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爱咏

作品数:116 被引量:57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骨折
  • 20篇手术
  • 20篇皮瓣
  • 19篇关节
  • 15篇缺损
  • 15篇外科
  • 12篇钢板
  • 11篇腓肠
  • 11篇内固定
  • 11篇固定术
  • 10篇远端
  • 10篇软组织
  • 10篇肱骨
  • 9篇软组织缺损
  • 9篇组织缺损
  • 9篇疗效
  • 9篇骨折固定
  • 9篇骨折固定术
  • 9篇股骨
  • 7篇愈合

机构

  • 10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2篇中南大学
  • 5篇湖南医科大学
  • 4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广东省医学情...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漯河医学高等...
  • 1篇桃源县中医院

作者

  • 115篇何爱咏
  • 20篇倪江东
  • 19篇董忠根
  • 19篇刘立宏
  • 16篇魏建伟
  • 16篇陶澄
  • 9篇闫振升
  • 7篇李贺君
  • 7篇罗兆彪
  • 5篇杨颖
  • 4篇李欣
  • 4篇王劲
  • 4篇谢求恩
  • 3篇王万春
  • 3篇蒋亮东
  • 3篇蔡羽中
  • 3篇肖波
  • 3篇蔡伟凡
  • 3篇傅荫宇
  • 3篇常晓飞

传媒

  • 29篇中国现代手术...
  • 15篇局解手术学杂...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中国局解手术...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湖南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针灸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13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16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段冻干骨插入性植骨治疗长骨缺损被引量:1
2003年
陶澄何爱咏倪江东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冻干骨骨缺损
应用角度钢板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角度钢板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组48例(52髋)采用角度钢板行开放复位,股骨短缩内翻去旋转截骨术加Salter或Pemberton截骨术式治疗的DDH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2例;左侧26例,右侧18例,双侧4例。患儿手术年龄为2~9岁,平均3.5岁。按Tonnis系统分级:Ⅲ度10例,Ⅳ度38例。结果患儿随访1~4年,平均2.4年,股骨颈前倾角术前测量30°~50°,术中皆矫正至20°左右。股骨颈干角术前140°~160°,术后矫正至125°左右。术前髋臼指数35°~55°,术后矫正至18°~35°。术中行短缩截骨长度0.8~3.0 cm,平均2.0 cm。McKay评分,优35例,良13例。结论角度钢板应用于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李欣刘宏方科文捷何爱咏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复位角度钢板手术治疗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16例,屈曲型2例;Gartland型Ⅱ15例,Ⅲ型3例),应用G randfix可吸收螺钉行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伤口恢复、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部位的炎症异物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平均8(3~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异物反应,无骨折不愈合及肘内、外翻畸形,无神经血管迟发性损伤。疗效评价:优15例,良2例,可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蔡羽中何爱咏
关键词:骨钉肱骨骨折
不同剂量比淫羊藿苷与辛伐他汀对家兔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淫羊藿苷与辛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联合应用的最佳剂量比缺乏实验依据。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比淫羊藿苷与辛伐他汀对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家兔建立双侧桡骨骨折模型,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和淫羊藿苷∶辛伐他汀3∶1,1∶1,1∶3组。模型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淫羊藿苷∶辛伐他汀3∶1,1∶1,1∶3组给予淫羊藿苷溶液15mL/(kgd)和辛伐他汀溶液5mL/(kgd),淫羊藿苷溶液10mL/(kgd)和辛伐他汀溶液10mL/(kgd),淫羊藿苷溶液5mL/(kgd)和辛伐他汀溶液15mL/(kgd)灌胃。模型组和淫羊藿苷:辛伐他汀3∶1,1∶1,1∶3组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折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液。灌胃连续6周,骨折局部注射连续2周。结果与结论:在骨痂生长、改建和髓腔再通、骨密度和骨折部位组织形态方面,骨形态发生蛋白2、淫羊藿苷:辛伐他汀1∶1组最好,淫羊藿苷:辛伐他汀3∶1,1∶3组居中,模型组最差。提示不同剂量比淫羊藿苷和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均可促进家兔桡骨骨折愈合,当剂量比为1∶1时,促进作用更显著。
王惠平何爱咏常晓飞
关键词:骨组织构建桡骨骨折淫羊藿苷辛伐他汀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折愈合
75例股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索股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的75例股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该组75例患者中股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高能量损伤(车祸+高处坠落伤72.0%,粉碎性骨折50.7%)、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钢板螺钉60.0%,髓内针25.3%,外固定支架6.7%)、感染(骨折不愈合合并骨髓炎17.3%)。结论治疗方法不当、感染和原始损伤是股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蒋亮东陶澄何爱咏王代荣段润山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
逆行的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样本比较罕见报道。本文旨在比较两种皮瓣的皮瓣成活相关并发症(简称并发症)、修复范围、皮瓣重建肢体的功能结果(简称功能结果)和...
董忠根魏建伟刘立宏倪江东何爱咏刘玺彭平
关键词:腓动脉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胫骨下段骨折初次手术后骨不连的处理被引量:1
2005年
戴斌何爱咏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不连
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28例,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11例,C2型9例,C3型8例。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37(18.9±3.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4.2±1.1)个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疗效,优1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避免了关节周围组织的过多损伤,保全了伸肘装置且固定牢靠。此外,术后可早期行动,能锻炼,最大程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唐列云何爱咏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骨折内固定术
带腓肠肌肌腱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带腓肠肌肌腱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6例,其中3例跟腱背侧部分缺损,2例跟腱内侧部分缺损,1例跟腱完全缺损。切取带腓肠肌肌腱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皮瓣时,保持肌腱与皮瓣深筋膜的联系。皮瓣大小7cm×5cm~11cm×10cm,腓肠肌肌腱大小为5cm×3cm~9cm×4cm。结果6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感染控制;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跟腱再断裂者。患侧踝关节屈伸范围基本正常,功能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带腓肠肌肌腱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跟腱粘连轻,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董忠根王志华刘立宏倪江东何爱咏
关键词:腓肠神经跟腱软组织缺损
骨科感染创面病原菌菌谱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调查骨科患者感染细菌菌群分布情况,为治疗骨科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本科住院患者感染伤口取500份分泌物标本行细菌培养,总结分析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送检的500份标本中,培养出细菌248株,其中G+占43.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占12.9%);G-杆菌占52.0%,其中铜绿假单孢菌居首(占10.5%)。感染细菌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G-肠球菌12.5%,铜绿假单孢菌1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各占9.3%,鲍曼氏不动杆菌8.5%,大肠埃希菌6.9%。结论骨科感染病原菌以G-菌占多数,且有上升趋势,临床应严格监测感染细菌菌群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
何爱咏李谋林
关键词:骨科病原菌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