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晓明

作品数:35 被引量:40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生态
  • 8篇生态系统
  • 7篇黄土高原
  • 7篇反演
  • 6篇遥感
  • 5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生态恢复
  • 4篇产水
  • 4篇脆弱生态
  • 4篇脆弱生态区
  • 3篇水资源
  • 3篇气候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黄土高原地区
  • 3篇LAI
  • 2篇地理加权回归
  • 2篇多尺度
  • 2篇遥感模型
  • 2篇叶面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长安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4篇冯晓明
  • 14篇傅伯杰
  • 10篇王晓峰
  • 8篇赵英时
  • 5篇吕一河
  • 4篇陈利顶
  • 3篇朱小华
  • 2篇宋小宁
  • 1篇侯居峙
  • 1篇刘禹
  • 1篇夏军
  • 1篇巩杰
  • 1篇张东菊
  • 1篇韩兴国
  • 1篇姜明
  • 1篇王鑫
  • 1篇郑景云
  • 1篇徐柏青
  • 1篇李新
  • 1篇田立德

传媒

  • 12篇生态学报
  • 2篇遥感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遥感定量反演...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被引量:20
2019年
生态恢复是扭转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并保证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一项主要战略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针对重点脆弱生态区(北方风沙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南喀斯特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恢复工程。科学合理地评估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综合效益,对生态恢复措施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然而,在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的集成研究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阻碍了区域内综合性和长期性的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和监测,因此亟需构建一套面向我国重点脆弱生态区的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以我国5个重点脆弱生态区为研究区,根据“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结构 质量 服务 效益”级联式概念框架,在指标筛选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参考现有的生态恢复评估成果,构建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以期为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评估研究和管理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王壮壮王浩冯晓明王晓峰张立伟傅伯杰
关键词:生态恢复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的综合效益评估被引量:9
2019年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导致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改变,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综合评价生态恢复效益是目前衡量恢复工程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以中国重点脆弱生态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产水、土壤保持、食物供给、固碳4项服务,构建研究区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Welch T方法检验恢复显著和不显著区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对比分析研究区生态恢复综合效益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5年,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增长20.86%;综合效益由波动变化转为稳定,并稳定在其均值0.55附近,其中喀斯特区综合效益最高,达0.75以上;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主要是农田、森林、草地和聚落生态系统之间的转移,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增加使得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升高;T检验的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带来综合效益的改善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高。
张毅茜冯晓明王晓峰傅伯杰周潮伟
关键词:生态恢复T检验
半干旱草场的多角度多波段反射率遥感模型被引量:14
2005年
从几何光学(GO)模型出发,针对半干旱的草场植被,引入了多光谱冠层反射模型MSRM、土壤反射光谱Price模型以及土壤方向性反射Walthall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区域尺度的多角度多波段反射率模型,并采用MISR和MODIS卫星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这为多角度、多波段遥感数据用于半干旱草场植被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冯晓明赵英时
关键词:多波段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被引量:38
2021年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随着全球变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彼此消长,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遥感、气象、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并基于逐像元相关分析法,对研究区长时间序列下产水价值量、固碳价值量和气候调节价值量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90—2015年,青藏高原三种生态系统服务产水、固碳和气候调节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26年间,产水服务和气候调节服务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固碳服务年际间波动大涨幅小。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类型中三种服务价值量总体较高,水体类型中固碳和气候调节价值量均较低,产水价值量较高,2015年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上,产水服务的价值量表现为:林地>水体>草地>耕地;固碳价值量呈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水体;气候调节价值量呈现为:林地>草地>耕地>水体。③青藏高原中,气候调节与产水、固碳与产水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而气候调节与固碳服务则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固碳与气候调节的相关度最强,气候调节与产水的相关性最弱。④保护情景下,气候与产水呈现弱协同关系,气候与固碳的协同性最强,产水与固碳间的权衡性最弱,最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陈心盟王晓峰冯晓明冯晓明罗广祥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情景模拟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两种策略的比较
尺度和尺度转换是地理学和生态学中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粒度作为衡量尺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在刻画景观指数描述景观空间格局上的尺度变换行为方面的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FRAGSTATS软件及9个常用的景观指数,采用两种策略对...
吕一河傅伯杰陈利顶冯晓明
关键词:景观指数黄土高原
MISR宽波段反照率反演及其与大气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以星载多角度传感器MISR为数据源反演宽波段反照率;根据入射辐射情况的不同(即是否考虑大气影响),将反照率分为理论反照率(Inherentalbedo)和实际反照率(Apparentalbedo)分别进行计算,并建立它们与大气状况的函数关系式,检验结果表明,该函数关系可靠。
冯晓明赵英时陈永康
关键词:反照率MISR宽波段
多角度卫星遥感多阶段目标决策反演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小波变换,对多角度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在每一尺度上进行多阶段目标决策,粗尺度的反演结果作为细尺度反演的先验信息,反演逐步细化,直到最初的观测尺度.为实现多阶段目标决策反演策略应用于区域范围的卫星遥感反演实践提出了一种解决的方法.利用MISR数据,反演内蒙半干旱草场的植被结构参数,初步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
冯晓明赵英时
关键词:小波变换
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被引量:6
2023年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防风固沙服务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定量评估黄河流域2000—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从社会、气候、土壤、植被、地形等角度探究各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土壤风蚀模数与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分别以0.04 t hm^(-2)a^(-1)和0.14 t hm^(-2)a^(-1)的速率下降,而防风固沙保有率和植被覆盖度则分别以0.05%·a^(-1)和0.26%·a^(-1)的速率上升。(2)黄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微度(<2 t hm^(-2)a^(-1))和轻度(2—25 t hm^(-2)a^(-1))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96.28%。土壤风蚀在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而防风固沙服务高值则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下游流域。(3)各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降水、温度、实际蒸散量、土壤黏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坡度以负面抑制作用为主,而风速、气压、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土壤粗砂含量则主要呈现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王晓峰马嘉豪冯晓明冯晓明张欣蓉延雨孙泽冲周继涛
关键词:黄河流域地理加权回归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准确识别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特征和空间匹配,确定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对指导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VEST)和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模型(CASA)等多种模型方法探讨青藏高原土壤保持、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进一步识别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与供需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青藏高原土壤保持、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的供给量,以及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的需求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供给量分别增加30.57t、63.61×10^(4)m^(3)、33.81t,需求量分别增加153.42m^(3)和5.09t,而土壤保持服务需求量呈减少趋势,减少16.39t。(2)青藏高原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不同,碳固定服务供需比呈下降趋势,产水服务供需比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服务供需比波动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局部呈下降趋势。(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均以低低型空间匹配为主。(4)降水和坡度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主要受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降水和温度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的关键因素。研究评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供需关系的空间显性驱动力,为区域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依据。
王晓峰尧文洁冯晓明冯晓明张欣蓉马嘉豪周继涛涂又孙泽冲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青藏高原
内蒙半干旱草场遥感反射率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结合辐射传输(RT)模型和几何光学(GO)模型的建模思想,建立适用于半干旱草场的遥感反射率模型。考虑到研究区土壤裸露严重,比较分析经验土壤模型Price+Walthall和机理土壤模型Soilspect应用于草场遥感反射率模型的优缺点。研究表明:草场模型较好得拟合了遥感观测值;土壤反射采用Price+Walthall,模型参数少,但草场的“热点”效应不明显;土壤反射采用Soilspect,模型参数多,且难以获得;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模型。此模型可用于内蒙半干旱草场的退化状况监测。
冯晓明赵英时
关键词:遥感土壤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