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志和

作品数:32 被引量:213H指数:6
供职机构:大庆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生态
  • 4篇湿地
  • 4篇绿色设计
  • 4篇景观
  • 4篇景观生态
  • 3篇应用型人才
  • 2篇油田
  • 2篇植硅体
  • 2篇生态文明
  • 2篇培养应用型人...
  • 2篇着力
  • 2篇校企
  • 2篇校企合作
  • 2篇景观生态建设
  • 2篇景观生态学
  • 2篇覆被变化
  • 2篇高校
  • 2篇本科
  • 2篇城市
  • 2篇大庆油田

机构

  • 24篇大庆师范学院
  • 10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大庆高等专科...
  • 2篇德岛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31篇乔志和
  • 6篇赵树魁
  • 4篇张洪岩
  • 4篇介冬梅
  • 3篇王野乔
  • 3篇崔玉波
  • 3篇张国发
  • 3篇陈立勇
  • 3篇赵建军
  • 2篇侯光雷
  • 2篇李楠楠
  • 2篇张正祥
  • 2篇刘利丹
  • 2篇刘洪妍
  • 2篇范旭光
  • 2篇郑志秀
  • 2篇候光雷
  • 1篇阳金秀
  • 1篇王忠民
  • 1篇宋桂霞

传媒

  • 5篇大庆师范学院...
  • 2篇大庆高等专科...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湿地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大庆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教书育人(高...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8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析被引量:8
2010年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创新学分的提出与实施,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理论内容,而且在实践上也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因此,深入探讨创新学分制,对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崔玉波乔志和
关键词:创新学分学分制创新教育
长白山区典型禾本科植物植硅体形状系数被引量:10
2013年
运用植物植硅体的形状系数,对不同禾本科植物在亚科和种的水平上进行分类,可为深入理解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提高古植被重建精度提供参考。本文选取长白山常见的10种禾本科植物,对其叶片进行植硅体分析,共统计并鉴定植硅体3037粒,对其中哑铃型、棒型、尖型、齿型、鞍型和硅化的气孔等植硅体的7个形状系数进行非参数检验,并在亚科水平和种的水平上分别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3个亚科之间的形状系数SF_4相差较大,故据SF_4的平均值可在亚科水平上对植物进行区分。上述植硅体的形状系数在亚科水平上判别分析的正确率可达88.51%,且检验结果表明文中根据典型亚科植硅体形状系数所建立的判别方程是有效的;利用哑铃型植硅体的7个形状系数则可以将黍亚科的植物区分到种,其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总的正确率为73.12%;根据棒型、尖型和齿型植硅体的7个形状系数也可以将早熟禾亚科的植物区分到种,其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正确率分别为60.87%,59.21%和87.07%。因此,通过典型植硅体的形状系数对植物进行分类,不但可以提高禾本科植物在亚科水平上分类的精确度,还可以根据植硅体的形状系数对禾本科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刘洪妍介冬梅刘利丹李楠楠王婷乔志和
关键词:植硅体
田菁对大庆地区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田菁对大庆地区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设置种植田菁和不种田菁(CK)2个处理,于2014—2016年进行田间试验,探讨其对大庆地区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田菁适应大庆地区气候条件和盐碱化土壤环境,种植田菁能有效促进地表其他植被生长,降低土壤pH、可溶性盐含量、电导率及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结论]田菁对大庆地区盐碱化土壤和独特气候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作为盐碱土改良的先锋树种在大庆地区引种。
张国发崔玉波乔志和
关键词:盐碱土土壤改良土壤养分
以“泛绿色设计”坚守生态保护的红线
2014年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约束、规范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在介绍"泛绿色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企业、民众三个层面运用"泛绿色设计"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创建和发展生态智慧是"泛绿色设计"实施的有效支撑。
乔志和赵树魁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智慧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与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所采纳,作为一种研究技术手段,同时,遥感也成为地理数据获取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GIS和遥感技术为支撑,利用1977年MSS影像数据、1988年TM影...
乔志和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学
文献传递
对大庆城市社区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2002年
范中桥乔志和
关键词:城市社区服务福利性经营性宏观调控
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被引量:77
2012年
传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有评价范围小、周期长、时效性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特点。本文以吉林省为例,探讨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AHP)和遥感数据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理论框架体系,通过提取各项评价指标信息,进行空间权重叠加,获得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将耕地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二三级分别占18.87%,28.67%和33.15%。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部耕地质量等级高于东西部,西部整体上好于东部。各县市的分布特点与其耕地质量分布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其结果验证了使用遥感数据评价耕地质量的适用性。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耕地质量评价的局限性,基于层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简单快速,时效性强,适用于省级耕地质量评价。
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乔志和候光雷
关键词:土地管理耕地质量GISAHP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向海湿地土地覆被变化动态模拟研究被引量:40
2009年
论文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采用CA-Markov模型,以1988、1996、2003年3个相同时相的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基础,并结合地形图和相应的交通、气候等数据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未来的土地覆被类型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马尔可夫模型求出转移概率矩阵,确定CA模型转换规则。利用CA-Markov模型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未来的土地覆被类型转化方向进行了动态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土地覆被类型对比,得出模拟精度达到74.46%。据此对向海自然保护区2010、2018年土地覆被类型做出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向海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类型整体趋势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在大量减少,林地和草地呈减少趋势,耕地、居民地、未利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最多。该方法可以对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和动态监测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赵建军张洪岩乔志和张正祥侯光雷
关键词:土地覆被变化
基于MODIS数据的吉林省中部地表温度反演及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MODIS数据,采用劈窗算法,定量反演吉林省中部陆地表面温度;利用TM数据,通过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并结合地势图,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陆地表面温度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符合该区域气候特征;由于地表土地类型热力性质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地表温度最高的裸岩要比最低的湖泊高出26.6K;地表温度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地表温度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23.6°C/km;在植被覆盖区,地表温度与NDVI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且城市地表温度对植被覆盖度的敏感性要高于农田和林地;对于整个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地表温度与NDVI表现为LST-NDVI梯形关系。
侯光雷张洪岩王野乔乔志和张正祥
关键词:地表温度劈窗算法MODIS空间分布特征
不同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数量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由于未来全球变暖的情况仍可能持续,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对研究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简称OTC)和红外线辐射器(Infrared Radiator,简称IR)对位于松嫩草原西南部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村种马场境内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进行模拟温度升高处理,研究增温对芦苇植硅体数量的影响.OTC增温方式设置两种不同的规格,分别用OTC-Ⅰ和OTC-Ⅱ表示,即本文利用OTC-Ⅰ、OTC-Ⅱ和IR这3种不同的增温方式来模拟温度升高,每种增温方式均设置了3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增温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以期更详细的研究芦苇中植硅体数量与温度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实验发现,3种不同增温方式对芦苇鞍型植硅体和芦苇硅化气孔的影响一致,即增温后芦苇鞍型植硅体的数量增加、芦苇硅化气孔的数量有所减少;在3种不同增温方式的影响下,芦苇尖型植硅体对增温的响应存在差异,在OTC(OTC-Ⅰ、OTC-Ⅱ)增温方式下,增温后芦苇尖型植硅体的数量减少,但在IR增温方式下,增温后芦苇尖型植硅体的数量增加.通过对比不同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数量变化特征的异同,有利于得出比较全面和令人信服的结论,同时为今后广大学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增温装置提供参考.
刘洪妍介冬梅刘利丹高卓高桂在石连旋郭继勋乔志和
关键词:芦苇植硅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