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方杰

作品数:26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色谱
  • 5篇色谱仪
  • 5篇气相
  • 5篇气相色谱
  • 5篇气相色谱仪
  • 5篇相色谱
  • 5篇混合气
  • 3篇乙醇
  • 3篇汽油
  • 3篇燃料
  • 3篇燃烧
  • 3篇均质混合气
  • 3篇焦油
  • 3篇发动机
  • 2篇电热
  • 2篇电热丝
  • 2篇液体燃料
  • 2篇液体石蜡
  • 2篇乙醇氧化
  • 2篇油气分离

机构

  • 23篇河南科技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26篇刘方杰
  • 15篇苗家轩
  • 13篇王站成
  • 11篇徐斌
  • 9篇魏衍举
  • 9篇刘圣华
  • 8篇吴凤英
  • 7篇王鑫
  • 6篇吴健
  • 6篇罗浩
  • 6篇王小萍
  • 5篇刘建新
  • 3篇杜慧勇
  • 3篇马帅营
  • 3篇马志豪
  • 3篇王鑫
  • 2篇朱赞
  • 1篇李广乐
  • 1篇刘春梅
  • 1篇刘杰

传媒

  • 4篇内燃机学报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内燃机工程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生物质热裂解制备生物油系统
一种生物质热裂解制备生物油系统,生物质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热裂解反应,反应完成后,关闭氮气源和收油装置的入口,打开氧气源使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氧气压力为0.5-0.8MPa,以引燃除去整个系统连接管道内残留的焦油。本发明通过...
苗家轩王站成罗浩吴凤英刘方杰王小萍
醇类燃料发动机醛排放产生机理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醇类燃料(甲醇)发动机醛排放的产生机理,搭建了醇类燃料预混定压燃烧试验台和发动机试验台架,并利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快速检测方法测量排气中的醛排放浓度.理论和定压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在火焰前锋面前被急剧地氧化而不能穿越火焰面到已燃区,甲醛排放源自燃后区甲醇的后氧化.M 20(甲醇、汽油体积比为2∶8)发动机排气中未燃醇、醛沿程浓度变化进一步证明在排温环境下甲醇氧化生成了甲醛,并研究了排气中甲醇氧化、甲醛生成与氧化随排气温度的变化特性.
刘方杰苗家轩刘圣华魏衍举徐斌吴健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
一种液体汽化装置
一种液体汽化装置,包括液体供给系统和蒸汽室,所述液体供给系统与蒸汽室之间设有液体蒸发器,所述液体蒸发器包括液体汽化管和加热管,液体汽化管均匀螺旋缠绕在加热管的外表面,液体汽化管的液体入口与液体供给系统连通,出气口与蒸汽室...
刘方杰曹智焜王鑫苗家轩王站成徐斌
文献传递
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低速高负荷扩展被引量:2
2016年
在一台改造的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直喷柴油的双燃料燃烧模式的低速高负荷扩展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高负荷工况需配合高比例废气再循环(EGR),当采用原机相同工况的进气压力时,由于进气量不足抑制了高EGR率的应用,导致高NO_x排放.通过提高进气压力,稳定燃烧对应的柴油喷油时刻范围变宽,汽油比例上限提高,降低了燃烧控制的难度.但由于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汽油高度预混合特性及直喷柴油引起的局部不均匀性,导致缸内最大压力升高率(MPRR)及碳烟排放偏高,限制了其向更高负荷的扩展.在提高进气压力的同时,通过提高汽油比例及EGR率,实现了在限定条件下向更高负荷的扩展及燃油消耗率的降低.相比于原柴油机,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高负荷扩展的受限因素由进气增压前的高NO_x排放转变为增压后的高压力升高率.
马帅营刘方杰王鑫杜慧勇刘建新尧命发
关键词:汽油柴油双燃料
一种混合气燃烧系统
一种混合气燃烧系统,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器,在燃烧器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的燃烧器还包括设置于火焰稳定器与排气口之间的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包括电热丝、点火开关以及密封管,电热丝设置于密封管内,点火开关...
刘方杰王鑫 曹智焜王站成苗家轩刘建新
一种生物质可燃气常温输气管道
一种生物质可燃气常温输气管道,由多段管道通过法兰连接而成,每段管道内设置有防止焦油沾附的防粘层,防粘层为聚酯薄膜一层一层缠绕叠加而成,且聚酯薄膜的上下表面均喷涂有液体石蜡层,防粘层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纵向切口,以使构成...
苗家轩罗浩王站成刘方杰吴凤英王小萍
文献传递
温度对乙醇氧化产生乙醛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温度对乙醇氧化产生乙醛排放的影响,配置了乙醇标准气,并将流反应器置于发动机排气管中;在变温和恒温环境下,利用发动机排气温度环境和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了温度对乙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起始氧化温度约为723 K,乙醛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变温环境下不同流速时乙醛生成和氧化的临界温度区间为832~870 K,在临界温度区间内乙醛的质量浓度最高;低于临界温度时乙醛的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750~870 K为乙醛快速生成的温度区间,高于临界温度时乙醛的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刘方杰刘圣华魏衍举徐斌吴健马志豪
关键词:乙醇氧化温度气相色谱仪
一种免动力气体均质混合系统
一种免动力气体混合系统,包括混合器,混合器具有一用于气体混合的混合腔,混合器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混合气出口,在混合器中心沿轴向固定设有中心轴,在中心轴上固定套设多个用于混合气体的导流风叶,导流风叶与混合器内壁过盈配合,...
刘方杰苗家轩曹智焜王鑫白秀娟刘建新
文献传递
流速和氧浓度对乙醇氧化生成醛排放的影响
2014年
利用发动机排气温度环境和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快速检测方法,在醇类燃料流反应器中研究了流速和氧浓度对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甲醛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733~933 K时乙醇质量浓度随流速增加而增加,乙醇氧化需要有氧环境,富氧环境有利于乙醇氧化。温度低于833 K时延长乙醇氧化反应时间会导致乙醛、甲醛排放量增加,温度高于833 K时延长乙醇氧化反应时间有利于降低乙醛、甲醛排放量,温度高于933 K时流速对乙醛的生成和氧化影响较小。无氧环境下乙醛、甲醛的生成和氧化反应受到抑制,低于临界温度时富氧环境促进乙醛、甲醛生成,高于临界温度时富氧环境有利于乙醛氧化。
刘方杰刘圣华魏衍举徐斌吴健马志豪
关键词:乙醇流速氧浓度气相色谱仪
甲醇氧化生成甲醛排放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发动机排气温度环境和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快速检测方法,在流反应器中研究了甲醇氧化生成甲醛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甲醇起始氧化温度约为723,K,温度高于933,K时甲醇氧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流速反映的反应时间是次要因素.甲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甲醛的生成和氧化主要受温度影响,试验条件下甲醛生成和氧化的临界温度区间为848,~882,K,临界温度时甲醛浓度最高.低于临界温度时甲醛浓度随流速增加而降低,高于临界温度时延长甲醛的反应时间有利于降低甲醛排放.无氧环境下甲醇氧化和甲醛生成受到抑制,甲醛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而增加.M 10发动机排气管保温后在中高负荷时甲醇、甲醛排放明显降低.
刘方杰刘圣华魏衍举徐斌吴健马志豪
关键词:甲醇温度气相色谱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