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碳青霉烯
  • 4篇青霉烯
  • 3篇碳青霉烯酶
  • 3篇脱羧
  • 3篇干化学
  • 3篇干化学分析
  • 2篇耐药
  • 2篇金属酶
  • 2篇抗菌
  • 2篇抗菌作用
  • 1篇单胞菌
  • 1篇读者来信
  • 1篇血尿
  • 1篇血尿来源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药物敏感性测...
  • 1篇乙素

机构

  • 1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齐杰
  • 9篇刘贵建
  • 9篇张婷菊
  • 8篇潘健
  • 7篇刘志远
  • 5篇马玉芝
  • 4篇韩江
  • 3篇程实
  • 3篇马蕊
  • 3篇陈倩云
  • 2篇董全
  • 1篇王蕾
  • 1篇王蕾
  • 1篇张国军
  • 1篇苗翠华

传媒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第一次全国中...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采用染色分类法进行细胞分类的临床重要性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中离心涂片染色法细胞分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两个时间段分别采用直接分类法和染色分类法进行浆膜腔积液常规白细胞分类,比较、评价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采用直接分类法检测49例胸腹水标本,其中胸水28例,腹水21例。未检出肿瘤细胞。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采用染色分类法检测199例胸腹水标本,其中胸水107例,腹水92例。27例检出肿瘤细胞,有8例为未确诊病例。结论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采用离心涂片染色细胞分类法,临床应用价值高,可鉴别良、恶性,并能明确恶性肿瘤的诊断,应重视该方法在常规工作中的应用。
齐杰陈倩云韩江程实马蕊刘贵建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细胞分类
国内首次发现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
<正>勒克菌属(Leclercia)隶属于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非脱羧勒克菌(L.adecarboxylata)是肠杆菌科勒克菌属中唯一的菌种,目前临床分离株较少见,对其临床意义尚无系统研究...
齐杰刘贵建潘健马玉芝张婷菊刘志远
文献传递
国内首次发现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
本文通过对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在世界范围出现情况的介绍,阐述了中国对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两次送检了置管分泌物培养,但由于前一次是在抗生素使用期间留取的标本,所以导致了培...
齐杰刘贵建潘健马玉芝张婷菊刘志远
关键词:阳性率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2010年
编辑同志: 顾兵等读者对我们的《尿流式有形成分及干化学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一文提出的质疑,提出如下几点说明:
齐杰刘贵建
关键词:读者来信干化学分析
尿流式有形成分及干化学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36
2009年
目的评价尿干化学分析及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留取148例尿路感染(UTI)患者、284例非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分别用培养法做尿细菌计数和鉴定,用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做细菌计数(BACT)、酵母样菌(YLC)、WBC检测,用URISYS2400尿干化学分析仪做白细胞酯酶(LEU)、亚硝酸盐(NIT)检测。评价尿干化学分析、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以及UF-1000i联合尿干化学分析与定量尿细菌培养对诊断UTI的一致程度,并评价其对UT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在148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定量尿细菌培养的检出率为73.6%(109/148),尿干化学分析LEU和NIT同时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6.4%(39/148),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8,P〈0.05)。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BACT和WBC任意1项为阳性诊断UTI的检出率为91.2%(135/148),高于定量尿细菌培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0,P〈0.05)。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参数BACT、WBC、LEU和NIT任意1项为阳性诊断UTI的检出率为94.6%(140/148),高于定量尿细菌培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5,P〈0.05)。尿干化学分析敏感度较低,为26.4%(39/148),特异度较高,为99.3%(282/284);应用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BACT作为尿路感染诊断依据时的敏感度为92.6%(137/148),特异度为39.8%(113/284),阳性预测值为44.5%(137/308),阴性预测值为91.1%(113/124);尿干化学分析与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联合应用时,敏感度为98.0%(145/148),阴性预测值97.1%(100/103),特异度为35.2%(100/284),阳性预�
齐杰潘健韩江程实董全张婷菊马蕊刘贵建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尿分析
黄芩苷对一株产NDM-1大肠埃希菌体内外抗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产 NDM-1大肠埃希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肉汤稀释法测定黄芩苷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检测黄芩苷与亚胺培南的协同作用;通过小鼠菌血症模型,观察黄芩苷对感染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黄芩苷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相同,均为8 mg/ml;黄芩苷与亚胺培南呈明显的协同作用(FIC=0.125),单独使用黄芩苷使菌血症小鼠死亡率降低25%。结论黄芩苷体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抗产 NDM-1大肠埃希菌活性。
刘志远潘健齐杰张婷菊马玉芝
关键词:黄芩苷大肠埃希菌NDM-1金属酶抗菌作用
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UF-1000i联合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评价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相差显微镜联合应用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3例肾小球性血尿、2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分别用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数量、尿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用URISYS2400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蛋白(PRO);用相差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数量、畸形红细胞比率。结果:对于血尿来源的鉴别,UF-1000i检查的敏感度100%,特异度82.6%,相差显微镜检查的敏感度93.9%,特异度91.3%。UF-1000i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P<0.01),相差显微镜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P<0.01)。二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3,P>0.05),二者诊断血尿来源的准确度相同。尿干化学分析中,尿蛋白阳性对于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65.2%。结论:联合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相差显微镜是鉴别血尿来源的最好策略。
齐杰陈倩云韩江张婷菊程实董全马蕊刘贵建
关键词:血尿相差显微镜尿干化学分析
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合格痰标本94例,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病原体,痰涂片抗酸染色、RNA恒温扩增,静脉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 42例标本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到病原体,阳性率44.7%。主要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13株)、肺炎链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结核分枝杆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大肠埃希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衣原体(1株),未检测到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结论恒温扩增芯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12种病原体并可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细菌培养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显著优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涂片抗酸染色。该技术有利于下呼吸道感染的快速诊断和及时地针对性治疗。
刘志远潘健张婷菊齐杰王蕾刘贵建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咳喘贫血嗜酸粒细胞增高
2011年
病历摘要 患者女,70岁,因“间断咳喘、喉间哮鸣15年,加重伴浮肿20d”于2009年5月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患者于15年前受凉后突然出现咳嗽、喘憋、喉间哮呜,于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治疗,
陈倩云齐杰韩江苗翠华
关键词:咳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贫血
气单胞菌肠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气单胞菌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气单胞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VitekⅡ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鉴定气单胞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头孢西丁纸片联合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纸片检测诱导型AmpC酶。结果 75.0%气单胞菌感染性腹泻患者出现腹痛症状,48.1%出现水样泻,38.0%伴随里急后重症状。50.0%腹泻患者大便白细胞阳性,其中28.8%呈典型痢疾样表现。共分离气单胞菌52株,其中嗜水气单胞38株,温和气单胞菌13株,维氏气单胞1株。气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对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西丁、头孢唑啉的敏感率分别为94.2%、92.3%、76.9%、51.9%,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最低(23.1%)。诱导型AmpC酶阳性率75.0%。结论气单胞菌引起的腹泻临床表现多样,对碳青霉烯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敏感,诱导型AmpC酶阳性率高,在治疗过程中应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
刘志远马玉芝潘健张婷菊齐杰刘贵建
关键词:气单胞菌属腹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