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洪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转移瘤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脑转移
  • 2篇脑转移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胶质瘤
  • 2篇SOMATO...
  • 2篇CT
  • 2篇DCE-MR...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CT扫...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特点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 1篇双能量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7篇潍坊市益都中...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于洪
  • 2篇杨德胜
  • 2篇张万伟
  • 2篇马智军
  • 2篇于波
  • 1篇田立善
  • 1篇辛毅
  • 1篇程传明
  • 1篇高言君
  • 1篇冯强

传媒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疗前沿...
  • 1篇中华医学会医...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2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源CT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交叉韧带是膝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目前膝关节韧带的检查主要应用MRI。随着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公司的问世,双能量技术走向了临床,其对软组织特别是韧带有较高的分辨率,并且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具有很好的前景。孙丛等曾做过正常膝关节韧带的双能成像。笔者通过研究20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分析韧带损伤后的影像特点,并与单能扫描的图像比较,分析两者的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异。
冯强马智军于洪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SOMATOM膝关节韧带膝关节外伤影像特点双能量
Somatom CR型CT故障检修5例
2002年
本文通过总结几年来对CR型CT检修 ,介绍了5例故障的维修思路 ,处理方法及TSO4,BSO4和ASO4等程序的应用。
于波杨德胜于洪
关键词:CT故障现象
幕下肿瘤82例MRI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幕下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资料完整的82例幕下肿瘤,其中手术与病理证实80例,另2例脑干肿瘤具有典型的MRI表现。采用MAXo.5T超导型MR扫描仪,用自旋回波序列,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加强化扫描。结果听神经瘤15例,三叉神经纤维瘤2例,脑膜瘤10例,胆脂瘤4例,脊索瘤2例,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9例,星形细胞瘤10例,转移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论MRI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根据MRI信号特点,结合发病部位与发病年龄大部分肿瘤能做出定性诊断。
田立善马智军程传明于洪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DCE-MRI在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疗效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DCE-MRI在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的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13年8月到2016年3月分别诊断为脑胶质瘤的22例和肺癌脑转移瘤的20例患者,以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分别绘制脑胶质瘤和...
于洪
关键词:脑转移瘤脑胶质瘤DCE-MRI疗效评价
DCE-MRI在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DCE-MRI在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13年8月到2015年3月来诊的28例患者,术后病理或随访诊断为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均经过常规MRI和DCEMRI检查,其中高...
于洪冯强张万伟辛毅高言君黄忠朝
关键词:脑转移瘤脑胶质瘤DCE-MRI
CR型CT故障检修
<正>Somatom CR(CRE)全身CT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八十年代后期推出的三代普及型CT,目前国内已拥有180多家(原装机、组装机、二手机)用户。CR型与CRF型的主要区别,前者使用PDP11/24计算机,后者使用P...
于波范红伟杨德胜于洪
文献传递
鼻骨低剂量CT扫描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鼻骨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行鼻骨CT扫描的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人,A组采用150mAs曝光,B组采用100mAs曝光,C组采用50mAs曝光,D组采用care dose4D技术,根据管电压分为两组,其余参数相同,所得图像行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管电流下降,辐射剂量降低,A、B、C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1组辐射剂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图像质量评价有统计学意义,D1组优于C组,而D2组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结论自动化实时动态放射剂量调节技术可自动调整管电流强度,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辛毅张万伟于洪高言君
关键词:鼻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