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达
- 作品数:12 被引量:8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指导做好手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在洗手后、工作前进行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分析不同季节、医院、科室、人群等的分布特点。结果所调查90所医院的1 00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平均合格率为81.0%。不同季节中,夏秋为83.8%,冬春季为78.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从不同空间看,Ⅱ类环境为84.6%,Ⅲ类环境为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人群看,护士为83.1%,医生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结果主要与环境、职业意识及洗手依从性密切相关,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干预,完善洗手软硬件设施,提高洗手合格率。
- 陈建东贺征何海珊龚玉姣区继军邓小冰刘鹏达卢锐涛
-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
- 广州市某区大气PM_(2.5)浓度与儿童呼吸门诊量相关性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某区大气细颗粒污染物(PM_(2.5))对儿童医院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市某儿童医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结合同期环保与气象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运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时间趋势、温度、湿度以及星期几效应后对PM_(2.5)与门诊量进行单污染物模型分析,得出当天及滞后1~5 d的效应值,采用最大效应值作为PM_(2.5)对门诊量影响的评估值。结果广州市2013—2016年大气PM_(2.5)年均值分别为54.11、48.58、39.74和35.11μg/m^3。Spearman相关分析得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与PM_(2.5)、PM_(10)、NO_2、SO_2为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序列分析显示PM_(2.5)浓度升高与当天以及滞后1~5 d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呈显著相关,并在滞后第二天达到高峰,PM_(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增加1.11%(95%CI:0.59%,1.64%)。结论 2013—2016年广州市某区大气PM_(2.5)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有显著影响,PM_(2.5)浓度增加会导致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增加。
- 刘鹏达石同幸冯文如江思力步犁关心吕嘉韵
- 关键词:细颗粒物时间序列分析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
- 广州市办公大楼室内空气PM2.5浓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办公大楼室内空气PM 2.5浓度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州市58家办公大楼进行PM 2.5浓度监测。每家办公大楼选取办公大厅、领导办公室、复印室、男洗手间4个监测区域,在每个区域的中央设置1个监测点,并设室外对照监测点1个,于办公时间进行监测。结果男洗手间的PM 2.5浓度最高,为(95.20±60.36)mg/m3;其次是领导办公室,为(78.53±63.72)mg/m3;浓度最低的是办公大厅,为(45.61±27.56)mg/m3,不同监测区域PM 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P<0.05)。男洗手间、领导办公室PM 2.5浓度均显著高于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P<0.05)。结论男洗手间和领导办公室PM 2.5污染较为严重,可能与吸烟有关。应加强室内禁烟宣传及监督,控制PM 2.5污染。
- 江思力吕嘉韵冯文如刘俊华杨轶戬刘鹏达
- 关键词:PM办公大楼控烟
- 2013—2017年广州市部分星级酒店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星级酒店游泳场所的水质卫生状况,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21家持有市级卫生许可证的星级酒店游泳场所为监测对象,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2000)对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6项常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2013-2017年共检测21家星级酒店游泳场所水样376份,合格315份,总合格率为83.78%;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检测泳池水水样277份,合格220份,合格率为79.42%;其中浑浊度和大肠菌群合格率均为100.00%,pH值和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9.28%和97.47%,游离余氯和尿素合格率最低,均为90.25%。共检测浸脚池水水样99份,游离余氯合格94份,合格率为94.95%。结论广州市部分星级酒店游泳场所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各年指标合格情况不稳定,应继续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监督管理,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卫生宣传工作。
- 施洁吴燕江思力石同幸刘鹏达周自严
- 关键词:卫生状况
- 想健康畅泳,原来我也要负责
- 本视频由3个子视频组成,科普对象为泳池建设方、泳池管理者以及泳客。1、向泳池建设方阐述了游泳池建设的卫生标准以及按标准实施的重要性。2、向泳池管理者解释了泳池水日常监测卫生指标的目的和意义,让管理者在泳池水卫生指标不合格...
