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玑
- 作品数:64 被引量:38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地区婴幼儿感染Noro病毒基因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中感染Noro病毒的基因型。方法 用Clustal W比对GⅡ组Noro病毒后,设计处于ORF1与ORF2连接点两旁两对简并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出目标片段,克隆于T载体上,测定序列,对ORF1与ORF2连接点两旁序列和衣壳蛋白N/S区用Clustal W进行同源性分析,用phylip 3.65软件、邻接法构建进化树。结果 标本NVgz100、NVgz10成功扩增出ORF1与ORF2连接点两旁1208bp片段(相对于Hawaii virus,U07611位置为4476—5683),包含ORF1的3’端RdRp的大部分基因和ORF2基因的5’端的S区。对标本NVgz100、NVgz10与另一实验NVgz01(DQ369797)的1208bp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3份标本与GⅠ组同源性为58%~61%,与GⅡ组同源性为74%~92%;将这3份标本与GⅠ、GⅡ组构建进化树,可发现NVgz100、NVgz10和NVgz01与GⅡ组Bristol等病毒密切相关,将NVgz100、NVgz10和NVgz01的衣壳蛋白N/S区与GⅡ组各基酬型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3份标本与GⅡ4基因型Camberwell、Bristolt Grimsby同源性较高(92%~96%),与其他基因型同源性为70%~73%,以N/S区构建进化树可发现3份标本与Camberwell、Bristol、Grimsby、Lordsdale处于同一簇中。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Noro病毒株以GⅡ组为主,病毒流行的基因型为与Camberwell、Bristol、Grimsby和Lordsdale等密切相关的GⅡ-4基因型。
- 钟家禹周荣朱冰区文玑龚四堂
- 关键词:同源性比较
- 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0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采用抗病毒止泻液(由葛根、黄芩、石榴皮、藿香、茯苓、山楂等组成)结合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纯以液体疗法治疗。疗程为3天。观察综合疗效及用药24、48、72小时后体温、呕吐、大便次数及性状的改变、脱水纠正及电解质平衡等情况。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9.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72小时内大便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74.0%(74/100),对照组为23.0%(23/1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96.3%(78/81),对照组为79.2%(57/7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优于单纯液体疗法。
- 潘瑞芳朱南方何婉儿李蔷华梁文青区文玑陈宝心公亮
-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儿童
- 小儿胃内异物取出方法探讨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取出小儿胃内异物。方法对38例胃内异物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儿异物可自肛门排出,占50%,17例(44.7%)用胃镜取出。1例用腹腔镜取出,1例因已造成胃肠穿孔而手术,各占2.6%。结论胃内异物为钝性,胃肠道通畅无狭窄,异物易通过,不易被胃酸、胃液分解、消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可选择口服泻药或进食促进排泄的食物使异物通过胃肠道、肛门排出。通过上述方法不能排出,或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约1~4周),或是体积较大的物体,或是较尖锐的物体、或在胃内可能在胃酸、胃液作用下,转化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异物,均应通过胃镜取出,尤其后者应尽快取出。经胃镜钳取异物,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作为胃内异物取出的首选方法,患者痛苦少,康复快。
- 梁文青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何婉儿陈宝心
- 关键词:小儿胃内异物腹腔镜取出胃肠穿孔胃酸胃液
- 两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和13 C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 8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儿童粪便Hp SA ,其中 5 6例行13 C UBT检测 ,以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联合检测作为Hp感染的诊断标准 ,两项阳性确定为阳性病例 ,两项阴性确定为阴性病例。结果 相对于胃镜检查结果 ,HpSA和13 C UBT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准确性分别为 91.4 %、95 .7% ,92 .3%、10 0 % ,96 .4 %、10 0% ,82 .8%、83.3% ,91.7%、96 .4 %。HpSA和13 C UBT诊断符合率为 94 .6 % ,相关系数r =0 .84 7 P =0 .0 0 0。结论 HpSA检测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 ,与13 C UBT一样 。
- 耿岚岚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陈宝心丘小汕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酶标法
- 营养不良婴儿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评估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婴儿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30例<1岁的中、重度营养不良婴儿,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10、20、30 d时,血液生化指标、血氨基酸谱,以及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支持10 d时,婴儿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谷氨酰胺、组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总芳香族氨基酸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肠内营养20 d时,婴儿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身长、体质量等体格生长指标也较治疗前升高(P<0.05)。30 d时,婴儿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营养状态,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氨基酸谱分析可以更敏感地反映患儿营养状况。
- 许朝晖许朝晖杨敏龚四堂耿岚岚杨敏
- 关键词:婴儿营养不良持续肠内营养
- 感染性腹泻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被引量:18
