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婧奕
- 作品数:41 被引量:27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延续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力发育、体格发育影响,探讨延续护理的有效实现形式。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0月出生的1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儿出院时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出院后予延续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护理需求评估、强化健康教育、护理技能培训、居家智能发育训练、团体随访干预、开通护患热线等措施,出院后每季度评价患儿智能与体格发育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母亲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儿母亲护理知识技能评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7 P<0.001),出院12个月后,两组患儿发育商(DQ)均处于中等智能水平;观察组出院6个月、9个月、12个月智能评估各维度得分与DQ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6个月后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34,P=0.004),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u=8.031,P<0.001)。结论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护理技能,促进患儿智能发育,但对体格发育影响不大;对低出生体重儿家庭有必要开展系统化延续护理培训与出院后干预。
- 顾建伟史婧奕范巧玲邱佳瑜陆群峰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体格发育再入院率
- 极低体重早产儿远期神经发育损伤的高危因素
- 陈豪胡勇田园史婧奕沈云琳蔡成颜崇兵陈一欢孙婧婧裘刚龚小慧魏东
- 治疗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MG患儿,经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效果不良基础上进行TPE治疗,血浆置换量为50~70 mL/(kg·次),每例2~3次。比较TPE前后临床症状与抗乙酰胆碱抗体(AChR-Ab)水平变化。结果共收治MG患儿7例,其中全身型4例(肌无力危象合并呼吸衰竭1例),眼肌型3例。AChR-Ab从TPE前1.66(0.99,3.33)nmol/L下降至0.66(0.40,10.97)nmol/L(Z=-2.545,P=0.011),下降50.55%。7例患儿出院时肌无力、眼睑下垂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TPE前后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及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TPE过程中血浆过敏2例,低血压1例,处理后恢复。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TPE前后分别为1.90(1.40,2.40)g/L和1.10(1.00,1.30)g/L(Z=-3.092,P=0.002)。结论TPE可降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MG患儿的AChR-Ab水平,缓解肌无力症状,是MG患儿可选治疗措施。TPE时应注意纤维蛋白原降低等不良反应。
- 周益平崔云缪惠洁王斐史婧奕单怡俊张育才
-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肌无力儿童
- 儿童脓毒症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应用的时机和剂量被引量:2
- 2018年
- 脓毒症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的中心环节是感染引起宿主炎症免疫失衡。糖皮质激素(Gc)和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通过免疫调控参与脓毒症治疗。但GC和IVIG治疗脓毒症的具体时机、剂量和疗程的存在较多争议。当前,小剂量Gc(氢化可的松5mg/kg·d)推荐应用于儿茶酚胺抵抗的难治性脓毒性休克,Gc使用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即可停药。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短疗程使用小剂量IVIG(200—400mg/kg·d×2—3d)有助于提高机体病原清除能力并降低病死率。
- 崔云史婧奕
-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失衡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建立儿童体外膜肺氧合初步观察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用于建立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完成的66例非心脏手术ECMO支持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情况、ECMO支持模式、动静脉插管类型与尺寸、置管方式、操作时间和置管并发症等。根据置管方式分为经皮穿刺置管组与外科切开置管组,比较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置管操作时间、ECMO支持时间、ECMO撤机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66例患儿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44.5(12.0,83.5)月龄,体重15.0(10.0,25.0)kg。床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21例(32%),成功20例(95%),1例穿刺失败改为外科切开置管。最终经皮穿刺置管组20例,年龄70.5(23.8,109.5)月龄,体重23.2(13.6,37.0)kg。经皮穿刺置管组置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外科切开血管置管组[26.0(23.3,30.3)比57.0(53.8,64.0)min,Z=6.31,P<0.001]。经皮穿刺置管组ECMO起始模式为静脉-动脉(VA)10例、静脉-静脉(VV)10例。ECMO静脉导管为10~19 F,动脉导管为8~17 F。VV-ECMO为右侧颈内静脉和右侧股静脉置管;VA-ECMO为右侧颈内静脉或右侧股静脉和左侧股动脉置管。经皮穿刺置管组中1例并发上腔静脉穿孔,无导管相关感染。结论在技术条件熟练的ECMO中心,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建立ECMO的成功率与安全性较高。
- 崔云周益平单怡俊史婧奕王斐徐婷婷张育才
-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体外膜氧合作用儿童
- 小剂量γ干扰素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采用新生1 d SD大鼠来获取纯化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前体细胞,并进行IFN-γ干预观察对OL前体细胞的影响,对进一步阐明PVL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采用...
