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显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食管
  • 4篇手术
  • 4篇肺癌
  • 3篇食管癌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食管肿瘤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患者家属
  • 2篇家属
  • 2篇肺癌围手术期
  • 2篇肺肿瘤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IVOR-L...
  • 1篇电视胸腔镜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心理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吴显宁
  • 4篇马冬春
  • 3篇喻风雷
  • 3篇李田
  • 3篇陈名久
  • 3篇梅新宇
  • 2篇徐世斌
  • 2篇戎保林
  • 2篇解明然
  • 2篇苏丹
  • 1篇张静平
  • 1篇尹邦良
  • 1篇魏大中
  • 1篇苏丹
  • 1篇范军
  • 1篇李惠萍
  • 1篇徐美清
  • 1篇郭明发
  • 1篇胡建国
  • 1篇张文军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的手术要点、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VATS肺大疱切除术患者353例,其中常规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172例,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术后1 d疼痛VAS评分、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液引流量(t=-3.520,P=0.021)、术后1 d疼痛VAS评分(t=-6.726,P=0.000)、术后胸管留置时间(t=-4.268,P=0.000)、术后住院时间(t=-3.899,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行,相对于传统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术有创伤小,疼痛减轻,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优势,可作为肺大疱外科治疗的优选术式。
李田梅新宇解明然吴显宁张天赐马冬春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肺大疱
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清扫术的7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40例;手术时年龄10.70岁,平均39.5岁.采用x2检验对性别、手术时年龄、术前病程、术前是否服用激素、改良Osserman分型、胸腺病理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2例患者随访6.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21例(29.2%)完全稳定缓解,18例(25.0%)药物缓解,20例(27.8%)改善,9例(12.5%)无变化,4例(5.6%)恶化.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程(OR=22.871,95% CI:2.813.~ 185.917,P=0.003)、Osserman分型(OR=0.103,95% CI:0.014.0.774,P=0.027)是术后有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好.术前病程、Osserman分型是术后有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病程<6个月、全身型患者的预后较好.
李田吴显宁解明然梅新宇张文军马冬春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
完全腹腔镜下管状胃制作在食管癌Ivor-Lewis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管状胃制作方法应用于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行完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手术(荷包钳法)的358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26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游离,在腹腔内行管状胃的制作及空肠造瘘术(全腔镜组),92例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游离后在腹部加4 cm小切口,胃拖出腹腔外行管状胃的制作(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 结果358例食管癌患者中男性290例,女性68例,年龄(62.3 ± 15.6)岁。全腔镜组和小切口组中,中段肿瘤比例分别为27.1%(72/266)和25.0%(23/92),中下段肿瘤比例分别为35.3%(94/266)和34.8%(32/92),下段肿瘤比例分别为37.6%(100/266)和40.2%(37/92);Ⅰ~Ⅱa期肿瘤比例分别为42.1%(112/266)和46.7%(43/92),Ⅱb~Ⅲa期肿瘤比例分别为57.9%(154/266)和53.3%(49/92)。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腹部:(65.6 ± 25.8)min比(62.3 ± 25.6)min;胸部:(180.3 ± 37.4)min比(178.1 ± 39.2)min;管状胃:(16.1 ± 3.2)min比(15.7 ± 3.5)min]、术中出血量[腹部:(60.5 ± 19.8)ml比(62.3 ± 20.9)ml;胸部:(228.7 ± 47.3)ml比(231.6 ± 46.8)ml]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腹野:(8.9 ± 1.8)枚比(8.7 ± 1.6)枚;纵隔:(21.2 ± 3.6)枚比(20.8 ± 3.8)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全腔镜组和小切口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4.5%(12/266)和4.3%(4/92)(χ2= 0.845,P= 0.948);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2 ± 4.8)d和(13.1 ± 5.1)d(t= 1.525,P= 0.128),术后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5 ± 2.1)万元和(5.3 ± 1.2)万元(t= 0.865,P= 0.1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手术中,完全腹腔镜下管状胃
戎保林郭明发吴显宁
关键词:食管肿瘤管状胃腹腔镜小切口IVOR-LEWIS手术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消化道重建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上消化道重建的策略。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31例,其中结肠代食管重建消化道16例,空肠代食管8例,残胃代食管7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5.8%),治疗后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45.2%和32.3%。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发食管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根治,结肠、空肠或残胃均可用于消化道重建,掌握不同术式特点及适应证,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吴显宁徐美清徐世斌范军马冬春魏大中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食管癌消化道重建残胃
