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春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双向转诊
  • 2篇转诊
  • 2篇高血压
  • 1篇性学
  • 1篇血流感染
  • 1篇研究性
  • 1篇研究性学习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医师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原菌分布
  • 1篇社区卫生
  • 1篇社区卫生服务
  • 1篇实践课
  • 1篇实践课程
  • 1篇住院医师
  • 1篇卫生服务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机构

  • 4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黄春
  • 4篇赖远全
  • 2篇梁永华
  • 2篇吴汉周
  • 2篇庞伦祥
  • 1篇倪云卫
  • 1篇杨小英
  • 1篇田玉玲
  • 1篇阙路晟
  • 1篇张春
  • 1篇石丽华
  • 1篇吴燕
  • 1篇廖康兴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探讨与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分析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 2010-03-01—2011-09-30被瑞康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到瑞康医院心内科门诊和病房的高血压患者以及被瑞康医院心内科和病房转诊到瑞康医院所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期自发到瑞康医院内科门诊、急诊和病房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病例查阅、专家咨询、现场考察、试点研究、个人访谈等方法,建立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再次就诊率、首次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总费用、检查费、诊疗费、药费)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高血压患者再次就诊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高血压患者首次就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血压患者住院总费用、检查费、诊疗费、药费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血压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诊疗技术的满意度、对转诊疗效的满意度、对医疗费用的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再次就诊率、首次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有影响,有很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是切实可行有效的临床路径。
庞伦祥赖远全梁永华张春吴燕杨小英吴汉周倪云卫黄春阙路晟廖康兴石丽华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卫生服务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全科医学课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在中医全科医学教学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价值。方法纳入84名中医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生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开展研究。依据学号单双数随机选出42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1组),另外42名实施研究性学习法(研究2组),评估2组综合能力水平及课后学习时间。结果研究1组学生课后通过查阅书籍、学生讨论及网络检索等方式学习时间显著短于研究2组,研究2组学生的理论选择题、病例分析及总成绩得分均优于研究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全科医学教学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赖远全黄春伍世轰
关键词:住院医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高血压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效果效益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效果效益,采用病例查阅、专家咨询、现场考察、试点研究、个人访谈等方法,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效果效益。结果显示,试验组首次就诊时间和再次就诊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医疗费用和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高血压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赖远全梁永华庞伦祥黄春吴汉周
关键词:高血压双向转诊
某三级甲等医院院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了解医院院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原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收集来自南宁市某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中所有血培养阳性的院内血流感染病例,对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该院院内血流感染1 234例,分离出1 2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最多,占51.8%,革兰阳性菌检出占39.9%,真菌检出占5.9%。革兰阴性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高外,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60%;革兰阳性菌中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发生率分别为46.1%和83.1%,肠球菌对糖肽类较敏感。结论院内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检出最常见,大部分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
赖远全黄春田玉玲伍世轰植丽
关键词:医院感染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