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云
-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氯胺酮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分离焦虑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氯胺酮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分离焦虑及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各25例,甲组给予生理盐水,后三组分别给予氯胺酮静注,剂量分别为0.5 mg/kg、0.75 mg/kg、1.0 mg/kg,全部患儿均接受七氟烷麻醉,对四组患儿焦虑、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甲、乙组患儿CHEOPS评分高于丙、丁组,甲组高于乙组;丁组拔管时间、PACU置管时间较甲乙丙组更长(P<0.05);甲组EA、分离焦虑发生率较后三组更高,乙组高于丙、丁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术病例,入室前给予0.75 mg/kg氯胺酮静注,有利于减轻疼痛,降低分离焦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严冰陈国喜黄丽何小云姚少红
- 关键词:小儿手术七氟烷氯胺酮苏醒期躁动分离焦虑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功能不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转归影响
- 2019年
-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功能不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转归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肺功能不全胃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方式,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观察时间及住院期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晶胶液输入情况、麻醉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观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PP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不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氧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PPCs发生率,对于患者术后转归具有积极的作用。
- 黄玉侥卢康礼李观海何小云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肺功能不全胃肠手术术后转归
- 麻醉诱导前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快通道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用帕瑞布纳对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快速通道麻醉,研究组麻醉前20min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相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毕(T0)、拔管后10min(T1)、拔管后30min(T2)、拔管后60min(T3)动脉压(MAP)、心率(HR)及拔管后疼痛、躁动、镇静。结果两组患者术毕时MAP、H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min、拔管后30min、拔管后60min,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在各时间节点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拔管后疼痛、躁动、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苏醒期疼痛、躁动,提高苏醒期安全性。
- 温锡交梁艳丽熊理锋于品仙何小云梁月兰
- 关键词:麻醉诱导瑞芬太尼
- 非惩罚性报告制度在PA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对非计划性拔管实施非惩罚性报告制度的效果,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我科于2011年4月始实施非惩罚性管道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分析实施前1年(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为对照组)及实施1年后(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为实施组)本科收治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上报情况及此期间质控小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实施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对照组的低(0.06%vs0.27%,P〈0.01)。实施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上报率远高于对照组(100.0%vs42.8%,P〈0.05)。实施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的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非计划性拔管的上报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黄丽黄慧瑜何小云许雪梅
- 关键词:PACU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性拔管
- 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品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将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用于麻醉药品管理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医院2019年麻醉科麻醉药品管理应用不同管理模式,2019年1—6月实施常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2019年7—12月实施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分别从不同麻醉药品管理模式中抽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不同麻醉药品管理模式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包括麻醉准备时间、药品管理问题等。结果:实施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后,全身麻醉、静脉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各麻醉药物准备时间明显较实施前更短(P<0.05);实施三级库药品管理后,给药不规范、药品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明显较管理前的8.75%更低(P<0.05)。结论: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品管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可缩短麻醉药物准备时间,还可减少药物损耗、给药不规范、药品过期等不良事件发生,利于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何小云邱玉姣陈进芬梁月兰黄丽
- 关键词:麻醉药品损耗
- 复苏室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复苏室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采用常规复苏室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入复苏室后进行充分评估,加强苏醒期间管理,采取相应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程度,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意识恢复时间。结果:干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7.136,P<0.01),其躁动程度亦显著轻于对照组(Hc=14.945,P<0.01);干预组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2.8240、2.8617,P<0.01)。结论:对全麻术后患者于复苏室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躁动程度,缩短患者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的时间,有效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性。
- 陈进芬梁月兰梁文婷何小云邱玉姣陈小婷
- 关键词:全麻手术预见性护理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抗凝强度的合适范围。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30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搭桥+二尖瓣置换,4例患者行冠脉搭桥+双瓣置换,12例患者行冠脉搭桥+主动脉瓣置换,44例患者行单纯二尖瓣置换,13例患者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39例患者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均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不同术式术后稳定状态(稳态)抗凝指标、高危患者与常规患者抗凝指标、患者频数与INR值和华法林用量、手术近期预后及抗凝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达到抗凝稳态后,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的华法林剂量与I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栓高危因素患者和常规患者的华法林剂量、INR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达到抗凝稳态后INR值为1.94±0.50。达到抗凝稳态后华法林剂量为(2.45±0.82)mg/d。抗凝并发症:出现眼结膜出血1例(0.77%),子宫出血2例(1.54%),肢体血管栓塞1例(0.77%),其余患者都未出现抗凝并发症。结论 合理抗凝指标可设置在INR值1.5~2.5,在此区间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风险较低,抗凝效果较理想。
- 伍建国戴明唐铠黄丽何小云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率
-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16年
- 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本院行择期胃肠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均全麻常规诱导后,术中吸入2%~2.5%七氟烷维持麻醉,同时间段静脉注射罗库溴铵、舒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0.5h对照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2ml,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氯化钠溶液2ml,术前、术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进行评定,监测两组术前、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并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5、7d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5、7d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略低于对照组(17.07%),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严冰陈国喜黄丽何小云姚少红
- 关键词:老年全麻术后认知功能
- PDCA管理方法在麻醉复苏室气管脱管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PDCA管理方法在麻醉复苏室气管脱管中的应用。方法:将麻醉复苏室收治的16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患者交接、生命体征监测、协助拔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管理方法,主要4个步骤: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及处理阶段。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气管脱落率分别为0、6.0%,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分别为(78.51±26.83)min、(64.50±22.04)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风险较高,气管脱落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PDCA通过其持续、动态的质量改进方法可有效减少麻醉复苏室气管脱落的概率,减少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
- 陈进芬吴丽平梁月兰陈雪琼何小云
- 关键词:PDCA麻醉复苏室护理
- 综合保温措施在PACU全麻术后预防寒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在PACU全麻术后预防寒战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460例全麻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20例和综合保温组240例。常规治疗组按常规调节室温22~25℃及覆盖棉被保温。综合保温组在常规治疗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升温毯升温,术中、术后使用各种液体、冲洗液、吸痰液,术前消毒液均用温箱加温至37℃等综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手术结束时、在PACU期间和转入病房前10 min的体温,清醒、拔管和离室的时间以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综合保温组患者手术前30 min、手术结束时、在PACU期间和转入病房前10 min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同期的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保温组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寒战的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且清醒、拔管和离室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综合保温措施有利于对全麻术后患者的复苏,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寒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丽何小云黄慧瑜许雪梅
- 关键词:全麻术后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