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范
- 作品数:38 被引量:51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端粒酶表达与PR、ER、PCNA、c erbB2及p5 3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PCR TRAP技术检测 99例乳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 (ER)、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癌基因c erbB2及p5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83例乳腺癌标本 ,在 6 9例细胞学阳性标本中 6 1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可疑标本中 5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阴性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端粒酶敏感性为 84.3% (70 / 83) ,端粒酶活性检测和细胞学诊断总符合率为 77.1% (6 4/ 83) ;1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4例乳腺炎标本均为阴性。端粒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与PR、ER状态、PCNA、c erbB2 表达亦无相关性 ,但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有辅助诊断价值 ;其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 金顺钱张伟滕茂芳张智慧刘毅李茉曲平王淑珍金玉生王洪平潘秦镜刘树范
-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
- 宫颈细胞学涂片质量对诊断的影响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评价宫颈涂片取材质量对诊断的影响。[方法]观察Papnet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查15706例取材状况和诊断,分别记录其细胞率<20%、有血涂片、缺乏宫颈柱状细胞/化生细胞涂片例数。[结果]细胞率<20%,有血涂片均引起不典型细胞诊断的增加。缺乏宫颈腺细胞和化生细胞明显影响异常上皮细胞(非典型细胞和上皮病变)的检出率。[结论]宫颈涂片质量的好坏明显影响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曹箭潘秦镜周彬刘树范
- 关键词:宫颈涂片细胞诊断学宫颈癌敏感性
-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
- 1994年
- 材料来源1987年至1988年本院妇瘤科、临床诊断HPV感染并有组织学对照涂片共计56例;和1988年襄垣县宫颈癌普查时检出82例有组织学证实HPV感染的相应涂片.重点观察和分析细胞学诊断肯定、可疑和不除外HPV感染的形态特征.并抽出20例HPV感染涂片各一张,应用多克隆抗体以ABC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探讨.作者重点观察40例HPV感染涂片的形态学特征.认为核周空穴细胞多量出现能够作为HPV感染诊断的依据(图1).
- 刘树范杨秀琴孙玉娥吴爱如章文华孙建衡
-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癌针吸标本中超二倍体肿瘤细胞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肺癌针吸标本中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变化。方法用 7号、 11号、 17号、 X染色体特异的着丝粒 DNA探针,对 30例肺癌针吸标本( 6例为肺癌原发灶标本, 24例为颈淋巴结标本)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27例肺癌阳性针吸标本中 7号、 X、 17号、 11号染色体超二倍体的病例分别达到 81.5% (22/27)、 77.8% (21/27)、 70.4% (19/27)、 63.0% (17/27)。 3例肺癌阴性针吸标本中 4个染色体均未出现超二倍体改变。结论 (1)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针吸标本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是一种可行、简单的方法。 (2)肺癌针吸标本中肿瘤细胞染色体超二倍体改变对诊断良、恶性细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贾东辉张智慧刘树范程书钧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肺癌
- 卵巢癌腹水癌细胞端粒酶的检测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腹水微量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以PCR技术为基础的TRAP方法检测卵巢癌腹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3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卵巢癌腹水细胞标本,采用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20例细胞学阳性腹水标本中,端粒酶阳性19例;7例细胞学阴性腹水标本中,端粒酶阳性3例;3例细胞学可疑腹水标本,其端粒酶活性检测均为阳性。细胞学诊断和端粒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6.67%(20/30)和83.33%(25/30)。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卵巢癌腹腔转移、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和疗后微小残存检测方面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 金顺钱张伟王洪平刘毅高峰周春晓潘秦镜金玉生曲平李茉刘树范
- 关键词:卵巢癌腹水端粒酶癌细胞聚合酶链反应
- ER、EGFR、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75例原发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p53的表达。结果表明:ER、EGFR、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41.3%和37.3%。ER、EGFR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EGFR与ER有负相关性(P<0.05)。在有4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的21例病例中,EGFR阳性者14例,占66.7%。20例临床Ⅲ期的病例,EGFR阳性者15例,占75.0%。p53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年龄及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ER呈负相关性(P<0.05);与EGFR呈正相关性(P<0.05)。研究认为EGFR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病人预后不良,p53蛋白表达阳性与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 张智慧许广沅刘树范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EGFRP53蛋白乳腺癌
- 癌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研究被引量:21
- 1999年
- 目的:研究癌性胸水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癌性胸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7例诊断明确的癌性胸水细胞标本经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在43例肺癌胸水标本中,29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27例端粒酶阳性,3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2例端粒酶阳性,11例细胞学阴性胸水有4例端粒酶阳性。在14例其它肿瘤胸水标本中,8例细胞学阳性及1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标本端粒酶检测均为阳性,5例细胞学阴性胸水有1例端粒酶阳性。细胞学诊断和端粒酶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64.91%(37/57)和75.44%(43/57)。结论:结果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癌性胸水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 张伟金顺钱刘毅高峰周春晓潘秦镜刘树范
- 关键词:端粒酶胸腔积液聚合酶链反应
-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检测的诊断意义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细针穿刺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探讨其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技术检测99 例乳腺细针穿刺标本(83 例乳腺癌、12 例乳腺良性病变和4 例乳腺炎)中的端粒酶。结果 83 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乳腺癌标本中,69例细针穿刺阳性标本中61 例端粒酶阳性;7 例细针穿刺可疑阳性标本中5 例端粒酶阳性,7 例细针穿刺阴性标本中4 例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敏感性为84.3% (70/83);端粒酶活性检测和细胞学诊断总符合率为77.1 %(64/83) 。12 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有4 例端粒酶阳性,4 例乳腺炎标本均为阴性。二种方法同时应用可使术前乳腺癌确诊由原来的83.1% (69/83 例) 提高到93.9% (78/83 例)。结论 乳腺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检测可提高单纯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在乳腺肿物切除术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金顺钱张伟滕茂芳张智慧刘毅李茉曲平王淑珍金玉生王洪平潘秦镜刘树范
- 关键词:乳腺肿瘤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细胞学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肺癌痰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在肺癌痰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 7号、11号、17号、X染色体特异的着丝粒DNA探针 ,对 30例肺癌痰标本进行双色FISH。结果 30例痰标本中 ,有 2 3例为阳性痰 ,7号、17号、X、11号染色体出现超二倍体改变者分别为 6 5 .2 % (15 / 2 3)、6 0 .9% (14/ 2 3)、5 2 .2 % (12 / 2 3)和 39.1% (9/ 2 3)。在 7例细胞学诊断为可疑癌的痰标本中 ,出现 7号染色体超二倍体改变者达到 5 7.1% (4 / 7)。结论 FISH不仅可以检测痰标本中的异倍体肿瘤细胞 。
- 贾东辉张智慧刘树范程书钧
- 关键词:肺肿瘤原位杂交痰标本
- 子宫颈刮片中鳞状化生细胞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 1990年
- 从1000例宫颈涂片中发现鳞状化生细胞191例(19.1%)。但化生型重度核异质细胞只有2例(1.05%)。化生细胞病例的76.44%均有子宫颈炎症性改变。放射治疗后1~6月随诊病例中35%发现化生细胞。本文指出,化生细胞在30~40岁年龄组出现率最高,化生与子宫颈局部炎症有密切关系,放疗对化生作用有影响。提出储备细胞增生应与低分化鳞癌细胞和未分化癌细胞相鉴別;未成熟化生细胞易与外底层细胞混淆;切勿将成熟化生细胞误为鳞癌细胞。
- 刘树范曹箭旦居丁
- 关键词:宫颈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