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洋
- 作品数:2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共南江县委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推行小额直贷到户 加快扶贫越温进程
- 1999年
- 何长洋
- 关键词:小额直贷贫困户扶贫贷款扶贫资金贷款发放
- 实施“四个创新”加快南江工业经济发展
- 2000年
- 何长洋
- 关键词:资产重组企业管理技术创新
- 抓好到村到户工作 加快越温脱贫步伐
- 2001年
- 南江县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国定贫困县于一身,辖13个区(镇)、70个乡(镇),总人口60万人。1994年有建卡贫困户4.62万户、21.73万人。近年来,县委、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对象,狠抓扶贫到村到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何长洋
- 关键词: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扶贫革命老区战场
- 加快城镇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 2002年
- 何长洋
-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
- 以“五改三建”为重点 大力发展池园经济
- 1999年
- 地处大巴山深处的南江县,近年来坚持“因地制宜、效益优先、分类指导、发展大户、产业带动、综合配套”的原则,实行“路水土林电综合治理、井池园机配套建设、种养加运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五改三建”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池园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1998年底,全县已建成符合双文明标准的示范村63个、占村总数的12%,示范户16363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2.2%;建卡贫困户由1995年的43500户、204000人,减少到14700户、586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6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 何长洋
- 关键词:农业资金农民投入
- 实施再就业工程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 1996年
- 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做好失业职工再就业和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23条政策措施,这对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再就业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其意义深远。一是适应了深化改革的需要,解决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为企业妥善安置失业、富余人员创造条件,就能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把"包袱"变成财富,把改革的障碍转变为改革的动力。二是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群众的关心,体现了人民的政府处处为人民。三是"再就业工程"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把政策措施与就业服务手段结合起来,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按照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的方针,共同解决再就业问题,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法。
- 何长洋
- 关键词:再就业工程社会系统工程富余人员分流失业保险自谋职业劳动就业
- 经济发展 科技为先
- 1999年
- 南江县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增效”工作成绩显著,1998年依靠科技实现产值4.5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3%。主要做法是: 明确重点。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结合南江实际,把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行新工艺作为“科技增效”的主要途径。
- 何长洋
- 关键词:经济发展
- 加快文明新村建设 改变山区落后面貌
- 2000年
- 南江县地处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国定贫困县于一身。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以农民、财政增收为核心,以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种养加运协调发展,加快文明新村建设,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取得了明显成效。
- 何长洋
- 关键词:文明新村建设
- 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 2002年
- 南江县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国家重点扶持县于一身。“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我们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新村建设为载体,狠抓扶贫攻坚,1999年通过省委、省政府越温确认。目前,扶贫开发已进入新阶段,全县还有5.53万人未越过温饱,22.4万人属于低收入人群。笔者认为,加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要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狠下功夫。
- 何长洋
- 关键词:扶贫开发扶贫目标县域经济农村经济结构
- “七控七严”减轻农民负担
- 2000年
- 南江县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国定贫困县于一身,辖10区3镇70个乡镇,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3.4万。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指示精神,积极采取“七控七严”的办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1999年,全县农民负担村提留、乡统筹1650.48万元,人平33.15元,
- 何长洋
- 关键词:减轻农民负担村提留农业人口统筹革命老区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