- 谢利娟史婧奕朱建幸
- 关键词:Γ干扰素细胞分化
- 文献传递
- 氢气对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建立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动物模型,观察氢气对模型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以8~10日龄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小鼠分为四组:A组为对照组(n=18);B组为NEC模型组(n=19);C组为正常氢气组(n=18);D组为NEC干预组(n=20);通过缺氧、冷刺激联合人工配方奶喂养建立新生小鼠NEC动物模型,从小鼠一般情况、肠道组织病理学评分评估NEC严重程度;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淋巴结及肠黏膜固有层中炎症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氢气摄入减轻NEC小鼠疾病严重程度,降低NEC发病率[45.00%(9/20%)%比52.63%(9/20)]和死亡率[(10.00%(2/20)比15.79%(3/19)].脾脏中NEC组较正常对照组CD4+T细胞中炎症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γ下降,而氢气干预后表达上升(P<0.05),CD3+T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介素(interleukin,IL)-4在氢气干预后较NEC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对其他炎症因子表达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氢气摄入可以减轻NEC小鼠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与脾脏中CD4 ^+T细胞中的IFN-γ和CD3 ^+T细胞中的IL-4表达增加有关.
- 余胜华吕志宝高志梅史婧奕郑露露
- 关键词:氢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鼠
- 电化学传感器测试富氢水中氢气体积分数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提出利用复合电极测试富氢水中氢气体积分数的方法。试验表明:对于以2个铂丝分别作为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外部通以恒电位,工作电极维持在恒定的电位,可以实现敏感电极曲线。传感器对(0. 1~0. 8)×10-6体积分数的富氢水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电流与氢气体积分数呈正比例线性关系,其响应时间低于5 s。
- 周丽萍曾小勤陈丽萍史婧奕吕志宝
- 关键词:电化学测试
- 体外膜氧合救治儿童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CMO)救治儿童急性爆发性心肌炎(AF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ECMO治疗AF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ECMO撤机后48 h是否存活分为ECMO撤机成功组(9例)与ECMO撤机失败组(3例)。分析影响ECMO撤机成功的相关因素,总结撤机成功患儿ECMO救治前后临床与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2例AFM患儿接受ECMO救治,男4例,女8例;中位体重20(17,36)kg,中位年龄66(48,103)个月。ECMO撤机成功9例(75.0%),出院存活8例(66.7%),住院死亡4例(33.3%)。ECMO治疗前中位病程3.0(2.2,4.0)d,ECMO中位支持时间120(68,152)h。撤机失败组ECMO建立前最高血乳酸(LA)水平、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心电图QRS波时限均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均P<0.05)。撤机成功组患儿ECMO支持后平均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血LA、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MB同工酶、心肌钙蛋白Ⅰ、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与ECMO建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FM患儿ECMO撤机成功因素与ECMO建立前血LA水平、VIS、心电图QRS波时限有关。
- 陈容欣史婧奕任玉倩王斐周益平崔云
-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儿童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意外伤害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意外伤害收住PICU的患儿。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阈值。结果(1)意外伤害患儿253例,占同期PICU住院总数的5.2%。男137例(54.2%),女116例(45.8%),平均中位年龄45(19,96)个月。前3位病因依次为坠落伤82例(32.4%)、交通意外70例(27.7%)、异物39例(15.4%)。死亡22例,病死率8.7%。(2)死亡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低于存活组(P<0.05),总住院时间较长(P<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Ⅲ)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血乳酸明显升高(P<0.001),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低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均<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PRISM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RISMⅢ评分预测意外伤害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87(95%CI 0.976~0.999,P<0.001),阈值11分,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7%;血乳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 0.810~0.961,P<0.001),阈值为3.1 mmol/L,敏感度85.7%,特异度77.3%;凝血酶原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30~0.941,P<0.001),阈值为13.9 s,敏感度86.6%,特异度72.7%。结论近3年本院PICU收治意外伤害主要为坠落伤、交通意外和异物损伤。入院时PRISM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郭玉哲史婧奕窦家莹周益平崔云张育才
- 关键词:病死率死亡危险因素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