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龙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 LISA)检测59例食管癌患者以及33例正常人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并观察41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变化.结果 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5.11±0.79)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53 ±0.15) μg/L,P<0.01],随着疾病的进展,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逐渐升高,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明显相关,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Ⅳ期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6.23±0.15)μg/L]明显高于Ⅲ期[(5.52 ±0.17) μg/L,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4.72±0.15) μg/L,P<0.01],Ⅱ期明显高于Ⅰ期[(4.11 ±0.16) μg/L,P<0.01],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低分化鳞癌患者血清Endoglin水平[(5.65 ±0.65) μg/L]显著高于食管中分化鳞癌患者[(5.10 ±0.80) μg/L]及食管高分化鳞癌患者[(4.65±0.58) μg/L,P<0.05];手术后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4.30 ±0.52) μg/L]较手术前[(4.70±0.54)μg/L]明显降低(P<0.01).结论 测定血清可溶性Endoglin表达水平有助于食管癌患者观察病情、监测疗效和判断预后.
- 李太东黄杰倪武林育超刘秋龙
- 关键词:食管癌可溶性ENDOGLIN手术
- 癌基因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和埃兹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癌基因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和埃兹蛋白(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和Ezrin与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mi-1和Ezrin表达水平。结果Bmi-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2.67%(17/75),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33%(64/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zrin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3.33%(10/75),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2.00%(54/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检测Bmi-1和Ezrin有助于评估大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 王海斌王任之刘秋龙梁小波张晓峰梁启廉
- 关键词:埃兹蛋白
- 1290例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流行病学特征是随着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广东省湛江地区1996~2000年与2006~2010年两个时期的1290例大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从而了解湛江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2000年与2006~2010年两个时期收治病理确诊的长期在湛江地区居住的大肠癌患者12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6~2000年与2006~2010年比较,大肠癌的男女比例从1.62降至1.46;乡村患者从64.9%上升至71.2%(χ2=5.513,P=0.013);右侧结肠癌从21.1%增至27.4%,而左侧结肠癌与直肠癌分别从24.6%、54.2%降至21.5%、51.1%(χ2=6.491,P=0.039);黏液腺癌病例均较多(23.1%,23.3%)。结论湛江地区大肠癌可能有发病率上升、好发部位右移的趋势,黏液腺癌与肠梗阻较多。应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 李洲宇梁启廉周圆刘秋龙陈国强胡利人
- 关键词:大肠癌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
- 湛江地区3677例乳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湛江地区近20年来3677例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总结分析湛江地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四家医院1992~2011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3 677例资料,将20年资料按每5年为一时间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2~1996年与2007~2011年比较,乳腺癌的收治率增加了193.4%。发病中位年龄由49岁降至46岁,下降了3岁;<30年龄组比例由2.31%升至4.86%,30~39岁年龄组由14.81%升至17.95%;而左侧乳腺癌从55.56%降至50.44%(χ2=6.04,P<0.05),乳腺癌的乡村患者比例从26.39%上升至42.22%(χ2=46.01,P<0.01);早期浸润性癌的比例11.42%升至14.45%。结论近20年来湛江地区乳腺癌的发病趋势复杂化。乳腺癌可能有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降低的趋势,应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 周园梁启廉李洲宇刘秋龙陈国强欧雯婷胡利人
- 关键词:乳腺癌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