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宇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以国际标准化比率报告凝血酶原时结果的局限性被引量:3
- 2001年
- 刘晓宇
- 关键词:国际标准化比率
- 低温乙醇法工艺中影响白蛋白收率的若干因素探讨被引量:5
- 2001年
- 刘晓宇周昌华杨昌俊吕拂宏许素清常桂英
- 关键词:收率白蛋白
- 用超灵敏的化学发光自显影酶联免疫技术检测人血清中的HBsAg
- 1992年
- 本文将化学发光技术与Dot-ELISA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超灵敏的化学发光自显影-Dot-ELISA (Chemiluminescent Photographic Detection-Dot-ELISA,CPD-Dot-ELISA)技术。与普通Dot-ELISA和平板ELISA相比,检测纯HBsAg的灵敏度分别高30和60倍。用平板ELISA和CPD-Dot-ELISA对243份临床血清进行了HBsAg检测,前法检出149份阳性,而后法检出194份阳性。在前法所检出的149份阳性血清中,仅有1份未被后法检出。在CPD-Dot-ELISA多检出的45份阳性血清中,随机取样14份,以及两份经两种方法证实均为阳性的血清,再进行抗体中和试验,结果全部阴性。结果表明,CPD-Dot-ELISA不仅灵敏度高,且特异性、重复性也好,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刘晓宇赵连三杨秀岑林勇刘丽
- 关键词:化学发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凝血活酶试剂的标定以及PT报告原则被引量:1
- 2000年
- 刘晓宇
- 关键词:凝血活酶凝血酶
- 化学发光技术在核酸分子杂交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5年
- 化学发光的发现历史悠久,但把化学发光技术与核酸分子杂交结合起来,建立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却是近几年的事。1983年Heller和Schneider首先将化学发光技术引入了核酸的分析,这是继建立发光免疫技术之后,化学发光技术应用的又一个新的领域。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还不多,本文试就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有关的应用作一简要的介绍。
- 刘晓宇
- 关键词:化学发光反应化学发光技术核酸分子杂交DNA探针化学发光体系自显影
- 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疫苗联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289例观察报告
- 1989年
- 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母婴传播,为了探讨切断这一传播途径的措施,从1980年起,本所同4所医学院及15个医院合作。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对 HBsAg 和 HBeAg 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进行预防注射,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各单位的观察结果综合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及方法1.1 对象由四川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和本所5个单位负责在15个医院筛选 HBsAg 及 HBeAg 阳性孕妇。
- 季阳刘文方马冠杰刘继明李怀平贾桂芳余蓉刘晓宇黄松林
-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传播乙肝疫苗婴儿出生
- 肝素激活抗凝血酶Ⅲ的机制研究进展
- 1996年
- 肝素激活抗凝血酶Ⅲ的机制研究进展61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刘晓宇抗凝血酶Ⅲ(ATⅢ)是体内重要的抗凝血因子,属于单链血浆糖蛋白,分子量58200KD,其主要功能是抑制活化的Ⅱ因子(凝血酶),也可以抑制其它丝氨酸蛋白酶如Ⅶa...
- 刘晓宇
- 关键词:肝素
- Reteplase—第3代基因重组纤溶酶原激活物被引量:15
- 2000年
- 刘晓宇王憬惺
- 关键词:基因重组纤溶酶原激活物药理
- 提高R-E法制备的人血免疫球蛋白制品IgG稳定性的研究
- 1994年
- 利凡诺-低温乙醇结合法(R-E法)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丙球)分离工艺,因具有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而被国内不少血站及有关单位采用。但也因为该工艺分离步骤少,丙球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未能被有效地去除,致使制品贮存期间IgG的分子裂解过多。为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完善R-E法丙球分离工艺,作者在原有R-E法工艺基础上,增加一步赖氨酸-琼脂糖4B(LYS-4B)凝胶亲和批式吸附,解决了丙球贮存期间IgG裂解超标问题。该吸附法已被卫生部正式列入R-E法丙球生产《试行规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刘文方焦丽华刘晓宇谷兰陈庚水杨宁俊
- 关键词:人血免疫球蛋白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