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焱序

作品数:90 被引量:2,916H指数:3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天文地球
  • 16篇经济管理
  • 13篇农业科学
  • 11篇建筑科学
  • 10篇生物学
  • 7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5篇生态
  • 13篇城市
  • 12篇植被
  • 12篇生态系统
  • 9篇生态系统服务
  • 9篇景观
  • 7篇土地利用
  • 7篇恢复力
  • 6篇生态风险
  • 6篇网络
  • 5篇低丘
  • 5篇低丘缓坡
  • 5篇影响因素
  • 5篇源地
  • 5篇灾害
  • 5篇神经网
  • 5篇神经网络
  • 5篇廊道
  • 5篇黄土高原
  • 4篇生态安全

机构

  • 63篇北京大学
  • 29篇陕西师范大学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西北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台南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省汪清林...

作者

  • 90篇刘焱序
  • 45篇彭建
  • 20篇王仰麟
  • 14篇任志远
  • 11篇刘宪锋
  • 10篇张甜
  • 8篇温晓金
  • 7篇张东海
  • 7篇赵明月
  • 6篇魏海
  • 6篇胡晓旭
  • 6篇谢盼
  • 5篇李双双
  • 4篇宋治清
  • 4篇马晶
  • 4篇杨海娟
  • 3篇杨新军
  • 3篇杨赛霓
  • 3篇张小飞
  • 3篇刘志聪

