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 作品数:185 被引量:796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可视喉镜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可视喉镜辅助喉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牙齿松动发生率、软腭裂伤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根据Cormack-Lehane(C-L)分级方法,20例患者中属于III级声门暴露困难者15例,IV级声门暴露困难者5例。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牙齿松动发生率、软腭裂伤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平均评分分别为(17.20±3.33)min、(3.30±1.17)ml、0%(0/20)、0%(0/20)及(1.35±0.93)分。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可视喉镜在普通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患者的喉显微手术中声门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短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易星 吴学文 唐瑶云 冯永 魏明 徐婧关键词:可视喉镜 支撑喉镜 喉显微手术 声门 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耳聋是人类最常见、高发的致残性疾病,约50%属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耳聋多属感音神经性耳聋,无法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病因诊断,且无有效药物治疗方法,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的系统研究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对于... 冯永 陆小净 田湘娥 夏昆 潘乾 梅凌云 贺楚峰 陈红胜 蒋璐 刘亚兰 门美超角膜环状皮样瘤等人类重要疾病家系收集、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 夏昆 唐北沙 张宝荣 胡正茂 冯永 杨一峰 邬玲仟 戴和平 潘乾 龙志高 梁德生 沈璐 江泓 张灼华 夏家辉 本研究工作是在“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课题支持下开展的。 目的与意义:抢救和保藏我国宝贵的遗传资源,利用其克隆致病基因,从根本上弄清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更好的服务人类健康。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关键词:关键词:腓骨肌萎缩症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体位诱发试验中的眼震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体位诱发试验中的眼震特点,提高对后半规管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视频眼震图资料,分析该类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Roll试验和翻身试验中的眼震特征。结果:175例BPPV患者中,左后半规管BPPV 69例(39.4%),右后半规管BPPV 106例(60.6%)。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时,所有患者均记录到垂直向上的眼震,其中扭转成分指向患侧47例(26.9%),指向健侧100例(57.1%),余28例(16.0%)眼震无明显扭转成分;Dix-Hallpike试验坐位时,139例(79.4%)患者可见垂直向下的眼震,其中扭转成分指向患侧40例(22.9%),指向健侧68例(38.9%),无扭转成分者31例(17.7%),余36例(20.6%)患者无明显眼震,仅有短暂眩晕感或头晕感。在Roll试验中,12例右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头右转时出现带旋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震,5例左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头左转时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震。在翻身试验中,左侧卧位变至右侧卧位时,出现垂直方向眼震的有74例(42.3%),30例上跳性眼震中有25例(83.3%)来自右后半规管BPPV,44例下跳性眼震中有36例(81.8%)来自左后半规管BPPV;在该试验中,垂直眼震方向与判断后半规管的左右侧别密切相关(P<0.01)。结论:Dix-Hallpike试验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眼震扭转成分方向不定,其诊断主要依据垂直眼震的方向;Roll滚转试验中出现带垂直上跳性成分为主的旋转性眼震,提示后半规管BPPV可能;利用翻身试验可协助左右侧后半规管的定位诊断。 崔湘凝 冯永 梅凌云 贺楚峰 陆小净 张华 陈红胜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视频眼震图 眼震 内耳畸形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内耳畸形的语前聋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并与内耳结构正常的语前聋患儿比较,记录术后1年的调机T值,评估和分析其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调查患儿家长对术后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内耳畸形的语前聋患儿的术后听力及言语测试结果、调机T值等与内耳结构正常的患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多数患儿家长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结论:内耳畸形语前聋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效果显著,与内耳结构正常的语前聋患儿无明显差别,值得临床推广。 