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德荣

作品数:2 被引量:4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薯蓣
  • 1篇地下茎
  • 1篇淀粉
  • 1篇淀粉粒
  • 1篇盾叶薯蓣
  • 1篇薯蓣属
  • 1篇薯蓣属植物
  • 1篇居群
  • 1篇居群遗传
  • 1篇分类学
  • 1篇分类学意义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2篇史德荣
  • 2篇杭悦宇
  • 1篇周义峰
  • 1篇徐珞珊
  • 1篇黄春洪
  • 1篇秦慧贞
  • 1篇周义锋
  • 1篇郭可跃

传媒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25
2006年
对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40个种类地下茎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主要有单粒和复粒2种形态。单粒淀粉粒以类圆形为主,脐点多为点状。复粒淀粉粒可分为2类:A型由2~3个淀粉小粒构成,以卵圆形和三角形为主,脐点点状且大多不明显,少数种类层纹清晰;B型由10个以上的淀粉小粒构成,以圆形为主,脐点不明显,无层纹。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 Uline)、基生翅组(Sect.Opsophyton Uline)和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 Uline)均为单粒淀粉粒;顶生翅组(Sect.Shannicorea Prain et Burkill)为复粒淀粉粒A型;丁字型毛组(Sect.Combilium Pra Jnet Burkill)和白薯莨组(Sect.Lasiophyton Uline)为复粒淀粉粒B型;复叶组[Sect.Botryosicyos(Hochst.)Uline]兼有单粒和复粒淀粉粒。淀粉粒形态特征支持白薯蓣(D.hispida Dennst.)由复叶组分出单列成组及毛芋头薯蓣(D.kamoonensis Kunth)和高山薯蓣(D.delavayi Franch.)互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处理。
杭悦宇徐珞珊史德荣秦慧贞周义峰
关键词:薯蓣属地下茎分类学意义
我国盾叶薯蓣居群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2
2003年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标记 ,分析研究了中国 1 1个盾叶薯蓣居群 8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1 5个寡聚核苷酸引物扩增共得到 1 0 8条带 ,其中 96条为多态带 ,占 88 89%。Shannon多样性指数 (I)为 0 30 93 ,居群水平的变异从 0 1 564到 0 30 98,物种水平的Nei基因多样度 (h)为 0 2 4 99,居群水平的变化范围为 0 1 60 7到 0 2 1 37。遗传变异分析表明 ,物种水平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 0 341 5 ,居群间的基因流Nm 为 0 9641 ,居群间遗传交换小。分子方差分析 (AMOVA)表明 ,居群内变异为 68 96 % ,地区间变异为 1 9 45% ,居群间变异为 1 1 58%。聚类结果以长江为界 ,将盾叶薯蓣分为南北两个大类群。研究结果对盾叶薯蓣种质的迁地保护有重要意义。
黄春洪杭悦宇周义锋史德荣郭可跃
关键词:盾叶薯蓣居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