- 吕嘉韵冯文如刘鹏达刘世强
- 2017年广州市城区大气PM_(2.5)中水溶性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7年广州市不同城区大气PM_(2.5)中水溶性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对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根据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区域特征,选取广州市越秀区、番禺区、从化区设置采样点,于2017年1—12月对3个区进行PM_(2.5)逐月连续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PM_(2.5)中5种主要金属元素铝(Al)、砷(As)、镉(Cd)、铅(Pb)、锰(Mn)的质量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其健康风险,以非致癌风险商(HQ)评价单种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并评价单种污染物的致癌健康风险,10^(-6)为可接受风险水平。结果广州市3个区PM_(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越秀区0.048 mg/m^3、番禺区0.048 mg/m^3、从化区0.040 m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重金属元素中,以Al元素浓度最高,分别为越秀区105.0 ng/m^3、番禺区63.9 ng/m^3、从化区78.6 ng/m^3,Mn元素分别为越秀区32.2 ng/m^3,、番禺区24.2 ng/m^3、从化区15.0 ng/m^3,3个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s元素分别为越秀区6.57 ng/m^3,、番禺区5.85 ng/m^3、从化区5.04 ng/m^3,Cd元素分别为越秀区1.15 ng/m^3、番禺区0.95 ng/m^3、从化区0.91 ng/m^3,Pb元素分别为越秀区33.0 ng/m^3、番禺区28.0 ng/m^3、从化区29.8 ng/m^3,3个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越秀区和番禺区PM_(2.5)中Mn元素的非致癌风险最高(HQ>1.0),但仅对儿童存在健康风险,从化区PM_(2.5)中的重金属元素无非致癌风险。3个区As和Cd的致癌风险值范围为3.7×10^(-6)~4.9×10^(-5),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具有潜在致癌风险。结论广州市城区大气PM_(2.5)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多种重金属联合作用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 江思力李文学石同幸吕嘉韵冯文如刘鹏达步犁吴燕
- 关键词:PM2.5重金属
- 2017年广州市空气污染物对急救人数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空气污染物浓度对广州市居民的急救就诊影响情况,为有效提高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每日急救人次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后,分析广州市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大气中逐日的SO_2、NO_2、CO、PM_(2.5)、PM_(10)、O_(3-1h)、O_(3-8h)浓度与居民急救人数的关系。结果 2017年广州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全年空气中PM_(2.5)、PM_(10)、NO_2、CO浓度12月最高,6月最低;O_3(O_(3-1h)、O_(3-8h))8月份浓度最高,1月最低;SO_212月最高,1月最低。2017年日均急救人数为405.08例,呼吸系统疾病日均急救人数为26.57例,循环系统疾病日均急救人数38.44例。GA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O_2、NO_2、CO浓度每上升10个单位,当天及滞后3 d内日均急救总人数相应增加。SO_2浓度升高的当天及滞后第3天时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数影响最大,每上升10个单位,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数分别增加8.01%、9.62%。逐日空气污染物浓度对循环系统疾病急救人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居民健康存在急性影响,尤其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应做好污染物控制,在中、重污染天气下做好敏感人群的健康防护。
- 步犁江思力吕嘉韵刘鹏达吴燕罗林峰石同幸
-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急救
- 广州市地铁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状况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地铁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2013-2015年于每年的4月(春季)和8月(夏季)分别对广州市5条地铁线10个地铁站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地铁站集中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合格率在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夏季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1.11%、真菌总数合格率为72.22%,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最高浓度分别超出《卫生规范》中所规定限值的11倍、5倍以上;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8.33%、真菌总数合格率为79.44%,分别低于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溶血性链球菌未检出;冷却水嗜肺军团菌的检出率为48.33%,夏季冷却水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地铁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微生物污染,对其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大规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
- 江思力石同幸吕嘉韵施洁刘俊华刘鹏达
- 关键词:地铁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
- 2015年广州市某小学内大气PM2.5与部分重金属元素质量浓度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5年广州市某小学内大气PM2.5与部分重金属铅(Pb)、铝(Al)、镉(Cd)、砷(As)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方法选择城区某小学内为采样点,采用石英纤维和玻璃纤维滤膜称重法于2015年每月10-16日在15 m高的楼面进行大气PM2.5采样,连续采样7 d,每次采样时间为24 h,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金属元素Pb、Al、Cd、As质量浓度。分析PM2.5与部分重金属质量浓度关系。结果 2015年PM2.5浓度平均值为(69.0±40.6)μg/m^3,重金属平均质量浓度大小依次为Al>Pb>As>Cd,分别为(156.53±73.78)ng/m^3、(59.05±43.47)ng/m^3、(10.13±7.03)ng/m^3、(1.75±1.31)ng/m^3;空气PM2.5浓度及As、Cd、Al质量浓度峰值均出现在2月,分别为(154.4±50.7)μg/m^3、(17.82±12.60)ng/m^3、(3.58±1.85)ng/m^3、(237.13±93.33)ng/m^3;Pb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1月,为(129.13±53.65)ng/m^3;Pb、Al、Cd、As质量浓度均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609 1、0.588 0、0.638 0、0.464 6,P<0.05);单变量和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表明,Pb、Al、Cd、As质量浓度均与PM2.5浓度密切关联(P<0.05)。结论广州市城区某小学内大气2015年PM2.5年平均污染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类区浓度限值二级标准,Pb、Al、Cd、As质量浓度均与PM2.5浓度密切关联。
- 施洁吕嘉韵杨轶戬蒋琴琴刘鹏达石同幸
- 关键词:PM2.5金属元素
- 广州市PM_(2.5)浓度与人群每日死亡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气PM_(2.5)暴露对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广州市十二个区(县级市)31个大气监测站点的PM_(2.5)每日数据、气象数据和居民每日死亡数据,采用克里格插值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市及12个行政区域的大气PM_(2.5)污染状况及其对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全市PM_(2.5)的年平均暴露浓度为49.5±25.6μg/m3,呈西、南部区域PM_(2.5)污染重,东北区域相对较低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市范围PM_(2.5)暴露与每日总非意外死亡的滞后累积最大效应RR为1.017(1.001,1.034;95%CI);白云区、从化区、南沙区、越秀区和荔湾区PM_(2.5)暴露与每日总非意外死亡最佳滞后效应RR值范围1.010~1.014(此为各区RR值范围,而非95%CI),滞后累积最大效应RR值范围1.010~1.057(此为各区RR值范围,而非95%CI);从化区、南沙区、越秀区和荔湾区PM_(2.5)暴露与每日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最佳滞后效应RR值范围1.006~1.021(此为各区RR值范围,而非95%CI),滞后累积最大效应RR值范围1.017~1.059(此为各区RR值范围,而非95%CI);南沙区和越秀区PM_(2.5)暴露与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最佳滞后效应RR值分别为1.004和1.034,滞后累积最大效应RR值分别为1.018和1.110。结论广州市不同区域大气PM_(2.5)暴露对当地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各有不同;呈现南、北两端和西部部分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区域风险较高,其他区域风险不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 冯文如刘世强黄勇石同幸董航曹毅敏蒋琴琴吕嘉韵刘鹏达
- 关键词:PM2.5时间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