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臣军

作品数:25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2篇油气
  • 10篇盆地
  • 8篇勘探
  • 8篇储层
  • 5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球化学技术
  • 4篇油气藏
  • 4篇油气勘探
  • 4篇气藏
  • 4篇勘探方向
  • 4篇化探
  • 4篇成藏
  • 3篇低渗
  • 3篇盐岩
  • 3篇延长组
  • 3篇深层油气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碳酸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石化石油...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25篇黄臣军
  • 12篇张林炎
  • 11篇周新桂
  • 9篇刘格云
  • 6篇王国建
  • 5篇范昆
  • 4篇鄢犀利
  • 3篇刘波
  • 3篇杨俊
  • 3篇程同锦
  • 3篇卢丽
  • 3篇刘红光
  • 2篇张学丰
  • 2篇刘和甫
  • 2篇陈伟钧
  • 1篇郭荣涛
  • 1篇马中良
  • 1篇汤玉平
  • 1篇王宗秀
  • 1篇屈雪峰

传媒

  • 5篇第六届全国油...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甘肃地质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演化被引量:4
2018年
为恢复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历史,通过岩芯观察、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针对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开展研究,并将成岩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由于海平面的波动,地貌高部位在相对海平面较低时短暂地暴露在地表,以颗粒结构为主的灰岩在沉积后不久发生准同生溶蚀作用,形成顺层发育的溶洞及结构选择性溶孔等。主要发育于早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有利于孔洞的保存;此外,早成岩阶段的加里东中-晚期及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导致裂缝较为发育,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过程,裂缝多呈封闭或充填状态,未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中成岩阶段的热液活动以产出具波状消光和鞍形结构的白云石和黄铁矿为特征,热液活动总体上较弱,对先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具有轻微的充填破坏作用。晚成岩阶段的硅质流体及钙质流体活动部分地充填早期的孔洞,在区域内对储层具有破坏作用;晚成岩阶段的海西晚期及喜山期裂缝活动弱于早成岩阶段的裂缝活动,但由于经历的成岩改造作用较弱,这些晚期裂缝多为开启状态,在喜山期油气调整阶段具有一定的输导和储集作用。
刘红光刘波张学丰曹鉴华黄臣军刘格云吴双林
关键词:碳酸盐岩成岩序列孔隙
油气化探基础研究新进展--油气藏烃类微渗漏的实验模拟
通过长达5年时间针对油气藏形成以后烃类微渗漏的两期实验模拟研究(包括重复性实验),反复的验证性实验以及对典型油气田的解剖研究得到以下认识: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是动态的,具有间歇性,伴有幕式运移的特点;地层中普遍发育的微裂隙...
程同锦王国建范明杨俊卢丽李吉鹏黄臣军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球化学技术烃类气体
文献传递
一种物理吸附烃解吸密封罐及其化探应用效果
本文自行设计、研制一种新型土壤物理吸附烃真空解吸密封罐,装置小巧,操作简单,方便实用,适合批量样品的气体解吸实验。选择了一个未知区-南华北盆地颜集凹陷大杨集构造带,对西南部的凤凰寺构造圈闭进行了剖面勘查,对东北部的龙岗构...
王国建陈伟钧程同锦黄臣军杨俊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球化学技术
文献传递
化探方法评价油气藏盖层封闭能力的探讨
盖层的封闭能力是决定化探异常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反之化探异常的强弱以及指标特征也可以作为评价保存条件参数之一,定性评价盖层、预测油气属性。与常规盖层物性评价相比,化探方法评价盖层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反映局部、区域盖层封盖能力...
王国建杨俊黄臣军
关键词:油气藏地球化学技术盖层评价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现今地应力测量及其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09年
油气田开发中实施水力压裂措施、部署和优化注采井网必须考虑现今地应力方向、大小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岩石声发射法、钻孔井臂崩落法、古地磁定向岩石差应变法以及岩石压缩等实验方法,测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区现今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并以吴旗探区为例,讨论了现今地应力在油气开发中的初步应用.认为伊陕斜坡区不同深度砂岩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δ1)值介于20.3~60.01MPa之间,与深度线性相关性好,相关系数=0.952;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NEE-近EW向,由盆地西南(西)向东北(东)方向逐步偏转变大.在现今应力状态下,吴旗探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储层NNE-NEE向裂缝系统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将首先启动张开并连通,最先形成有效主渗流通道,随着外界流体压力逐步增大,NW及NWW向裂缝系统可成为次级渗流通道;同时认为长61储层人工裂缝扩展方位约为NE-SW向,压裂缝为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延伸的垂直裂缝,且井孔相对稳定.
