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良宝

作品数:42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经济管理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历史地理
  • 3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主题

  • 15篇战国
  • 6篇地理考证
  • 5篇战国时期
  • 5篇战国文字
  • 5篇货币
  • 4篇三晋
  • 4篇铭文
  • 4篇出土
  • 3篇钱币
  • 3篇兵器
  • 3篇布币
  • 2篇地名
  • 2篇断代
  • 2篇断代研究
  • 2篇札记
  • 2篇战国晚期
  • 2篇战国中期
  • 2篇政区
  • 2篇释读
  • 2篇铜器

机构

  • 38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8篇吴良宝
  • 2篇张丽娜
  • 1篇徐世权
  • 1篇秦凤鹤

传媒

  • 6篇中国文字研究
  • 5篇中国史研究
  • 3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文物世界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考古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安徽钱币
  • 1篇北京文博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历史地理
  • 1篇古文字研究
  • 1篇中国文字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说燕尾布与连布中的“(十斤)”字
2005年
战国时期的平首金属货币中有一种燕尾布,面文作“桡比尚忻”^[1]、背文“七偵”^[2]:与之相关的还有被称为“连布”的布币.面文为“四比尚忻”,分别见于《货系》4175——4184、4185——4187号。目前学术界多数认为这两种货币是楚国在战国晚期铸造的货币,但是对于币文中的“(十斤)”字(为行文方便,以下用△来代替)却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准备讨论这个字及有关的问题。
吴良宝
关键词:币文战国晚期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学术界行文
战国魏“合阳鼎”新考被引量:5
2009年
In the Collection of Bronze Inscriptions of Yin-Zhou Period there is a bronze ding tripod,which can be named Heyang ding of the 24th year.Judged by the location and attribution of Heyang mentioned in its inscriptions,it must have been cast in the 24th year of Wei State Prince Hui’s Qianyuan reign (346 BC).The two inscriptions are both made in the Wei State,and the lid inscription is impossible to have been added after the ding transferred from the Wei to the Zhao State.This vessel can be taken as a standard bronze of the Wei State.
吴良宝
关键词:战国中期
中国东周时期金属货币研究
吴良宝
关键词:东周春秋战国金属货币古钱币
战国晚期韩国疆域变迁新考——以兵器刻铭为中心被引量:9
2012年
战国晚期韩国疆域的变迁,史书记载有阙。本文根据传世文献与出土的兵器、货币等战国文字资料,详细梳理了战国晚期韩国上党郡与南阳郡等主要领土的变化情况,不仅印证了《史记》等书记载的长平战后韩国固有上党郡的记载,纠正了已有研究中的某些疏误,而且从中得知"南梁"、"襄城"等城邑直到韩王安时仍未入秦,补充了史书记载的阙佚。
吴良宝
关键词:战国晚期
魏“淮阳上官”鼎释地
2015年
湖北荆州谢家桥出土战国铜鼎铭文中的"淮阳",资料发表者解读为今河南淮阳县的楚国"陈"城,本文认为鼎铭"淮阳"就是原宋国都城"睢阳",齐灭宋后该地转属魏国,鼎铭的刻写时间不得早于公元前285年。
吴良宝徐世权
平安君鼎国别研究评议被引量:6
2009年
学术界对平安君鼎的国别尚有不同意见。通过对已有意见的分析可以看出,官庄M3所出漆器上的"三十五年"等纪年刻铭实为秦文字,《战国策》中的"卫必效单父"也不能作为秦昭王时单父一定是卫地的依据;单父归魏的时间不在魏囚杀卫怀君之时,卫嗣君"独有濮阳"是指卫君只掌控濮阳,并非说卫国的领土范围。产生分歧的关键在于学者对单父在战国时期的归属存在争议。钩稽史料记载可以看出,战国中晚期单父的归属大致经历了"卫(或魏)——宋——齐——魏"的变化。平安君是卫或魏国贵族的可能性都存在。
吴良宝
关键词:国别研究地理考证
尖足布币铸造地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尖足布币是流通于战国早中期的赵国铸币,学界对部分尖足布币铸造地的地望考订尚有分歧。结合史书记载与出土战国文字资料,我们认为战国中期秦惠文王侵夺魏国上郡地之后,始与赵国在今陕北地区正面交锋;魏国上郡的北界止于今无定河一带,肤施等地原为魏地,后被秦、赵所据;结合张家山汉简《秩律》等资料可以判断,"平州"尖足布币的铸造地在今陕西米脂县,"平州、中阳、襄城"尖足布币、"言阳"直刀币、"干关"方足小布等都是赵国占据陕北地区之后的铸币,时间上不早于武灵王"西略胡地,至榆中"的公元前306年;实行大、小二等制的尖足布币"虑虒"的铸造地仍以定在今山西五台县境为妥。
吴良宝
再论清华简《书》类文献《■夜》被引量:2
2015年
商代甲骨文、楚简《容成氏》中以往释读为"黎"的"旨"、"耆"、"利"等字均系文字误释或辞例误读,目前只能确定西周金文中的"楷"、清华简中的"■"是黎国;古书所见的"黎"地不止一处,从它们的出现时间以及武王伐纣的路线来看,东郡之"黎"、浚县之"黎阳"可以排除在外,西周金文中"楷"所在的今山西黎城之"黎"最有可能是武王所戡之地;通过对《夜》篇中的介词语法、纪年方式、典型词汇等的考察可以看出,该篇文字应该有较原始的史料来源,但经过了后期的改动、整理。
吴良宝
关键词:清华简
耸肩尖足空首布的形制、来源及与其他空首布的关系——从寿阳出土的空首布谈起被引量:1
2004年
吴良宝
关键词:出土形制考古资料铸币
东汉建十四年州工师戈考
2007年
"十四年州工师戈"以往被认为是一件战国中期的三晋兵器。本文在参考、吸收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该戈原为南方楚系兵器,而铭文为加刻的韩国文字,刻写的时间在韩昭侯十四年(公元前349年)或韩釐王十四年(前282年);戈铭中的"州"地地望在今河南沁阳东南的可能性较大。
吴良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