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芬

作品数:65 被引量:23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8篇抑郁
  • 26篇抑郁障碍
  • 21篇抑郁症
  • 19篇静息态
  • 14篇重性抑郁
  • 14篇基因
  • 13篇首发
  • 12篇重性抑郁障碍
  • 12篇磁共振
  • 11篇多态
  • 11篇多态性
  • 10篇脑功能
  • 9篇基因多态性
  • 9篇功能磁共振
  • 8篇精神分裂症
  • 8篇分裂症
  • 7篇睡眠
  • 6篇症状
  • 6篇肾上腺
  • 6篇睡眠障碍

机构

  • 6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武警山西总队...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湖州市第三人...
  • 1篇阳泉煤业(集...

作者

  • 64篇刘志芬
  • 46篇张克让
  • 21篇曹晓华
  • 20篇孙宁
  • 17篇杨春霞
  • 15篇徐勇
  • 13篇王彦芳
  • 10篇张爱霞
  • 8篇任燕
  • 8篇李素萍
  • 7篇彭菊意
  • 6篇杜巧荣
  • 6篇刘莎
  • 6篇王利娟
  • 5篇郭浩
  • 5篇李忻蓉
  • 5篇段慧君
  • 4篇李剑虹
  • 4篇徐成
  • 3篇孙燕