周新桂张林炎范昆黄臣军刘格云侯勤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地应力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低渗储层长6_1构造裂缝主要形成期应力环境判识被引量:19
2009年
开展储层裂缝预测研究,首先必须认识构造裂缝形成的期次及其古应力状态。通过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储层岩石声发射实验得出的古构造历史有效最大主应力记忆出现率,厘定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时最大主应力介于79.12-89.99 MPa之间。通过岩石古应力分期、裂缝充填物包裹体测温和期次测定,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确定延长组储层构造裂缝主要形成期为燕山期。通过露头区地层和覆盖区定向岩心共轭裂缝或节理应变测量,恢复了沿河湾地区燕山期构造运动三轴应力状态,即最大主应力(1δ)方向为NW—SE向,优势方位129°∠10°,最小主应力(3δ)优势方位36°∠7°,中间主应力(2δ)近于垂直。裂缝主要形成期及其古应力状态研究成果为沿河湾探区长61低渗储层构造裂缝分布和发育规律定量预测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周新桂张林炎黄臣军刘格云万晓龙鄢犀利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烃气在泥岩和砂岩中的微渗漏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2个小型的烃气微渗漏实验装置,模拟了泥岩和砂岩中烃气微渗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测点的烃组分含量达到平衡后则相对稳定,且平衡后的各组分占总烃含量的百分比不受测点烃组分及总烃含量大小的影响,而与测点至烃源的距离有关。这一特征在油气勘探上具有2点启示:一是通过实验模拟或实地测量烃组分的平衡时间,可以计算烃气的微渗漏速率,进而可以根据烃气的微渗漏模式来估算油气藏的散失量;二是通过井中化探或气测录井研究烃组分占总烃含量的百分比在垂向地层中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油气藏的深度。
黄臣军王国建卢丽杨帆高俊阳
关键词:烃类微渗漏
我国叠合盆地油气调查战略思考被引量:4
2011年
20世纪我国油气勘探在中、新生代陆相裂谷及前陆盆地中获得油气主要储量,21世纪我国远景储量增长将向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转移,塔河大油田、苏里格大气田、普光大气田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预示着我国陆上前中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但由于我国含油气盆地绝大多数盆地具有叠合盆地性质,勘探特殊,导致油气增长缓慢。从目前油气勘探程度来看,油气工作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寻找油气勘探新区、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二是加快主要油气盆地新区油气资源勘探前景评价。这不仅需要高新探测技术的支撑,更重要的是要从观念认识上更新,运用新理论新思想突破对叠合盆地深层油气资源赋存状态的复杂地质构造的规律性认识,从战略高度指导油气勘查和评价工作。盆地分析-油气系统-成藏区带-远景评价构成认识和预测叠合盆地新区和成藏潜力评价的主旋律,而"盆地的完整性、改造的微弱性、封闭条件的完好性"则是叠合盆地油气新区初步评价、战略选区的目标所在。
周新桂刘和甫王宗秀张林炎黄臣军李会军鄢犀利马立成
关键词:叠合盆地勘探方向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上古生界自形成以来,由于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复杂的构造运动,其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具有不连续性和多期性。结合济阳坳陷构造沉积演化史和受热史,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对该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做了研究,认为其具有明显的二次生烃特征,初次生烃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最重要的二次生烃期发生在早第三纪末,此时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且二次生烃演化有4种类型,即"中、新生代持续深埋型"、"中生代浅埋、新生代深埋型"、"中生代深埋、新生代浅埋型"和"中、新生代持续浅埋型"。
范昆张林炎黄臣军周新桂
关键词:烃源岩二次生烃
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被引量:11
2011年
现有资料表明,构造演化、原型盆地叠合改造过程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主控因素;有效烃源岩和油气保存条件是评价和预测不同类型油气成藏区带的两个关键因素;"古生界自生自储型"与"新生古储潜山型"是冀中坳陷深部油气勘探的两个重要领域,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
张林炎范昆黄臣军孟庆伟刘和甫
关键词:深层油气成藏类型勘探方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