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敏
- 作品数:118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大白猪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候选基因
- 2023年
- 生长性状是猪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提升生长性状是生猪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为鉴定与猪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筛选与猪生长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本研究利用GeneSeek Genomic Profiler(GGP)猪50K SNP芯片对1805头大白猪百公斤日龄(Age to 100 kg,AGE)、百公斤背膘厚(Backfat Thickness to 100 kg,BF)、眼肌深度(Loin Muscle Depth,LMD)3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AIREMLF90软件计算AGE、BF和LMD遗传力分别是0.17、0.53和0.28,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AGE与BF遗传相关为-0.08,表型相关为-0.16,均为负相关关系。AGE与LMD遗传相关为-0.11,表型相关为-0.36,均为负相关关系。BF与LMD遗传相关为0.04,表型相关为0.12,均为正相关关系。AGE筛选到6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SNPs和10个染色体水平显著SNPs,BF筛选到11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SNPs和10个染色体水平显著SNPs,LMD筛选到3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SNPs和11个染色体水平显著SNPs。利用Ensembl数据库Sus Scrofa 11.1版本信息,对关联显著SNP位点上下游500 kb内编码蛋白基因进行筛查。3个性状共鉴定到MYF5、MYF6、ECHS1、ELOVL3、FGF8、CECR2、RBFOX1、PLXNA2等36个生长性状相关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胚胎骨骼系统形态发生、骨骼发育、脂肪细胞分化调节等通路。本研究筛选到的候选位点和基因,为分子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 窦腾飞吴姿仪白利瑶吴嘉浩韩明阳徐曼杨峰王克君乔瑞敏韩雪蕾李新建李秀领王献伟
- 关键词:生长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 以家猪为模型解析先天性外耳发育畸形的遗传机制
- 人类小耳畸形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先天性外耳缺陷疾病,常常伴有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和正常的社会交往。此病的成因非常复杂,人们对其遗传基础知之甚少。家猪是研究人类疾病的理想模型,耳型也是家猪的重要品种特征。因此,本研...
- 乔瑞敏
- 关键词:小耳畸形RNA-SEQ
- 文献传递
- 一种鉴定确山黑猪种质资源的特异分子身份证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猪品种鉴定领域,涉及确山黑猪种质资源,特别是指一种鉴定确山黑猪种质资源的特异分子身份证及其应用。通过SNP分子标记对确山黑猪品种进行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综合分析,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初步验证,构建确山黑猪的品种...
- 李新建李秀领李聪段栋栋韩雪蕾王克君乔瑞敏
- 豫西黑猪与不同品种猪间体尺性状、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本研究旨在比较河南省地方品种豫西黑猪与河南地方培育品种(豫南黑猪)及引进猪种(大白猪)在体尺性状、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上的差异,为河南省地方品种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同等条件下健康状况良好的6头(112.07±4.31)kg豫西黑猪、8头(110.00±4.54)kg豫南黑猪及8头(108.89±8.78)kg大白猪进行性能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体尺性状,豫西黑猪的体长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胸围高于大白猪(P<0.01),腿臀围低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5),其他指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胴体性状,豫西黑猪的平均背膘厚、皮厚、皮率、脂肪率均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瘦肉率、腿臀比例均低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对于肉质性状,豫西黑猪的肉色、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大白猪(P<0.01),与豫南黑猪间差异不显著。综上,豫西黑猪的肉质性状各项指标均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韩雪蕾刘贤王献伟李志明吴胜军王明旻乔瑞敏李秀领王克君李新建
- 关键词:豫南黑猪体尺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
- 一种便携式系水力测定仪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系水力测定仪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多个舱位,多个舱位至少包括第一舱位、第二舱位和第三舱位,第一舱位、第二舱位和第三舱位均独立设置,所述机壳上部设有电子称,电子称上部设有电子称托盘,第...
