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立
- 作品数:33 被引量:28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若干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广州南方医院收治的85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4~87岁,平均(38.2±16.7)岁,男41例,女44...
- 彭劼侯金林郭亚兵冯筱榕陈金军刘定立朱幼芙姜荣龙陈永鹏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肺炎传染性
- 文献传递
- 超声波检查对肝脏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4
- 2002年
- 目的 了解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6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空腹肝脏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声像、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宽度及脾脏肿大,检查结果经 t检验、x2检验确定统计学意义。结果 263例患者中 60例为早期肝硬化,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 52.5%,特异度 88.3%,误诊率 11.70%,漏诊率 47.5%,约登指数 0.508;肝纤维化S1、S2、S3、S4期的门静脉主干宽度分别为(10.93± 1.25)mm、(11.35±1.06)mm、(11.29± 1.52)mm及(11.48±1.25)mm,其中以与S1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脾静脉宽度分别(6.518±2.033)mm、(7.190±1.569)mm、(7.444±1.805)mm及(8.406±2.227)mm,其中 S4与 S2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脾脏肿大发生率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 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敏感度亟待提高,不足以作为早期肝硬化的常用诊断方法;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宽度及脾脏肿大发生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
- 陈永鹏戴琳冯筱榕刘定立章廉骆抗先
- 关键词:超声波检查肝脏纤维化
- 脂质体干扰素α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抗HBV效应及其诱生干扰素中和抗体的 检测
- 目前α-干扰素(IFN-α)仍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使用脂质体包裹的重组人IFN-α(简称脂质体干扰素L-IFN)可改变IFN-α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从而提高IFN-α的药效,减轻IFN-α的毒副作用....
- 刘定立
- 关键词:脂质体干扰素药代动力学干扰素中和抗体
-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紫艳峰刘定立
-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总胆汁酸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长期随访复发与再治疗后复发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经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取得联合应答后,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复发情况,及再次 rIFN-α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方法 523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 CHB 患者,给予 rIFN-α1b 治疗,每次500万 U,每周3次,疗程6~37个月(中位数10个月),治疗中每1~3个月检测肝功能、HBV DNA、乙肝炎 e 抗原(HBeAg)。治疗后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时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HBV DNA、HBeAg,随访中的复发病例,予以第2次 rIFN-α治疗。结果 523例患者 HBeAg(+)403例,HBeAg(-)120例。初次 rIFN-α治疗结束后,HBeAg(+)组近期应答225例(55.8%),HBeAg(-)组77例(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33,P=0.105)。302例近期应答者,经随访(39±22)个月,复发119例(39.4%),其中 HBeAg(+)组76/225例(33.8%)、HBeAg(-)组43/77例(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35,P=0.000)。按随访每12个月为一时间段,分1~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37~48个月、49~60个月和≥61个月6个时间段,各时间段复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18,df=5,P=0.000),累计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32.167,df=5,P=0.000)。各时间段复发发生的 HBeAg 阳性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8,df=4,P=0.641,累计复发的 HBeAg 阳性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370,df=5,P=0.996。57例复发者[HBeAg(+)组25例,(-)组32例]接受第2次 rIFN-α治疗,治疗结束时全部取得联合应答,但 HBeAg(+)组13例,(-)组7例第2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2,P=0.018)。结论 CHB 患者经初次 rIFN-α治疗后,HBeAg 阴性组与 HBeAg 阳性组的近期应答率相同,而 HBeAg 阴性组的复发率高于 HBeAg 阳性组。复发者第2次 rIFN-α治疗结束时可全部取得联合应答,而第2次复发 HBeAg 阴性组低于 HBeAg 阳性组。
- 刘定立骆抗先冯筱榕傅群香侯金林
- 关键词:乙型干扰素Α复发
-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148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为62.2%(92/148);临床症状无好转48例;死亡8例。治疗后TBi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PT均低于治疗前,白蛋白和PTA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早期患者临床好转率为85.7%均高于中期的59.5%和晚期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次以上(包含3次)血浆置换的患者TBil下降幅度为65.93%高于连续3次以下的4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8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治疗436次,出现不良反应58次(13.30%)。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明显,连续多次治疗对降低TBil效果更好,治疗早、中期肝功能衰竭最为适宜。
- 周福元杨淑玲陈金军刘定立文维群姜荣龙陈永鹏彭颉冯筱榕朱幼芙郭亚兵侯金林
-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肝功能衰竭
-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血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血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 丁红兵陈永鹏冯筱榕刘定立吴爱华章廉
- 关键词:肝纤维化慢性肝炎血清学层粘蛋白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晚期艾滋病2年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对晚期艾滋病进行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初步体会。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住院的晚期艾滋病(AIDS)患者6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均少于1000/mm3,CD4+T淋巴细胞少于50/mm3,其中5例患者还检测了血浆HIV RNA,均超过104拷贝/ml。在综合治疗并发症的同时接受HAART,双汰芝(每片含齐多夫定300mg+拉米夫定150mg)1片每日2次,施多宁(依菲韦林)600mg,每日1次,疗程至少2年以上,治疗期间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2例于治疗6周内死于严重机会性感染,4例治疗至今,疗程已超过2年以上,均取得显著疗效,达到并发症消失,外周血淋巴细胞恢复正常,CD4+T淋巴细胞均升至150/mm3以上,血浆HIV RNA在检测线以下,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最常见,有4例出现,另有贫血2例、睡眠障碍2列、一过性ALT增高1例、一过性低黄疸1例,除1例贫血较严重者被迫更改治疗方案,其他均可耐受。结论晚期AIDS患者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可以耐受HAART,并取得满意疗效。
- 刘定立冯筱榕侯金林
- 关键词:艾滋病人免疫缺陷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重组α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干扰素中和抗体(NA)对重组α干扰素(IFN-α)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86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采用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测定NA阴性者,经微波或CO2激光治疗后给予局部干扰素治疗,每次3×10^6 IU,每周2次,疗程3~9个月(平均6个月),疗程中定期测定NA。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A阳性11例(12.79%),其中治疗后3,4,5,6及6个月后检出分别是1,2,3,2例及3例。NA阳性组HPV复发率(72.72%)高于NA阴性组(25.33%);临床治愈率(27.27%)低于NA阴性(74.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FN-α治疗尖锐湿疣NA阳性率不高,但NA可以影响IFN-α的疗效。
- 付明建尚艳华刘定立王宗发
- 关键词:中和抗体尖锐湿疣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对治疗肝炎病例的疗效,主要是对治疗慢性乙肝病例的研究。方法:肝炎患者61例,其中慢性乙肝49例,药物性肝炎2例,急性黄疸肝炎3例,脂肪肝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0m L/次,3次/d,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进行相关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确诊,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发现,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胆碱酯酶(CHE)升高值、血清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肝炎症状的效果较好,在临床医学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价格比较便宜,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 刘定立文维群何钦俊翁勰
-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