者脊髓压迫的节段数量为1—5节,以2~4节为主;前路组OPLL分型为节段型或局限型,以节段型为主;后路组各型的分布较为平均。后路手术患者应用改良K线的方法分组,并进行临床效果的比较。改良K线是矢状位重建cT上连接枢椎及C,椎管中点的连线。脊髓压迫未超过K线为阳性组,超过K线为阴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矢状位cT颈椎整体曲度及中立位X线颈椎整体曲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路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改善率(72%±27%)较后路组(59%±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27)。后路组患者中,改良K线阳性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改善率(63%士37%)高于阴性的患者(4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P=0.034)。矢状位cT颈椎整体曲度为11±±9±与中立位X线颈椎整体曲度10°±1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较强的相关性(r=0.947,P〈0.01)。结论OPLL手术方式的选择,需应用矢状位重建CT,结合脊髓压迫的主要诊断、压迫的节段
田伟韩骁刘波吴静晔马赛张宁郑山于杰冯学会翁崇
关键词:颈椎
改良LOVE术治疗伴腰骶椎侧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LOVE术对伴腰骶椎侧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观症状和侧弯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伴腰骶椎侧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均行改良LOVE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计算相应改善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Cobb角分别为7.1°(5.7°,12.3°)、3.0°(1.9°,4.6°),VAS分别为7.0(6.0,7.8)、0.5(0,1.0)分,JOA评分分别为(13.8±4.6)、(27.0±1.7)分,P均<0.01。Cobb角改善值为4.0°(2.9°,9.1°),VAS改善值为6.0(5.0,7.0)分,JOA改善值为(13.2±4.3)分。Cobb角改善值与VAS、JOA改善值均无关(r分别为0.089、0.029),术前Cobb角和JOA改善值无关(r=0.001),P均>0.05。结论改良LOVE术可改善伴腰骶椎侧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观症状和腰骶椎侧弯,但主观症状的改善和腰骶椎侧弯的减轻无关。
吴静晔刘亚军刘波吕艳伟孙玉珍田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全脊柱成像系统与传统X线在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的一致性对比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全脊柱EOS成像系统(whole-spine EOS images,EOS)与传统X线成像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进行标准站立位EOS脊柱全长正侧位和传统X线腰椎骨盆正侧位摄片。2名主治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对50例患者EOS侧位片和传统X线腰椎骨盆侧位片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dorsis,LL)进行测量,并于间隔2周后在再次测量。对2名医师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2名医师前后2次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利用4次测量数据分析腰椎-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在EOS与传统X线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使用EOS成像和传统X线成像测量的PI角均值分别为(50.5±12.6)°和(51.4±12.2)°(均值差0.9,差值95%置信区间为0.2-1.6,P=0.020);PT角均值分别为(16.2±8.9)°和(16.9±8.6)°(均值差0.7,差值95%置信区间为-0.6-2.0,P=0.283);SS角均值分别为(34.3±9.9)°和(34.5±10.4)°(均值差0.2,差值95%置信区间为-1.2-1.5,P=0.800);LL角均值分别为(42.7±14.9)°和(43.3±15.3)°(均值差0.6,差值95%置信区间为-0.8-2.0,P=0.149)。两种不同成像方法测量骨盆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5),但均差值小(0.9°),无临床差异性;PT、SS、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成像方法组间可信度分析显示,2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侧位PI、PT、SS、LL均有极佳的一致性(EOS成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93、0.980、0.989,X线成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85、0.976、0.988)。可重复性分析显示,2名主治医师前后2次测量的PI、PT、SS、LL均有极佳的一致性(组内ICC为0.963~0.996)。结论:在局部腰椎骨盆段,EOS成像与传统X线成像测量的PI、PT、SS、LL一致性良好,对指导临床的应用没有差异性。
尉峰吴静晔孙宇庆李加宁范明星张宁
关键词:骨盆测量脊柱前凸
3D计算机导航下经椎弓根骨水泥增强螺钉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在3D计算机导航下经椎弓根骨水泥增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安令性和仃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27例不同脊柱疾患伴骨质疏松的患者接受了3D计算机导航F经惟弓撤骨水泥增强螺钉内固定术,男3例,女24例;年龄5l-92岁,平均70.1岁、术中及术后评仙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螺钉松动及骨折愈合情况,并埘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日本骨科阱会(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7例患者共置人骨水泥增强螺钉149枚。l例患行死亡,26例忠肯随访达12个川以上。无椎弓根皮质破裂及椎弓根刷同骨水泥渗漏,无出现可疑肺栓塞引起的呼吸I木l难和手术引起的神经损伤。术后末出现相关症状加重、功能状态下降等不良效果。术后JOA评分[(25.1±2.3)分]较术前[(18.2±2.6)分]明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96,P:0.000),平均改善率为39.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移位,20例(76.9%)患者随访12个月时骨折愈合。结论3D计算机导航下经椎弓根骨水泥增强螺钉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任临床评估及影像。簟表现上均得到良好效果。
袁强张贵林吴静晔行勇刚何达孙宇庆田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一种用于椎体成形术的骨通道引导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矩形底板、半圆量角器、空心套筒、阶梯轴、螺母、限位顶丝、滑块及滑块连接轴组成的用于椎体成形术的骨通道引导装置,矩形底板纵向两侧有向上凸台形成凹形上平面,平面设有纵向通槽及长度指示线,两侧凸台内侧壁上...