- 李新建王明宇叶建伟张晨乔瑞敏韩雪蕾吕刚
- 文献传递
- 采精频率对不同品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为了探讨采精频率对杜洛克、大白、长白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不同品种种公猪的最佳采精频率,试验选取12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杜洛克、大白、长白种公猪各6头,分5个不同采精频率阶段采精,即第1阶段(A组)为1次/1 d,第2阶段(B组)为1次/2 d,第3阶段(C组)为1次/3 d,第4阶段(D组)为1次/4 d,第5阶段(E组)为1次/5 d,每个阶段采精3次,一个阶段采精完成后,公猪休息一周,然后开始下一个阶段采精,采精完成后对每份精液的精液量及精子密度、活率和畸形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种公猪精液量及精子密度和活率随采精频率的降低均总体呈升高趋势,精子畸形率随着采精频率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杜洛克种公猪C组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较佳,E组精子畸形率最低,但与B、C、D三组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大白种公猪B组精液量较佳,D组精子密度较佳,C组精子活率较佳,E组精子畸形率最低,与D组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长白种公猪C组精液量较佳,D组精子密度较佳,C组精子活率较佳,E组精子畸形率最低,与D组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精频率高会降低种公猪的精液品质,综合考虑猪场经济效益,杜洛克种公猪的最佳采精频率为1次/3 d,大白和长白种公猪的最佳采精频率均为1次/4 d。
- 陈健梅李高建吴姿仪韩雪蕾乔瑞敏王克君李新建王献伟李秀领
- 关键词: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采精频率精液品质
- 4例豫南黑猪黑色素瘤的病理学诊断分析
- 2020年
- 为了对河南省的培育品种豫南黑猪的皮肤肿瘤进行初步诊断,试验对4例患病个体进行了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组织观察,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和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4例患病个体是典型的猪黑色素瘤,主要的病理学变化特征为肿瘤组织排列紊乱,表皮的棘细胞层和基底层的柱状细胞之间有黑色素瘤细胞,呈梭形,椭圆形,体积较正常细胞大,内含有黑色素颗粒。
- 王小女张晨张维真魏丽刘萌萌李秀领乔瑞敏
- 关键词:黑色素瘤豫南黑猪病理学诊断
- 基于选择信号分析挖掘豫南黑猪生长性状关键基因
- 2024年
- 生长性状是猪育种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豫南黑猪是由河南优良猪种淮南猪和杜洛克猪杂交培育而成。本研究选用120头豫南黑猪核心群,利用康普森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LINK计算豫南黑猪连续性纯合片段(ROH),并使用selscan软件进行iHH12选择信号分析,综合筛选影响豫南黑猪群体生长性状的关键基因。结果显示:ROH分析检测到479个显著位点,位于1、6、8、9号染色体;iHH12分析检测到424个显著位点,分别位于1、2、3、4、6、7、8、9、11、13、14、15号染色体;2种分析方法共得到132个重叠位点,在重叠位点区域注释到85个基因,分别位于1、6、8、9号染色体,对其进行功能分析后发现了与脂肪生成、脂质代谢、肌肉发育等生长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EHD2、IGFBP7、CPT1C、FGF21等。下一步将利用豫南黑猪的重测序数据对候选基因内及周边连锁区域进行变异位点分析,确定影响豫南黑猪生长性状的关键基因和位点,开发相关育种标记,用于提升豫南黑猪的生长性能。
- 吴相哲胡潘阳郑丽香乔瑞敏
- 关键词:生长性状
- 基因组选择和选配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 2024年
- 选种和选配是猪育种工作的核心内容,科学合理的选种选配是加快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和基因组选配(genomic mating,GM)技术在猪遗传改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GS是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对育种目标个体进行遗传潜能评估和预测的方法,其通过构建模型预测个体基因组育种值实现早期选种。GM则是通过优化交配组合产生更加优秀的后代实现优良性能的快速传递。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选配技术的发展、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旨在为基因组选择选配技术在我国猪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
- 窦腾飞吴嘉浩吴姿仪白利瑶李新建韩雪蕾乔瑞敏王克君杨峰王一宁李秀领
- 关键词:分子育种
- 一种用于测定猪的自动控制设备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备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猪的自动控制设备,包括底座和单机片控制器,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安装有刹车片,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栅栏,所述栅栏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缩距伺服电机...
- 李新建乔瑞敏吕刚韩雪蕾叶建伟李改英任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