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镇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血药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药浓度
  • 1篇氮酮
  • 1篇血浆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监测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治疗药
  • 1篇治疗药物
  • 1篇治疗药物监测
  • 1篇中毒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湿疹
  • 1篇湿疹喷雾剂
  • 1篇替考拉宁
  • 1篇天然维生素E
  • 1篇透皮

机构

  • 6篇南华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6篇黄镇
  • 2篇毕津莲
  • 2篇付成效
  • 1篇何群
  • 1篇邹渭洪
  • 1篇徐成坤
  • 1篇阳波
  • 1篇贺灵芝
  • 1篇旷文安

传媒

  • 2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HPLC法测定患者血浆中替考拉宁浓度及临床实践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优化替考拉宁在血液中的含量测定HPLC法。方法:采用内标法,内标为哌拉西林钠,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0.01 mol·L^(-1)NaH2PO4(pH=3.0)-乙腈(75∶2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替考拉宁在进样量为5.01~100.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4.84%(n=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内标物质不干扰且结构稳定,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为后续个性化用药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持。
邹舒鹏何正黄镇鲍宇玲丁玉峰汪震
关键词:替考拉宁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本院苯妥英钠中毒的分级救治浅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中毒的治疗方案。方法依据血药浓度等因素,对患者的中毒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收集和整理本院苯妥英钠中毒患者的治疗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对苯妥英钠中毒患者进行分级治疗,能在5 d内使血药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大部分患者中毒症状消失。结论对PHT中毒患者进行分级治疗具有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成坤阳波黄镇
关键词:苯妥英钠中毒救治
氮酮、丙二醇对湿疹喷雾剂中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提高湿疹喷雾剂对皮肤的渗透能力,增强疗效。方法采用1定制的改良Franz扩散池,大鼠腹皮作透皮试验,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湿疹喷雾剂中黄芩苷透皮吸收量,对氮酮、丙二醇及二者按不同比例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氮酮、丙二醇最佳浓度的合用与单用比较,2%氮酮的累积渗透百分率达9%所需时间(T9%)值最快,经皮渗透5 h内累积渗透百分率Q5最大。结论湿疹喷雾剂中,加入2%氮酮能达到最好的促渗效果。
邹渭洪付成效毕津莲黄镇何群
关键词:湿疹喷雾剂黄芩苷氮酮丙二醇透皮吸收
山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萃取分离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溶剂萃取法萃取了山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的维生素E,主要考察了液料比、乙醇浓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萃取维生素E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为3∶1(L/g)、乙醇浓度90%、搅拌速度80 r/min、萃取温度55℃、搅拌时间40 min,此条件下原料中维生素E的萃取率达到68.2%,为脱臭馏出物中萃取维生素E的工业化提供了基础。
贺灵芝旷文安黄镇
关键词:脱臭馏出物天然维生素E萃取分离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血浆样品中万古霉素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临床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万古霉素剂量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血样处理采用1096三氯乙酸沉淀法,色谱分析采用AgilentC18分析柱,流动相: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H=3...
黄镇李卓宋周烨
治疗药物监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危急值报告的方式和意义。方法建立治疗药物监测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出现的危急值执行报告程序,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以及危急值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 2010~2012年共执行危急值报告66例,有41例危急值为药物中毒,占危急值报告中的62.12%;有25例危急值为常规剂量下个体差异或药物相互作用体内蓄积所造成,占危急值报告中的37.88%。这66例患者因报告及时,得到了紧急处理,受到医师和患者的好评。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知晓率逐年提高而危急值的平均处理时间逐年降低。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很好的执行,规范了危急值报告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及危急值的处理效果。
黄镇毕津莲付成效陈艳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危急值报告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