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仁广

作品数:15 被引量:26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涛动
  • 5篇海温
  • 4篇环流
  • 4篇北方涛动
  • 4篇大气环流
  • 3篇南方涛动
  • 3篇北半球
  • 2篇遥相关
  • 2篇雨带
  • 2篇雨带类型
  • 2篇热带
  • 2篇温带
  • 2篇西太平洋
  • 2篇夏季
  • 2篇季风
  • 2篇降水
  • 2篇海冰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雨期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美国夏威夷大...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15篇吴仁广
  • 10篇陈烈庭
  • 1篇曹西
  • 1篇刘永
  • 1篇黄刚
  • 1篇宋磊
  • 1篇胡开明

传媒

  • 10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月北半球海冰趋势变化的区域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海冰密集度资料和海冰范围指数,分析了3月北半球海冰在1979-1995年和1996-2014年2个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以及趋势差异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3月总海冰范围以稳定速率减少,速率无明显加速.而各个分海域的海冰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巴伦支海海冰在2个时期内以稳定的速率减少;白令海海冰不减反增;鄂霍次克海海冰缩减速度在后期减小;圣劳伦斯湾的海冰范围在90年代中期以前显著增大,后期缓慢缩减.3月海冰趋势变化的空间特征与同期表面气温和表面风场的趋势变化相一致.
陈樟吴仁广
PNA流型的年际变化及温、热带太平洋海温的作用被引量:14
1992年
本文分析了PNA型环流的年际变化和影响因子,发现它存在两种优势周期振荡:一种是3—5年的振荡,另一种是10年左右的振荡.研究表明,前者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相对应(同相关系),后者与北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一致(反相关系).揭示了PNA型环流的变化与北太平洋海温比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具有更密切的联系.并且由于北太平洋海温影响的频带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不同,它的作用有时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同相,有时则反相,使得ENSO与太平洋-北美地区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变得复杂化.指出当考虑北太平洋海温的共同作用后,一些观测事实得到了较好的解释.最后,讨论了PNA型环流10年左右振荡可能的变化过程.
吴仁广陈烈庭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温热带
中国东部强冷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条件(英文)
A strong cold event hit eastern China around 24 January 2016 wit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reaching more than 1...
宋磊吴仁广
关键词: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
文献传递
CMIP5耦合模式对ENSO衰退年夏季西北太平洋气候的模拟误差分析
本文利用CMIP5模式中37个耦合模式调查了ENSO衰退年夏季ENSO对西北太平洋夏季气候的影响的模拟情况。研究发现37个耦合模式对ENSO和西北太平洋气候关系的模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大部分耦合模式不能较好的模拟出二者...
姜文萍黄刚胡开明吴仁广
关键词:ENSO
南极海冰与南半球大气环流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利用1973—1982年南极海冰北界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冰平均北界(海冰范围)的变化及其与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间的联系。1976年前,南极海冰平均北界偏北(海冰范围扩大),而1977年-1980年,南极海冰平均北界偏南(海冰范围缩小)。与此相对应,这两个时期的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南极海冰平均北界偏北、海冰范围扩大时期,南极高压和绕极低压带偏弱,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槽脊位置偏西,南印度洋和南大晒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南太平洋副热带西凤减弱、中纬度西风加强,而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尼西亚低压带发展,南方涛动处于正位相阶段;在南极海冰平均北界偏南、海冰范围缩小时期,则相反。分析表明,南方涛动与南极海冰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并以南极海冰超前南方涛动约2个月时的关系最好,其次是南极海冰落后南方涛动4个月。
吴仁广陈烈庭
关键词:南极海冰南方涛动
南海—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季节内尺度海气变化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作者近年来关于南海—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和海洋季节内尺度变化关系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文中对10~20天和30~60天两种季节内振荡海气变化关系的不同以及冬、夏季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相比较而言,大气中10~20天振荡所占比例大于30~60天振荡,海表温度30~60天的振荡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比10~20天振荡的贡献大,而在低纬度西太平洋地区10~20天振荡与30~60天振荡贡献相近或稍大。在北半球夏季,10~20天低频振荡的分布呈西南—东北走向,由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向西北偏西方向传播,而30~60天低频振荡则以东西向分布为主,表现为由南向北的传播特征。在北半球冬季,10~20天和30~60天两种低频振荡的水平结构类似,均表现为西南—东北走向;同时,南海地区季节内变化信号表现出明显的向南传播的独特特征,并与东亚冬季风的季节内变化密切相关。北半球夏季,南海—菲律宾海地区10~20天低频振荡强度在厄尔尼诺发展年得到加强,而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则在拉尼娜衰减年得以加强。分析还指出,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热带辐合带附近的季节内变化,尤其是10~20天尺度变化,对季节平均海表温度异常有显著的反馈作用。
吴仁广曹西陈樟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的关系被引量:31
1998年
根据1951~1986年的资料,在文献[1]对中国东部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异常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各雨型的长期天气过程。发现不同雨型前期环流有不同的长期演变过程。指出中高纬和低纬环流不同季节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中国东部各种雨带分布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预报线索,可供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参考。
陈烈庭吴仁广
关键词:雨带类型环流大气环流
ENSO循环与亚、澳季风和南、北方涛动的关系被引量:23
2000年
文中从研究 ENSO循环的成因出发 ,分析了厄尔尼诺 ( El Nino)和拉尼娜 ( La Nina)的产生与西太平洋暖池地区西风异常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形成和变化与亚洲和澳大利亚冬季风的关系 ;最后 ,分析了亚、澳冬季风的活动 ,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形成和东传 ,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出现等现象与南方涛动和北方涛动传播波的联系。
陈烈庭吴仁广
关键词:厄尔尼诺季风南方涛动北方涛动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与全球500hPa环流的关系被引量:36
1994年
本文利用ECMWF的全球500hPa高度月平均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6、7月)降水与全球同期和前期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不仅与北半球,尤其是欧亚地区的环流有关,而且与南半球同期和前期环流亦存在相当程度的联系,特别是发现了当2月份南印度洋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发展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容易偏多。此外,南极极涡的强度变化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存在某种程度联系。
吴仁广陈烈庭
关键词:梅雨降水大气环流
太平洋各区海温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的共同影响被引量:87
1998年
根据1951~1986年的海温资料,作者在对中国东部夏季(6~8月)雨带分布分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雨型与同期和前期各季太平洋(60oN~50oS,120oE~70oW)海温异常的关系。分析表明,对应不同雨型,无论同期或前期整个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的基本形势都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特别是西北太平洋黑潮暖流和热带太平洋赤道冷水带海温的异常。这两个海区的海温变化明显,而且与其周围(西北太平洋呈“>”形,热带太平洋呈“<”形)的海温存在反相的变化。这种结构既反映了海温的纬向热力差异又反映了海温的经向热力差异。指出西北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各种海温距平不同配置的共同影响,是导致中国东部各种雨带分布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还表明,各雨型海温距平的配置有很强的持续性,而且与前期各主要洋流区海温的变异有关。根据前期太平洋大范围海温距平分布的特征和演变的过程以及ENSO预测,可为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提供依据。
陈烈庭吴仁广
关键词:夏季雨带类型海温异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