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寿农
- 作品数:34 被引量:144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重读《论科学与艺术》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重读卢梭的成名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梳理了该文章的论证脉络:卢梭分别从横纵向考察法国现时代和世界的文明古国,揭露了科学艺术的进步引发社会风尚败坏、道德沦丧;他又从内部探究科学艺术之源以及它们的目的和效应,强调奢侈会丧权亡国。笔者发现卢梭真正的目的是对现代性带来的弊端进行大胆的批判,深刻地感到这篇论文具有一种普适价值,它引领读者反思一些现实问题。
- 冯寿农李想
- 关键词:科学艺术
- 试论莫迪亚诺“既视”式的记忆艺术被引量:5
- 2017年
- "记忆的艺术"是莫迪亚诺文学叙事的重要特色之一。围绕这一特征,借助文学视域下的"既视"叙事理论,以其"占领三部曲",即《星形广场》、《夜巡》、《环城大道》为研究对象,来有所侧重地探讨"偏执狂既视"、"两难者既视"、"边缘人既视"这样的多重性框架下的"记忆的艺术",即尝试构建一个新的批评视角,来探析其文学创作中的"既视"式的记忆艺术,从而揭示其以此方式召唤最不可把握的人类命运,揭露占领时期的犹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的思想主题。
- 翁冰莹冯寿农
- 关键词:莫迪亚诺
- 反思世界主义——从法国种族中心主义谈起被引量:3
- 2007年
- 随着世界种族冲突问题的日益突出,种族中心主义(l'ethnocentrisme)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由于受报刊、杂志等传媒的影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许多人一提到种族中心主义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南非的种族隔离、美国白人对黑人的严重歧视、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 冯寿农姚丹
- 关键词:种族中心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世界主义
- 交响乐=感同+和谐——解读纪德《田园交响乐》题目之谜被引量:1
- 2000年
- 冯寿农
- 关键词:多义二元对立结构自相矛盾潜意识
- 法国文学渊源批评:对“前文本”的考古被引量:8
- 2001年
- 渊源批评是 2 0世纪 80年代后法国文学批评界出现一个重要的流派 ,它超越文本范围 ,朝向“前文本”,对手稿进行考古 ,旨在重塑“前文本”孕育的过程 ,由此重新找到作品制作的秘密 ,试图揭示和解释作者创作的独特性。批评步骤分两步 :对手稿加以整理 ,然后发现规律性的现象 ,从精神分析法、社会学等批评角度进行诠释。
- 冯寿农
- 关键词:法国文学文本诗学手稿渊源
- 拉康思想理论:当代西方思想发展的不可或缺被引量:2
- 2008年
-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思想理论在构成上具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特点,其理论既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潜意识"理论的继承、批判与改造,也是对结构主义"能指"理论的拓展性改造。通过继承与批判,拉康建构起他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拉康的思想理论对其后的西方现代思想理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钟晓文冯寿农
- 关键词:潜意识
- 寻根与遗忘——试论莫迪亚诺《暗店街》的文学主题被引量:11
- 2015年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代表作《暗店街》讲述了一位罹患遗忘症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回过去,到处寻找线索,却又不断陷入遗忘,最终认识到生命真实意义的故事。由此,莫迪亚诺构建起这部小说的"寻根"与"遗忘"两大主题:寻找的是遗忘了的存在,遗忘的则是曾经找到的存在。寻找仿佛是为了确证过去、身份、存在根源,然而最终却走向遗忘;遗忘的既是过去与现实,亦是人的存在本身,但是寻找却不会因此终止。在莫迪亚诺尝试重建自我存在的"因果论"的背后,隐藏着其对于"最不可把握的人类命运"的重现与思考。
- 翁冰莹冯寿农
- 关键词:莫迪亚诺寻根遗忘
- 论莫迪阿诺小说世界中的全息结构被引量:5
- 1989年
- 一、文学中的全息律 法国年轻作家帕特里克·莫迪阿诺(Patrick Modiano 1945—)于1966年开始文学创作,经过四五个月的紧张写作,当年圣诞节前夕完成的处女作《星形广场》直到1968年才出版(获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小说反映了占领时期犹太人的窘境。发表后一鸣惊人,评论界高度评价作品是独特的文体。
- 冯寿农
- 关键词:小说世界犹太人圣诞节处女作全息律文体
- 人类的危机
- 1999年
- 女士们、先生们: 当有人向我提议在美国做一个演讲时,我真是顾虑重重。我还没有达到适合做演讲的年纪;对我来说,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比明确地确认它们容易得多,因为我还没有感觉到自己已掌握了人们通常称做真理的东西。因此,我顾忌重重。
- 阿尔贝.加缪冯寿农黄旭颖
- 关键词:真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民族主义
- 陈述语言学在法国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1966年,法国Emile Benveniste创立了陈述语言学,重视话语的研究,在陈述文本中寻找讲话者的标示词,探讨陈述行为的生产过程,重视讲话者的主体地位。陈述语言学经历了三代的发展。一些语言学家在没有标示词的文本中借助传统的模态,特别是逻辑模态描写讲话者如何构思陈述文本的方式;80年代,Oswald Ducrot吸收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研究陈述行为和文本中隐含的多重声音,特别是对否认和反话的研究;90年代,Antoine Culioli建立陈述操作理论试图描述讲话者的心理言语活动和话语的生产过程,他的理论独辟蹊径,对于研究交际中的话语活动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 胡佳冯寿农
- 关键词:话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