- 1998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方法:对84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作心肌酶谱测定及对其中70例同时做心电图检查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心肌酶谱出现异常改变着轮状病毒肠炎占76.7%、空肠弯曲菌肠炎占69.2%、细菌性痢疾占55.0%、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占71.4%,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有异常表现的分别占31.0%、40.0%、31.3%、33.3%,四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上各种不同病原体引致腹泻病的患儿在急性期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受损现象,心肌酶谱的改变均较显著,故此,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常规做心肌酶谱的测定及心电图检查。
- 邓颖敏区文玑郑曙明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心肌酶谱轮状病毒心肌损伤
- 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及治疗后复查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 84例患儿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 ,以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联合检测作为H·pylori感染的诊断标准 ,两项阳性确定为阳性病例 ,两项阴性确定为阴性病例。对其中 12例 H·pylori感染病例行 H·pylori根治治疗结束后 4周同时复查HpSA和13 C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结果 相对于胃镜检查结果 ,Hp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准确性分别为91 4 % ,92 3% ,96 4 % ,82 8% ,91 7%。抗H· pylori 治疗结束后 4周复查HpSA ,和13 C UBT诊断符合率为83 3%。结论 HpSA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 ,可用于儿童 H·pylori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后复查。
- 耿岚岚丘小汕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陈宝心
- 关键词: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酶联免疫分析法幽门螺杆菌感染
- 激光充氧液治疗婴幼儿腹泻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激先充氧液血管内滴泣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 将217例婴幼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治疗组114例,对照组使用抗感氯止泻与补液治疗,治疗组除此之外,还同时应用激光充氧液治疗,3d为一疗程。结果 对照组显效42例,占40.8%,有效59例,占57.3%,无效2例,占l.l%,治疗组显效84例,占73.7%,有效30例,占26.3%,无效0。x2=24.01,P<0.01。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28.0h,止泻时间90.3h,止吐时间36.0 h,脱水纠正时间30.7h,治疗组上述4个平均值分别是20.1 h、60 h、17.4 h、20.2 h。结论 激光充氧液治疗能提高婴幼儿腹泻总有效率,尤其是显效率。
- 黄晓燕李秀珍区文玑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
- 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纹状缘肽酶活性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儿童年龄、性别及其十二指肠黏膜绒毛形态与纹状缘氨基肽酶N(APN)、二肽氨基肽酶IV(DPPIV)、氨基肽酶A(APA)和膜Gyl-Leu肽酶活性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3月—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童医院264例患儿进行胃镜下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活检,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肽酶活性测定。结果绒毛萎缩组APN、DPPIV活性均低于正常组。DPPIV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APN、APA和Gyl-Leu肽酶活性与年龄因素无关。四种肽酶活性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纹状缘氨基肽酶APN、DPPIV及二肽酶Gyl-Leu肽酶的活性与绒毛形态有关,而Gyl-Leu肽酶及APA活性不受绒毛形态改变的影响。DPPIV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 叶丽萍龚四堂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潘瑞芳耿岚岚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
- 关键词:肠黏膜肽酶
-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纤维胃镜检查及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分析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其在纤维胃镜下的病变 ,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 14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胃镜下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儿镜下均可见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病变 ;13例胃的不同部位有浅表糜烂出血 ,粘膜充血水肿 ,可见覆盖以血痂及粘稠分泌物 ;食道中下段充血、水肿、糜烂 5例 ;十二指肠球部糜烂 4例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1例。十二指肠、胃、食道均有病变 2例 ;十二指肠和胃均有病变 5例 ;胃和食道均有病变 5例 ;未见单独食道或十二指肠病变。 1例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胃体可见数个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伴活动性出血。结论 :纤维胃镜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准确率高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以胃的病变多见 ;导致新生儿消化道应激性损害的主要诱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 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陈宝心陆玲
- 关键词: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