吴静晔田伟
文献传递
结合术前CT规划及术中透视建立穿刺通道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估利用术前CT进行术前设计,再结合术中透视引导的穿刺通道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连续选择年龄>60岁的OVCF病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行椎体成形术(PVP)或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前在伤椎的轴位CT图像上确定经皮入针的横向距离和角度,并通过测量确定骨面入点和椎弓根内壁的位置关系;术中透视确定经皮入针的纵向距离和角度,穿刺至骨面时,结合术前CT的测量结果在正位片上确定骨面入点的位置。以该技术的穿刺成功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比较病人术前和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及术中并发症。结果研究共纳入43例病人,男10例,女33例,平均年龄(73.4±10.1)岁。共对50个节段进行PVP或PKP操作,节段范围为T5~L5,其中T12~L5节段所占比例为86%。穿刺成功率为96%(48/50),2个节段穿刺骨钻尖端没能到达对侧椎体,分别发生在L5和T5水平,骨水泥的弥散偏向一侧。术后仅有2例为通过椎体静脉窦渗漏至椎管,病人术后没有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术前CT进行术前设计,再结合术中透视引导建立穿刺通道的技术在OVCF手术治疗中是安全和有效的。
吴静晔韦祎李加宁张宁李楠刘波何达刘亚军王玉梅田伟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通道
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提拉杆部、固定旋钮杆部、提拉力监测系统和螺丝刀部;提拉杆部的内部中空;固定旋钮杆部自提拉杆部的后端插置于其内,固定旋钮杆部包括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一旋钮杆和第二旋钮...
郎昭朱志斌唐强吴静晔孙宇庆田伟
文献传递
手术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手术机器人,包括:控制器;机械臂,机械臂与控制器电连接;磨钻组件,磨钻组件设于机械臂的末端,用于作用于人体的骨组织;传感器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传感器组件设于机械臂的末端或磨钻组件上...
田伟范明星张琦吴静晔
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过程中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采取OLIF技术治疗的16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76例,女89例,年龄46~82岁,平均(63.40±8.11)岁。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27.9±17.6)min,出血量(489.3±157.2)mL,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3.5±5.4)个月,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由术前(8.2±1.3)分下降到(1.6±0.6)分(P=0.003);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7.9±1.1)分降低到末次平均随访(2.5±1.5)分(P=0.002);ODI指数由术前(45.2±10.9)%下降到(11.2±4.9)%(P=0.004)。并发症:左髋部不适9例(5.5%);腰丛神经损伤(表现髂腰肌/股四头肌乏力)4例(2.4%),发生于多节段手术病例;术中腹膜破裂5例(3.1%);节段血管出血2例,微小血管出血9例,发生率6.7%;终板骨折4例(2.4%);切口感染0例;腹膜后血肿1例(0.6%);交感神经损伤13例(7.9%);融合器松动移位12例(7.3%);末次随访椎间未融合6例(3.6%);总并发症发生率39.4%。结论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效果确切,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可为临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提供新选择。
秦世强孙宇庆倪文卓刘亚军吴静晔张巨龙卢志刘雪冬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