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永

作品数:35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沛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颅脑
  • 8篇颅脑损伤
  • 8篇脑损伤
  • 8篇骨髓
  • 7篇异常综合征
  • 7篇增生
  • 7篇增生异常综合...
  • 7篇综合征
  • 7篇骨髓增生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6篇手术
  • 6篇重型
  • 6篇急性
  • 5篇引流
  • 5篇重型颅脑
  • 5篇细胞
  • 4篇中医
  • 4篇重型颅脑损伤
  • 4篇小儿

机构

  • 19篇沛县人民医院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廊坊市中医院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刘学永
  • 16篇董伟
  • 10篇邸海侠
  • 10篇蔡湛
  • 9篇霍艳芃
  • 9篇杨淑莲
  • 8篇乔子剑
  • 6篇徐文江
  • 5篇贾学军
  • 5篇王光辉
  • 4篇李青
  • 4篇朱守明
  • 3篇王剑鹏
  • 3篇袁雪梅
  • 2篇于如同
  • 2篇李青
  • 2篇曹旻
  • 2篇曹敏
  • 2篇王剑鹏
  • 2篇赵朋敏

传媒

  • 4篇徐州医学院学...
  • 3篇河北中医药学...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雄黄为主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以雄黄为主配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MD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雄黄1 g,日2次口服,服药3周,停1周,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服用扶正祛邪中药,对照组30例予小剂量CAG方案化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骨髓中原始细胞及病态造血比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计数(PLT)均升高(P<0.05),但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骨髓粒、红、巨系病态造血及原始细胞比率均降低(P<0.05),但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雄黄为主配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中高危MDS有较好临床效果。
刘学永王剑鹏袁雪梅李青徐文江贾学军霍艳芃邸海侠乔子剑杨淑莲
关键词:雄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凉血止血方佐治ATG治疗无效及复发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0例被引量:1
2012年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从)是免疫介导的,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骨髓脂肪化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感染、出血和贫血。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免疫抑制治疗是目前治疗SAA的主要措施,但临床上有10%-30%患者效果不佳,有20%的患者会复发,我们称为难治复发病例,是目前治疗难题。我院联合中药治疗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邸海侠杨淑莲乔子健霍艳芃贾学军徐文江刘学永王建鹏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复发病例骨髓造血干细胞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佐治
钻孔尿激酶引流选择性治疗硬膜外血肿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一种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新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 40例硬膜外血肿采用钻孔尿激酶引流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 1例引流当日有新鲜血液流出 ,血肿增大 ,行开颅血肿清除后治愈 ,其余 3 9例均无继发性出血 ,复查CT血肿引流彻底。结论 :采用钻孔尿激酶引流选择性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操作简便 ,创伤小 ,费用低 ,疗效佳等优点。
董伟朱信卫邓守共刘学永蔡可胜
关键词:尿激酶钻孔引流术硬膜外血肿微创外科颅脑外伤
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比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难治性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8例,分为利妥昔单抗小剂量组、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组、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小剂量组、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组各22例,小剂量组采用利妥昔单抗(100 mg/m^2))静注,标准剂量组采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注,均为每周1次,连用4周,联合治疗组分别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剂量为1 mg/(kg·d),3次/天,4疗程结束后观察出血症状和测定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含量、血压、肝肾功、凝血功能等不良反应。结果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小剂量组患者总有效率、完全反应率以及出血症状的改善显著高于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单用治疗组(P<0.05),而与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利妥昔单抗小剂量组、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组、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小剂量组治疗后血清Ig M含量明显有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其他治疗组的患者血清Ig M水平(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assoeiated immunoflobulin,PAIG)阳性血小板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但利妥昔单抗小剂量组、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小剂量组治疗后其百分比显著低于其他治疗组的患者(P<0.05)。此外,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P<0.05),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小剂量组不良反应最小。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杨继翔刘学永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利妥昔单抗免疫球蛋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被引量:10
2010年
邸海侠王茂生杨淑莲李君赵朋敏霍艳芃刘学永乔子剑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
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5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150例患者按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6h、6~12h、12~24h、>24h分四组,死亡率分别为3.8%(1/26)、16.7%(4/24)、25%(5/20)、20%(3/15)。全组死亡1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恢复良好129例。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与血肿厚度、累及脑叶个数、术前GCS评分及瞳孔改变有明显关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CT检查,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朱守明董伟蔡可胜刘学永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颅脑损伤预后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评估及临床分析
<正>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wre,MOF)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中常见,因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值得重视。笔者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60例儿童重型...
董伟蔡可胜刘学永蔡湛于如同
关键词:颅脑损伤小儿脑损伤脏器功能
文献传递
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本文介绍了一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病情演化过程,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中药以清热凉血解毒,治疗无效。做骨穿,结合临床,明确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临床表现复杂,较易误诊,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候更应该注意MH可能:不明原因发...
刘学永邸海侠赵朋敏乔子剑
关键词:中医学恶性组织细胞病病理诊断临床症状
后颅窝开颅及侧脑室枕角穿刺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后颅窝开颅+侧脑室枕角穿刺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42例后颅窝开颅减压+血肿腔置管引流患者为对照组,42例后颅窝开颅减压+侧脑室枕角穿刺引流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G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时间节点颅内压水平及CGS的改善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脑积水等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实施后颅窝开颅+侧脑室枕角穿刺引流治疗与后颅窝开颅减压+血肿腔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且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存在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对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治疗时需要按照其实际状况选取适宜的治疗方式。
刘青刘学永王光辉
关键词:后颅窝开颅
重症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 12 0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 对 5 6例严重通气换气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 ,并辅以呼吸机支持 ,5 2例得到改善 ;6 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 ,经综合治疗后 6 2例得到有效控制 ;12例迟发性和 (或 )继发性颅内血肿 ,行血肿清除术 ,其中 5例合并脑疝形式 ,行去骨瓣减压 ,重残 1例。结论 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与受伤程度、气道梗阻、内环境紊乱及高应激状态等相关 ,加强监护和内环境支持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
董伟刘学永蔡可胜朱信卫潘昕
关键词:颅脑损伤并发症SHI气管切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