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的操作方法,探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的279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空肠造瘘术中完成情况、空肠造瘘口渗液、造瘘口局部皮肤感染、管道堵塞、脱落、肠梗阻、二次手术等发生率。结果 2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肠造瘘置管,平均手术时间(16.7±3.2)min,带管时间(30.2±3.6)d,空肠造瘘术后并发症为20.1%,其中造瘘口渗液7例,造瘘管脱落3例,造瘘管堵塞2例,肠梗阻4例,二次手术1例。结论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可行、较为安全的手术方法,是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有效方法。
戎保林梅新宇吴显宁
关键词:食管肿瘤空肠造口术腹腔镜检查
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况对患者一般心理状况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背景与目的面对癌症和手术的双重压力,许多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和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对患者一般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胸外科处于肺癌围手术期的97例患者和97例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 90,SCL-90)对他们的一般资料、肺癌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肺癌患者的一般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肺癌围手术期患者SCL-90中总分(153.28±41.98)、躯体化(1.78±0.42)、强迫症状(1.96±0.52)、抑郁(1.77±0.67)、焦虑(1.82±0.56)、敌对(1.68±0.87)、恐怖(1.44±0.75)、精神病性(1.56±0.51)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焦虑标准分与患者的SCL-90的强迫症状、焦虑、偏执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5);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抑郁严重度与患者的SCL-90的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因子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况,且对肺癌患者的一般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吴显宁陈名久苏丹喻风雷
关键词:肺肿瘤围手术期家属心理
肺癌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皮质醇与C型行为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肺癌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皮质醇与C型行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以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术前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血清皮质醇检测、C型行为量表对他们的一般资料、血清皮质醇水平及C型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结果 肺癌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447.85±87.65) μg/L.男性患者C型行为焦虑维度得分高于正常人,P<0.05;抑郁维度得分高于正常人,P<0.01;愤怒外向、理智、乐观、社会支持维度得分低于正常人,P<0.01.肺癌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皮质醇与患者C型行为的焦虑、抑郁、愤怒内向得分呈正相关,r=0.215、0.241、0.225,P<0.05;肺癌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皮质醇与患者C型行为的乐观、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223、-0.276,P<0.05.结论 肺癌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较高,且与患者C型行为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苏丹吴显宁李惠萍丁翠萍
关键词:肺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肿瘤,直到20世纪80年代化疗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才得以明确.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将顺铂方案用于术后(辅助)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首次发表于1988年;此后大量术后化疗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
吴显宁李田徐世斌马冬春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钛板联合Teflon补片重建胸骨肿瘤切除后胸廓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钛板联合Teflon补片重建胸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1月,收治4例胸骨肿瘤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0~55岁。以胸部肿块、疼痛1~6个月后入院。检查见胸前区范围为4 cm×3 cm~10 cm×8 cm的肿块,质硬。CT检查见骨质破坏。采用胸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为10 cm×8 cm~18 cm×14 cm,采用钛板联合Teflon补片重建胸廓。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未出现反常呼吸、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1例失访,1例术后25个月因颅内出血死亡;余2例分别获随访1年及4年,肿瘤未见复发。所有患者胸壁塑形良好,随访期间钛板无松动、外露,无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不适。结论胸骨肿瘤切除后采用钛板联合Teflon补片重建胸廓,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塑形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吴显宁陈名久喻风雷
关键词:胸骨肿瘤胸廓重建钛板TEFLON补片
可吸收线分层缝合法在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采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法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临床效果,降低食管胃颈部吻合口术后狭窄的发生率。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0例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手术患者,96例采用传统全层间断内翻缝合法,114例采用可吸收线黏膜层与浆肌层分层缝合法进行胃食管吻合。术后1周、1月、3月行食管造影,在造影片上测量吻合口的左右径及前后径,算出吻合口面积。同时根据患者进食梗阻情况,评估狭窄程度。结果: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严重肺部并发症和乳糜胸发生,术后亦无严重食管返流病例。吻合口分层缝合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全层内翻缝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1%(2/96)。术后1周、1月、3月吻合口面积全层内翻缝合组与分层缝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层内翻缝合组与分层缝合组吻合口术后1月、3月轻、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可吸收线浆肌层与黏膜层分层缝合较全层内翻缝合能明显降低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陈名久吴显宁尹邦良胡建国喻风雷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胃吻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