钟润兰 冯永 管志伟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 高频率探测音鼓室压测试结合同侧声反射诊断中耳积液初探 被引量:3 1995年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76例耳镜检查疑有MEE的102耳的鼓室区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鼓室压图分别用226Hz和678Hz的探测音测试其声导(G)和声纳(B),并同时测试同侧声反射阈,将测试结果与鼓膜穿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用678Hz探测音的声纳测试(B678)为诊断MEE较好的测试方法:B678的Ⅰ型图(峰值>0.5mmho),无论声反射存在与否,均可视为无MEE的指征(阴性预测值为96%);B678Ⅲ型图结合声反射>115dB,则可作为有MEE标志(阳性预测值达98%),而Ⅱ、Ⅳ型图若声反射阈>115dB,亦应高度怀疑有MEE。 冯永 陶正德 李学正 方俭生关键词:中耳积液 6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6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听性脑干反应(ABR)特征,评估孤独症儿童的听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岁以内听力正常儿童(98例)及孤独症儿童(22例)的ABR测试结果,根据年龄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1~2岁组、2<~3岁组、3<~6岁组,对各组儿童的ABR反应阈、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岁、2<~3岁及3<~6岁组正常听力儿童的ABR反应阈平均值分别为15.64±5.02、14.73±4.85及15.57±5.62 dB nHL ,孤独症儿童的ABR反应阈平均值分别为17.50±5.35、17.81±6.58及17.25±6.97 dB nHL ,各年龄组正常听力儿童与孤独症儿童之间ABR平均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 dB nHL 短声刺激下,各年龄段孤独症儿童的 ABR各波潜伏期或波间期平均值与正常听力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22例孤独症儿童中,8例(36.36%,8/22)11耳(25.00%,11/44)出现ABR波潜伏期或波间期延长,其中波I、III、V 潜伏期及 I -III、III -V、I -V 波间期延长出现的几率分别为4.55%(2/44)、6.82%(3/44)、13.64%(6/44)、18.18%(8/44)、6.83%(3/44)及15.91%(7/44)。结论部分孤独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 ABR异常,且表现形式多样,以I-III波间期延长最常见。 吴学文 刘明宇 王风君 陆小净 崔湘凝 陈红胜 冯永关键词:孤独症 听性脑干反应 儿童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的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2 1999年 本文就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的进展及其前景进行综述,文中分析了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基因定位与克隆的研究现状,以及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展望了耳聋基因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谢鼎华 肖自安 杨新明 冯永 肖健云关键词:耳聋 遗传性 基因研究 电子耳蜗植入术相关解剖标志及手术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确定电子耳蜗植入术电极串在耳蜗的入口 ,并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 14侧成人尸头 ,用两种手术入路 :①经乳突后鼓室入路 ,在圆窗前部钻孔入耳蜗第 1圈 ;②经乳突上鼓室和后鼓室联合入路 ,于匙突的下方钻孔入耳蜗第 2圈。对有关解剖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电极串耳蜗第 1圈入口定位于圆窗前缘前方1.12 4mm ,耳蜗第 2圈入口定位于匙突下方 1.2 2 7mm。结论 针对病人不同的情况 。 徐钢 田湘娥 冯永 蒋卫红关键词:耳蜗植入 鼓阶 手术入路 角皮病致病基因GJB4在遗传性耳聋中的研究 2005年 目的连接蛋白基因和遗传性耳聋及角皮病有明确的相关性。现有4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角皮病,即:GJB4、GJB2、GJB3和GJB6,其中3个基因既可导致遗传性耳聋,即GJB2、GJB3和GJB6,而GJB4是否与遗传性耳聋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为证实GJB4和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6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先证者进行GJB4的突变检测,其中32个显性遗传,28个隐性遗传。结果发现了四种碱基改变:109G>A、3’UTR+17A>G、611A>C和507C>G。109G>A和3’UTR+17A>G是新发现的碱基改变,但在家系突变检测中证实为多态。611A>C和507C>G两种碱基改变是已报道的多态,611A>C是我们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多态。结论本研究发现了GJB4的109G>A和3’UTR+17A>G两种新多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未能最终证实GJB4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可是从该基因背景来分析GJB4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耳聋候选基因,有待于扩大家系收集范围进一步检测。 冯永 贺定华 夏昆 贺楚峰 梅凌云关键词:遗传性耳聋 连接蛋白类 多态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