传媒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中华精神科杂...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计算机应用
  • 2篇上海精神医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症静息态功能脑网络社团结构差异分析技术研究
目的对于大部分的复杂网络,不论是社会网、经济刚还是生物刚,从其功能方面来看,都潜在的具有模块性,被认为是一个复杂刚络主要的组织原则。而图论为我们提供了对复杂网络进行定量的分析方法。本文基于静息态fMRI数据构建脑功能网络...
郭浩刘志芬曹晓华相洁陈俊杰张克让
基于sparse group Lasso方法的脑功能超网络构建与特征融合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功能超网络广泛地应用于脑疾病诊断和分类研究中,而现有的关于超网络创建的研究缺乏解释分组效应的能力或者仅考虑到脑区间组级的信息,这样构建的脑功能超网络会丢失一些有用的连接或包含一些虚假的信息,因此,考虑到脑区间的组结构问题,引入sparse group Lasso(sgLasso)方法进一步改善超网络的创建。首先,利用sgLasso方法进行超网络创建;然后,引入两组超网络特有的属性指标进行特征提取以及特征选择,这些指标分别是基于单一节点的聚类系数和基于一对节点的聚类系数;最后,将特征选择后得到的两组有显著差异的特征通过多核学习进行特征融合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经过多特征融合取得了87.88%的分类准确率。该结果表明为了改善脑功能超网络的创建,需要考虑到组信息,但不能逼迫使用整组信息,可以适当地对组结构进行扩展。
李瑶赵云芃李欣芸刘志芬陈俊杰郭浩
关键词:超网络SPARSEGROUP多核学习
炎症反应在重性抑郁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2024年
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炎症在精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炎症过程与MDD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现有研究证明,MDD患者存在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失调,对患者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篇综述旨在总结近期文献中有关炎症反应在MD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MDD的治疗提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
昝翔(综述)刘璐(综述)刘璐刘志芬张策马久红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小胶质细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微生物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前后外周血miR-30家族表达水平的研究
刘莎李忻蓉刘志芬孙宁徐勇张克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微小RNA急性期治疗
节律相关基因CRY2、ARNTL多态性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疗效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节律相关基因CRY2 rs10838524位点及ARNTL rs2278749位点多态性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疗效、副反应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537例中国汉族重性抑郁障碍患者CRY2 及ARNTL基因进行分型。其中319例患者完成6周SSRIs抗抑郁治疗。在基线期及治疗2、4、6周末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及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UKU side effect rating scale,TESS/UKU)评估抑郁严重程度和副反应情况,以6周末HAMD17减分率评估疗效。结果未发现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间CRY2 rs10838524位点及ARNTL rs2278749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前HAMD17各因子分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NTL基因rs2278749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相对于CC基因型更易发生腹泻(P=0.030, OR=1.91, 95%CI:1.06~3.45)及头晕(P=0.038, OR=1.55, 95%CI:1.02~2.35)副反应。结论本研究未发现节律相关基因CRY2 rs10838524位点及ARNTL rs2278749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重性抑郁障碍患者SSRIs疗效及临床症状有关,但ARNTL rs2278749位点多态性可能与SSRIs治疗过程出现腹泻及头晕副反应有关。
马惠莹徐一凡刘志芬胡晓东孙宁李忻蓉王彦芳张克让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生物节律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护理需求现象学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护理需求。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2022年3月1日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16例抑郁症与焦虑症青少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NSSI发作阶段,青少年迫切渴望得到帮助应对急性负性情绪;需要处于安静、安全的环境。非NSSI发作阶段,青少年渴求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希望建立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希望获得情绪支持;希望全面认知自身疾病。结论:护士应积极满足发生NSSI的青少年的护理需求,帮助其有效应对急性负性情绪,减少及停止NSSI。
李素萍李琳波李琳波李雨涵刘志芬刘志芬
关键词:青少年护理需求护理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NET)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抑郁障碍迟缓症状的关系
杨春霞孙宁徐勇刘莎彭菊意任燕刘志芬张克让
抑郁症CREB相关IncRNA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抑郁症是人类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发病及病理机制迄今未明.非编码RNA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之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IncRNA)是一种数量最多、具有强大的基因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课题...
李忻蓉孙宁刘志芬张克让
伴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采用局部一致性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伴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较健康正常人和不伴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基础状态下的特征性脑功能改变。方法纳入4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根据睡眠情况将抑郁障碍患者分为伴睡眠障碍组(21例)和不伴睡眠障碍组(21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估睡眠质量。在Matlab平台上应用SPM5依次进行时间校正、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去线性漂移、滤波平滑的预处理,应用REST 1.8分别对伴睡眠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和伴睡眠障碍组与不伴睡眠障碍组被试者脑区局部一致性进行双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伴睡眠障碍组左枕中回(t=3.828 3,P<0.01)、右颞中回(t=3.486 7,P<0.01)、右额叶运动区(t=3.844 2,P<0.01)局部一致性升高,左顶下回(t=-3.611 2,P<0.01)、右缘上回(t=-3.817 8,P<0.01)、左眶部额下回(t=-3.636 1,P<0.01)、右梭状回(t=-3.999 6,P<0.01)、左颞下回(t=-3.475 1,P<0.01)、左小脑后叶(t=-4.390 4,P<0.01)局部一致性降低。(2)与不伴睡眠障碍组相比,伴睡眠障碍组右小脑后叶(t=3.597 5,P<0.01)、右岛盖部额下回(t=3.966 8,P<0.01)、右额叶运动区(t=3.641 7,P<0.05)局部一致性升高,左顶下回(t=-3.390 9,P<0.01)、左颞中回(t=-4.819 9,P<0.01)、右颞下回(t=-4.045 5,P<0.01)、右小脑前叶(t=-4.268 8,P<0.01)局部一致性降低。结论伴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广泛脑功能异常,如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这些脑区的异常活动可能是伴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王利娟刘志芬曹晓华李建英张爱霞张克让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静息态
102例重性抑郁症西酞普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西酞普兰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严重程度,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因子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病例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生活质量中除生理功能维度外,其余七个维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生活质量除躯体疼痛、精力外,六个维度与威斯康星各项具有相关性(P<0.05)。(4)治疗前生活质量与阻滞因子、睡眠因子无相关(P>0.05)。除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外,六个维度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呈负相关(P<0.05)。生理功能与体重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西酞普兰可以显著提高重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但尚未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呈一定相关性。治疗前生活质量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体重呈一定相关性。
杨艳芬武克文刘志芬段慧君彭菊意
关键词:重性抑郁症生活质量西酞普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