传媒

  • 13篇地理学报
  • 11篇生态学报
  • 8篇地理研究
  • 6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资源科学
  • 4篇地理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农业资源...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6篇2017
  • 14篇2016
  • 20篇2015
  • 7篇2014
  • 20篇2013
  • 8篇2012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适应性循环三维框架的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制图作为区域生态风险研究热点方向,可以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地域空间开发权衡提供属性定量与空间定位指引。本研究以城市社会-生态系统为风险评价对象,引入生态适应性循环三维框架,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从单一...
刘焱序王仰麟彭建魏海张甜
陕北能源富集区工业化过程与生态风险格局被引量:3
2013年
能源开采对地表生境的破坏、地下作业导致的采空沉降、能源化工企业三废污染等是导致能源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但在更大尺度上,矿区工业化与区域生态格局相互作用关系驱动机理比较复杂,时空节律与尺度同步性难以判定。以处于生态恢复背景下的陕北能源富集地区为例,基于夜间灯光和NDVI数据分析工业化过程与植被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异、降水量与径流量减少趋势、地震发生频次等进行不同尺度的综合分析,探讨工业化过程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区工业化直接增加区域生态压力的假设能否成立与实证角度和尺度放缩有关,在植被恢复背景下,工业化对植被格局的影响不能在较大尺度分析中显现;陕北能源富集区生态环境呈现整体好转、局部恶化的格局,植被格局与工业化过程交互机理存在单向性,并且具有时空不同步性,小尺度与大尺度的观测结果并不一致;工业化过程在较小区域内仍强烈影响局地生态安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导向应整体与局部并重。
温晓金杨海娟刘焱序蒋冲
关键词:工业化
基于植被动态的黄土高原生态地理分区
生态地理区划作为自然区划的新分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在认识地理分异规律、社会生产以及区域规划活动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自然区划,生态地理区划本质上更加关注具有相似生产潜力、受到相似生态胁迫和...
张甜彭建刘焱序赵明月
关键词:SOFM神经网络黄土高原
区域水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及概念框架被引量:43
2016年
随着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成为宏观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领域;水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要素,其安全格局的构建也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其基本内涵、构建理论与方法、指标体系等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梳理。在对比分析资源、环境与灾害等多学科视角下水安全概念异同的基础上,明晰了区域水安全格局的概念内涵,将其定义为保障区域水安全目标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系统探讨了水安全格局构建历程与方法研究进展,指出水安全研究正由定量评价向空间管控转型,水环境安全格局构建严重滞后,缺乏水安全格局与自然生态过程、社会经济过程的耦合关联分析;最后,基于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互馈理论和地理学区域综合视角,以GIS空间分析、In VEST模型等为技术支撑,构建了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灾害规避安全3个单一维度的水安全格局,并提出基于空间多准则分析模型的区域综合水安全格局构建概念框架,以期有效提升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水安全格局保障。
彭建赵会娟刘焱序杜悦悦
关键词: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
东北林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协同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明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协同关系,是识别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之间内在综合关联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森林物质合成、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维持等五项服务指标和林分结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项综合指标的估算与评价,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有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和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热点识别。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群落的分异,各植被类型在空间上体现出差异化的优势生态服务类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分布规律,而两者的热点分布均呈现"南多北少/东西部多中部少"的空间格局;相关分析显示,协同作用是各样本类型之间的主导关系,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增长并不会导致另一些指标的下降,不考虑木材供给的森林景观多功能性可以实现。研究结果可以为国有天然林停伐后林区社会—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优选和空间差异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刘焱序徐光姜洪源胡晓旭彭建宋治清王仰麟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健康协同分析森林管理东北林区
城市生态用地需求测算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91
2015年
作为城市地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基本载体,生态用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内在关联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演替耦合关联在一起,已成为统筹解决城市建设扩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矛盾的重要综合途径;城市生态用地的需求测算直接决定供需均衡分析结果,是城乡统筹生态用地规划与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在系统梳理生态用地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生态需求与生态用地需求的概念异同;提出基于空间与功能的城市生态用地需求测算概念框架,并据此将已有测算方法归并为经验判定法、生态系统服务法、空间格局法3大类,从综合性、代表性、阈值与规模、位置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法定定额法、历史趋势预判法、生态足迹法、碳氧平衡法、生态安全格局法等具体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优缺点;最后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趋向概括为基于土地生态功能的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基于土地生态格局的城市生态用地效益综合测算、基于多目标情景的城市生态用地功能综合权衡、基于生态用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城市生态腹地识别4个方面。
彭建汪安刘焱序马晶吴健生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三维开发强度的大都市边缘带识别-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边缘带是位于城市外围并不断被城市同化的区域,是城乡矛盾最突出的地带。科学界定城市边缘带的范围有利于其内部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的协调规划布局。
刘清华彭建刘焱序
关键词:SOFM神经网络
“蒸发悖论”在秦岭南北地区的探讨被引量:22
2013年
潜在蒸散量(ET0)是大气蒸发的估计值,已经广泛应用于灌溉管理和无实测蒸发资料地区的估算。分析ET0的时空变化是研究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工作,同时对于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的潜在蒸散量(ET0),研究了气温、降水与ET0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关系,对导致ET0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着重对秦岭南北地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整体气温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1993年为突变年份,1960—1993年的降温速率和1994—2011年的升温速率均表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1960—2011年整体升温速率由北向南递减。(2)1979年和1993年是ET0变化的转折点,以1979和1993为界ET0经历了"升—降—降"的变化阶段。1960—1979年仅汉水流域和巴巫谷地存在"蒸发悖论"现象,1980—1993、1994—2011和1960—2011年3个时段区域整体和各子区均发现了"蒸发悖论"现象。秋季后18a和52a整体以及冬季前34a和52a整体均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冬季最为明显。(3)近52年整体降水表现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相较于年尺度,夏季降水与ET0逆向变化趋势更为明显。(4)年尺度上,太阳辐射(日照时数)下降引起的潜热通量减少是造成ET0下降即"蒸发悖论"现象的主要原因。季节尺度,春季ET0下降的主导因素为风速,其它季节均为太阳辐射(日照时数)。
蒋冲王飞刘思洁穆兴民李锐刘焱序
关键词:秦岭南北潜在蒸散量气温降水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广东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分区被引量:112
2017年
绿地生态网络是城市地域生态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分区管控则是实现省域绿地生态网络差异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表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生态本底与生态需求,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以土地利用开发程度、人口密度和地均GDP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基于供需分析提出广东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各区县生态本底和生态需求差异分为四大类型区:Ⅰ城市生态节点保育型,包含13个区县,包含潮州市湘桥区、汕头市金平区、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南沙区、黄埔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深圳市盐田区、罗湖区、南山区、肇庆市端州区、珠海市金湾区等,为生态本底好-生态需求高的区域,在建设中应重点关注城市大型绿地游憩、科教等社会-生态复合功能;Ⅱ城市生境斑块修复型,包含34个区县,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及粤东沿海地区,为生态本底差-生态需求高的区域,在建设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Ⅲ为城郊潜在节点重构型,包含21个区县,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江门、惠州、粤西沿海区域以及粤东中部,为生态本底差-生态需求低的区域,应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在产业空间重构的基础上,以城市反哺乡村,推进区域生态空间优化;Ⅳ城郊源地网络连通型,包含55个区县,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部地区,为生态本底好-生态需求低地区,应强化生态源地的保护,保障生态系统服务流向周边区域的持续输送。分区方案基本表征了广东省县域生态本底和生态需求的空间差异,能够为绿地生态网络建设提供规划指引。
彭建杨旸谢盼刘焱序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恢复力视角下生态型城市植被恢复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陕南商洛市为例被引量:12
2015年
植被恢复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途径,通过明晰植被恢复空间分异与潜在的植被恢复力,有助于指导可持续性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商洛市为例,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Sen+Mann-Kendall模型和Hurst模型研究2000—2013年商洛市植被恢复趋势及未来持续能力,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市域尺度内植被恢复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商洛市的植被恢复效果明显,植被覆盖增大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2.5%,减小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4%;(2)2000—2013年,受城镇的距离及土地集约程度等人文因素的影响,西北部植被恢复略好于东南部。(3)Hurst指数显示,商洛市未来植被恢复的持续性不强。48.0%的区域未来植被覆盖可能会呈现由改善变退化的现象,而持续增大的区域仅占36.7%,植被恢复力仍有待加强。(4)市域尺度上,植被恢复趋势空间差异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高程、坡度、坡向、与水体的距离,而人文因素则由距离城镇的距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所主导。地理加权回归显示各区县植被恢复趋势的空间影响因素及其强度并不一致,充分说明人地关系变化对植被恢复作用机理的复杂性。
温晓金刘焱序杨新军
关键词:植被恢复影响因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