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佑荣

作品数:83 被引量:68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建筑科学
  • 33篇天文地球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水利工程
  • 5篇历史地理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岩体
  • 16篇稳定性
  • 14篇地质
  • 14篇滑坡
  • 9篇公路
  • 7篇岩石力学
  • 7篇工程地质
  • 6篇岩石
  • 6篇岩体力学
  • 6篇遗址
  • 6篇稳定性分析
  • 5篇岩体结构
  • 5篇危岩
  • 5篇斜坡
  • 5篇高速公路
  • 5篇边坡
  • 4篇地质病害
  • 4篇水库
  • 4篇卸荷
  • 4篇劣化

机构

  • 7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湖北省博物馆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山东电力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江苏省交通规...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 1篇武汉市测绘研...

作者

  • 83篇刘佑荣
  • 31篇唐辉明
  • 15篇贾洪彪
  • 10篇温韬
  • 10篇王康
  • 9篇马淑芝
  • 8篇周丽珍
  • 8篇胡政
  • 7篇王亮清
  • 7篇胡新丽
  • 6篇吴益平
  • 5篇伍法权
  • 5篇陈中行
  • 4篇童宏纲
  • 4篇朱少荣
  • 4篇胡修文
  • 3篇倪恒
  • 3篇方云
  • 2篇陈建平
  • 2篇武尚

传媒

  • 9篇岩土力学
  • 7篇岩石力学与工...
  • 7篇地质科技情报
  • 6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土工基础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2008古遗...
  • 2篇中国第四届考...
  • 1篇铁道建筑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工程勘察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广东地质

年份

  • 4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8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 4篇1996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应力区砂岩加卸载条件下能量变化规律及损伤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根据高应力区砂岩三轴压缩试验和峰前卸围压试验的结果,分析了砂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能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峰前卸围压试验的各能量指标(总吸收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均小于三轴压缩试验,能量变化特征与其初始应力路径密切相关,且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峰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比耗散能多,耗散能只在临近峰值点处才迅速增加。能量的耗散会导致岩石产生损伤,并且使岩性劣化、丧失强度,从能量角度定义的损伤变量,可以得出结论:开始卸荷低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高围压下,临近破坏时高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低围压下;卸围压使岩样束缚减小,加速了损伤的发展,岩样所受的应力状态愈趋不平衡。因此,基于能量的角度来表征岩石的损伤演化更符合实际。
温韬刘佑荣胡政牛超颖王康
关键词:三轴压缩
中国南方大型古遗址主要环境地质病害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本文分析了中国南方大型遗址的地质环境特征,结合文物保护技术要求论述了该类遗址的主要地质病害及防治工程特点,得出水害、遗址围岩失稳和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的病害是这类遗址最重要的地质病害,提出了防治工程的基本技术思路和工程中须解...
刘佑荣陈中行周丽珍
关键词:地质病害工程地质条件
文献传递
基于影响因子修正的岩石损伤力学模型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现有岩石损伤模型的局限性与不足,在深入探讨岩石变形损伤机制的基础上考虑岩石损伤的过程,提出损伤部分可分为损伤材料和因材料损伤而变化的微缺陷。在该基础上提出新的损伤定义,还提出了损伤材料与因材料损伤而变化的微缺陷之间的影响因子γ,同时提出其参数确定方法,研究其基本性质。通过岩石微观受力分析,建立了岩石损伤模型。通过深入研究岩石有效应力与名义应力的关系,并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地反映岩石的应变软化特性和应变硬化特性,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应用将较为方便。最后,与实测结果及前人成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
王康刘佑荣胡政牛超颖温韬
关键词:岩石力学本构模型
湖北省荆襄磷矿王集矿岩体工程地质特性及对采矿工程适应性研究
潘别桐徐光黎刘佑荣王龙华
该课题为化工部“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胶磷矿采选技术研究”中的三级子课是为荆襄磷矿王集矿的采矿设计和采矿方法提供工程地质依据,解决王制技术问题。研究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发现并首次提造发育的疏、密波谱规律;运用结构面...
关键词:
关键词:磷矿岩体工程地质采矿
跨湖桥独木舟遗址区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研究
2005年
独木舟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区,是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现场踏勘发现,破坏遗址原址保护主要环境地质病害是水的问题。通过对该遗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建立了遗址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模拟遗址区原始地下水分布;将模拟区地形图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极大的相似性,这说明模拟的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周丽珍刘佑荣陈刚周海辉
关键词: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模型
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被引量:1
2006年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研究地质灾害并对其进行预测和防治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定了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路线,并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实施方案。重点针对我国西部地质灾害的特点,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和危害,拟定具体的监测方法。其监测成果,将为西部地区公路设计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预报,有助于进行地质灾害监测的示范研究。
周海辉刘佑荣周丽珍康涛
关键词:地质灾害公路
高地应力区砂岩在卸荷条件下的变形参数劣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以锦屏某高边坡砂岩所赋存的高地应力环境为基础,开展峰前卸围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了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变形特征及参数劣化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加载试验,岩样卸荷破坏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特征,相同初始围压下卸荷破坏所需偏应力较加载试验少;卸荷过程横向应变和体积应变急剧增大,卸荷方向表现出明显的扩容特征;当初始围压小于某一值(30 MPa),岩样破坏所需卸荷量随初始围压增大而增大,当初始围压达到一定值(40 MPa时),脆性特征更加明显,很少的卸荷量即可引起岩样破坏。以表征岩石卸荷程度的卸荷量H为参变量,分别对高、低围压下卸荷过程中变形参数(变形模量和泊松比)随卸荷量变化关系进行拟合,得到高、低地应力区卸荷过程中变形劣化参数的关系式。试验结果和计算方法对高应力区边坡开挖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胡政刘佑荣武尚易威王康
关键词:卸荷
层次分析法在滑坡区建筑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3年
在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滑坡区建筑适宜性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单项指标在建筑适宜性评价中的相对权重。结果表明给出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为滑坡区建筑适宜性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朱少荣刘佑荣吴益平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滑坡稳定性判断矩阵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裂隙成因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受周边大规模不规范采矿影响,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发生了大范围的地面开裂,严重威胁到了遗址的安全。文章采用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等方法,从采矿及地面开裂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开裂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指出现代不规范、无序采矿是造成遗址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刘佑荣陈中行胡斌胡修文
关键词:采矿裂隙
黄石市板岩山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方案
该文在对危岩成因及其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块体极限平衡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以削方减荷为主的治理方案。
刘佑荣伍法权孙成伟
关键词:危岩稳定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