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VSD封堵术50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5
- 2004年
- 陈娇张雪芳陈新梅叶敏
-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护理儿童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发症的护理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62例 Amplatzer 封堵器进行 VSD 封堵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38例(占23.46%)。其中脑空气栓塞2例,血栓形成和栓塞3例,左前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停搏7例,机械性溶血2例,穿刺口出血5 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残余分流3例。结论 VSD 封堵术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士应熟悉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诱因,掌握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儿康复。
- 严秋萍刘利香叶敏陈娇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并发症
- 儿童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5例
-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常常在短时间内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严重危及患儿生命,虽经临床积极抢救,终因心室率过缓,血流动力学影响过大而死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多脏器衰竭。我科于2002年7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了...
- 陈新梅叶敏吴燕英陈娇
-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脏临时起搏器
- 文献传递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的护理
- 目的探讨对于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或肺动脉瓣狭窄(PS)的复合畸形病例,进行一次性介入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27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它...
- 陈娇陈雄英叶敏张雪芳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护理
- 文献传递
- 经导管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护理
- 2007年
- 目的:总结12例经导管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护理。方法:对12例患儿进行术前评估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心律、杂音及尿颜色的改变,做好穿刺伤口及肢体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结果:12例患儿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的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为了保证治疗的成功,术前要做好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杂音及尿颜色的改变,要做好穿刺伤口及肢体的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陈娇陈雄英叶敏陈新梅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护理经导管治疗
- 小儿心源性脑脓肿的护理
- 2007年
- 总结35例小儿心源性脑脓肿的护理经验。32例心源性脑脓肿患儿首发症状为发热,26例有不同程度的头痛,21例呕吐,其中5例为喷射性,18例出现一侧肢体无力,16例出现抽搐,其中6例表现为全身性抽搐;9例患儿有神志改变,其中6例嗜睡,1例烦躁,2例昏迷。35例经积极处理,治愈17例,好转10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4例。认为除加强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护理外,重点观察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无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倦怠、一侧肢体无力或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应注意脑脓肿存在的可能,加强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的监测。
- 陈新梅陈娇叶敏严秋萍
-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护理
-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
- 2007年
- 目的:总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2例PVSD患儿介入治疗进行术前、中、后的护理。结果:202例患儿中有12例在左心室造影后显示不符合适应证,6例失败,184例均成功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技术成功率为96.8%,术后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儿PVSD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 叶敏陈娇陈新梅陈雄英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护理AMPLATZER封堵器
- 经导管介入与外科手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治疗模式逐渐发生改变, 即由单纯的外科或单纯的介入治疗转向两者相互联合的镶嵌治疗。这种新的治疗模式减轻了手术的创伤,弥补了外科手术的不足,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我院心...
- 陈新梅黄晓燕叶敏陈娇张雪芳
- 关键词:外科手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
- 文献传递
-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护理被引量:13
- 2006年
- 总结9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心律、心率、心电图ST-T段和T波的改变、穿刺口及肢体的观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陈娇王树水叶敏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