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玲

作品数:27 被引量:68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2篇建筑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地震
  • 8篇地质
  • 5篇单桩
  • 5篇遥感
  • 5篇滑坡
  • 4篇玉树MS7....
  • 4篇灾区
  • 3篇单桩负摩阻力
  • 3篇地质灾害
  • 3篇桩土
  • 3篇摩阻力
  • 3篇工程地质
  • 3篇发育
  • 3篇负摩阻力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岩性
  • 2篇动力稳定
  • 2篇动力稳定性
  • 2篇岩性
  • 2篇石流

机构

  • 23篇中国国土资源...
  • 1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长安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贵州省交通规...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河北地矿建设...

作者

  • 27篇刘春玲
  • 18篇祁生文
  • 10篇童立强
  • 4篇赵法锁
  • 3篇常中华
  • 3篇贺鹏
  • 2篇安国英
  • 2篇张世殊
  • 2篇郭兆成
  • 2篇李小慧
  • 2篇涂杰楠
  • 2篇伍法权
  • 1篇管小青
  • 1篇宋开山
  • 1篇路云阁
  • 1篇丁富海
  • 1篇严福章
  • 1篇许强
  • 1篇王宗明
  • 1篇丁彦慧

传媒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交通科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河北遥感
  • 1篇2010年城...
  • 1篇第三届区域遥...
  • 1篇全国边(滑)...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第七届全国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8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IS支持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西藏札达地区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被引量:34
2016年
位于西藏喜马拉雅山西南部的札达地区,是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部位之一,由于研究区独特的构造背景及其演化过程,故重大滑坡灾害在区内多发,严重的阻碍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对影响札达地区重大滑坡灾害发育及分布因素的研究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重大滑坡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通过分析区内重大滑坡灾害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结合札达地区地质特征选取合理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体系,权衡各影响因素具体情况后确立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区内各评价单元按易发程度分为低易发性、较低易发性、中易发性、较高易发性及高易发性五类并对分区结果进行检验,检验曲线表明分区效果良好。
贺鹏童立强郭兆成刘春玲涂杰楠王珊珊许杰敏
关键词:滑坡灾害层次分析法GIS
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利用遥感手段,结合MapGis,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发现本区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以及堰塞湖.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斜坡地质灾害是本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到总灾害数量的95.3%.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发现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均匀,而是具有丛集性的特点.滑坡灾害主要发育在隆子和朗县.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有米林、隆子和洛扎3县,而崩塌则主要集中在隆子县.研究发现,本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地形坡度以及土地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修康群、日当组和念青唐古拉群是本区的'易滑地层'.涅如组由于面积大,其中发育的滑坡较多,但是滑坡的发育率只略高于本区的平均水平.统计表明,16°~30°的坡度范围是滑坡最容易发生的.大于45°以上的坡段很少发生滑坡.灌木林和天然草地这两种土地类型滑坡发育率最高.对于泥石流,研究表明,涅如组中泥石流发育面积最大,发育率也最高.泥石流发育的最适宜坡度也是16°~30°这样一个坡度范围.冰川和永久积雪区则最易发生泥石流.崩塌发育与地层类型、坡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崩塌主要发育在涅如组中,并且集中在坡度大于60°以上的陡坡段中.这些初步成果的取得,是以后进行该区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
童立强祁生文刘春玲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滑坡泥石流崩塌
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机理探讨
研究了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机理过程,指出了荷载传递函数中的为桩身位移,不是桩土相对位移和桩身压缩量,从而消除了由于不同的理解带来的混乱.基于单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改进模型,推导了预测单桩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向力分布的公...
刘春玲赵法锁祁生文孙伟清
关键词:单桩荷载传递机理
文献传递
茅坪滑坡稳定性的尖点突变分析
对茅坪滑坡体上两个监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尖点突变分析,发现茅坪滑坡EJ14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两个控制变量均远大于0,而EJ8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控制变量a<0,这表明茅坪滑坡将来不会发生整体滑动,但其前缘(Ⅰ-Ⅰ...
祁生文聂洪峰严福章刘春玲
关键词:茅坪滑坡稳定性尖点突变
文献传递
2010玉树Ms7.1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区评价
研究玉树地震灾区4县27乡镇的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定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震烈度4个因素作为评价分区指标,构建了单因素指标评价准则。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并确定了4个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
祁生文刘春玲常中华翟文龙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震灾区地层岩性地形地貌
文献传递
湿陷性土引起的单桩负摩阻力理论预测模型
2009年
利用Randolph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建立了单层和多层湿陷性土引起的单桩桩周负摩阻力的预测模型,推导了单桩负摩阻力的预测公式。利用此公式,只需知道土体的剪切模量和静载荷试桩桩顶的沉降,便可以方便地对湿陷性土引起的单桩负摩阻力的分布进行预测。
管小青刘春玲赵法锁赵杰华
关键词:湿陷性土单桩负摩阻力
ASBR工艺特性及其处理豆制品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ASBR)是90年代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近年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ASBR的工艺特性及其处理豆制品废水的启动过程...
刘春玲
关键词:厌氧序批式反应器豆制品废水
文献传递
基于剩余推力法的地震滑坡永久位移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基于剩余推力法思想 ,结合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 ,考虑了由于动力作用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对一种最为常见的边坡灾害—滑坡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估算地震动力永久位移的方法。对一实例用该法和快速拉格朗日元 (FLAC3D)进行对比计算 ,结果表明两者的结果基本接近 ,前者要保守一些。
祁生林祁生文伍法权刘春玲
关键词:剩余推力法滑坡动力稳定性NEWMARK
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湖溃决灾害隐患遥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湖(简称"冰湖")受形成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发生溃决,造成洪水和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产和生活、生存与发展,成为该地区一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采用Quick Bird和ETM等卫星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考察,研究喜马拉雅山地区冰湖溃决灾害隐患后认为:1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湖在区域分布上具有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递减的趋势,冰湖分布最多的是山南、日喀则、林芝和阿里地区,分布密度最大的是山南地区的洛扎一带;2喜马拉雅山地区存在19个溃决灾害隐患的冰湖,均为冰川终碛湖,其中13个湖存在重大溃决灾害隐患,6个存在较大溃决灾害隐患;3引起冰川终碛湖溃决的激发因素较多,其中冰湖周围的冰崩、雪崩、基岩崩塌和滑坡入湖涌浪溃坝是最重要的原因。研究结果对西藏地区冰湖溃决灾害的预警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刘春玲童立强祁生文张世殊郑博文
关键词:溃决遥感
喜马拉雅山地区泥石流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也是最年轻的山脉,这里地处两大板块的碰撞带,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山地灾害发育,泥石流异常活跃,经常给生命线工程和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是由于高寒缺氧,加之技术手段所限,研究程度一直很低。本文在对该区大型、巨型泥石流进行了遥感研究和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发现该区泥石流存在16个泥石流较集中分布区,并且北坡比南坡更为发育。在此基础上,对其发育规律进行细致分析,发现:(1)喜马拉雅山地区泥石流的活动目前正处于活跃期;(2)研究区泥石流沟口主要分布在两个高程段,一个是2800-3400m范围,另一个是4200-4900m范围;(3)研究区衰败期泥石流沟道比降大都小于100‰,而发育期的泥石流沟道比降一般比较大,大都大于300‰,旺盛期的泥石流沟道比降则介于100‰-300‰之间。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本区冰雪融水与雨水型泥石流的沟道比降几乎相同,其动力条件相差不大。这对于该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判断泥石流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刘春玲祁生文童立强张世殊邹宇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坡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