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

作品数:42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文学
  • 12篇小说
  • 7篇普实克
  • 4篇新移民
  • 4篇严歌苓
  • 3篇代文
  • 3篇中国文学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诗歌
  • 3篇女性
  • 3篇文化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3篇翻译
  • 3篇长篇
  • 3篇长篇小说
  • 2篇新移民文学
  • 2篇叙事

机构

  • 40篇安徽大学

作者

  • 40篇刘云
  • 3篇王宗法
  • 1篇郝敬

传媒

  • 4篇世界华文文学...
  • 4篇华文文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写作
  • 2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严歌苓与张翎小说的历史与人性书写被引量:1
2013年
严歌苓的小说经常在一段特定的、非常态的历史时空中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张翎的小说没有特定的历史时空,也没有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在她的小说文本中只是一种氛围、一种感受、一种陪衬人物的时隐时现的背景。在表现人性时,严歌苓常将弱势与强势这一二元对立的关系置于同一时空中,把强势对弱势的侵略、挤压、控制和弱势对强势的反抗、退让、屈从等等非正常关系中人性的扭曲、变异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张翎的小说却不存在弱势与强势的尖锐对立,她所要表现的是一种普遍的常见的人情世态和普通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情理。严歌苓与张翎也分别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严歌苓的语言干净、利落、灵动、跳跃,带着一种略显夸张的敏感,充满感性的色彩;张翎的文字平淡柔和、清新典雅、细腻温馨,具有一种古典神韵。
刘云
关键词:严歌苓人性语言风格
海外新移民小说的发展轮廓被引量:1
2007年
新移民小说是海外新移民文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迄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对物质的追求——对人性的反思——对精神家园的寻找,这一发展恰与中国大陆近30年来的现代化进程处于同步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由矛盾冲突走向交流融合的总趋势,因而不仅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王宗法刘云
由“普夏之争”论普实克文学研究的科学化路径及其理论价值
2017年
普夏论争的焦点在于文学研究是否属于科学研究。普实克认为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之一种,而夏志清则否认文学研究的科学性。普实克在具体的文学研究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的三个科学化路径:第一,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客观真理;第二,文学研究的态度是克服个人偏见;第三,文学研究的方法是历史视角和系统分析。从此路径出发,普实克力图系统而科学地演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过程,并在纷繁的历史表象中寻绎出一条清晰明了的发展线索。他的建基于科学研究视野上的文学研究方法论,为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持续而有效的支持,使其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发现并提出许多深具启发性的论题,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期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刘云
关键词:历史视角
捷克汉学家普实克的中国文学自调观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否如"革命"一样骤然出现?捷克汉学家普实克试图从结构自身调节及演化的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结构并不总是处于静止不动的守恒状态。它不仅具有内部自我调节的功能,而且,当这种调节功能所起的作用改变了原本结构时,则会引发新的结构的产生。基于此,普实克认为,这种根本性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系列的连续变化做铺垫。这种连续变化就是中国古典文学进行自我调节的体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文化层面的改变,二是小说文体地位的提升,三是文学艺术手法的创新。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论述,普实克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自我调节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最主要及最根本的动力,外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只是加速了古典文学走向现代文学的进程而已。
刘云
关键词:普实克文学结构自我调节
翻译文学史书写新貌:翻译文学与新时期话语实践——评赵稀方《二十世纪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2011年
虽然该书冠以“翻译文学史”之笔,却不止于简单的史料堆砌,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问题由浅入深一气呵成,章与章之间相对侧重却眨互有呼应,形成关联和整体,阅读起来毫无生涩、琐碎、断裂之感。
刘云
关键词:翻译文学史文学史书写话语实践
当代欧洲华文诗歌的汉语诗性建构
2013年
当代欧州华文诗歌主要指1949年后在欧洲定居或客居期间的中国人以现代汉语为工具所创作的新诗作品。这些诗歌的汉语诗性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一、挖掘汉字的审美表现力,展现汉字音形义的审美特质;二、化用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注重拓展或颠覆古典意象的传统意蕴;三,以现代社会为基点,重新审视和表现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当代欧华诗歌汉语诗性建构的努力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也具有积极意义。
刘云
关键词:诗性建构
论张枣诗歌对古典传统的现代转换被引量:3
2013年
张枣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本质及出路进行了深刻思考。与单纯地强调中国现代诗歌应借鉴古典诗歌传统有所不同,在张枣看来,现代汉语诗歌创作虽然需要承接中国古典诗歌精华,但更重要的是对古典传统进行现代性转换,以西方现代人文精神为基点进入传统。张枣通过化用中国传统诗歌意象、重新审视并表现中国历史文化、营造诗歌的内在音乐性,达至诗歌古典神韵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探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刘云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
布拉格汉学派的中国观
2023年
捷克的东方研究,及至中国研究,都显示出与萨义德东方主义不一样的内在特质。中国基本上都是作为知识对象而存在的,并不是一个需要被征服的空间。到了布拉格汉学派发展的时期,捷克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同构性更为突出,使得布拉格汉学派具有了与当代中国更为相似的思想底色。在捷克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布拉格汉学派的中国观既有传统欧洲汉学东方主义的影子,但消解了其殖民扩张的因素,同时又突破了19世纪以来欧洲汉学总体上对中国的负面倾向,且融入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显示出别具一格的特点。首先,布拉格汉学派打破了自18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历史上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负面评价,重新塑造了道德化中国的美好形象,包括道德化的政治、道德化的伦理、道德化的艺术以及道德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几个方面。其次,布拉格汉学派对中国艺术的特征以及中国人艺术化的生活方式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认为中国艺术是使中国人趋向于美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内在的德性。最后,布拉格汉学派一直致力于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和发现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对中国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关联做了细致深入的阐述,由此肯定了一种发展进步的中国形象,反映出一种自觉的“中国中心观”,对于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云
关键词:普实克东方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女性个体书写——论严歌苓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被引量:4
2012年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大都具有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性格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传统儒家文化里中国女性温柔、顺从、忍耐的特性,也具有基督式的牺牲、宽恕和博爱精神,而且这两种性格特点是完全"融合于血液里"、难分彼此的。这一特征在她的《少女小渔》、《扶桑》、《金陵十三钗》几部小说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使得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更为丰富、复杂,也更为动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单纯、善良及美好人性,对于人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堕落、阴暗、污浊的人性很有现实参照性;她塑造这些人物所采用的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互补共融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刘云
关键词:严歌苓女性形象
变异中的坚守——论冰凌一组小说的思想倾向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讲,移民者离开本民族踏上异国土地这个行为本身就带有文化思考与文化选择的特点,意味着移民者将自己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里连根拔起移放在异质文化的土壤中。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在移民者异国他乡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
王宗法刘云
关键词:冰凌小说创作文化变迁新移民文学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