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民
- 作品数:46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7A04铝合金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通过Gleeble热力模拟获得了7A04铝合金恒温和恒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温度范围和应变速率范围分别为350~450℃和0.01~10s-1。在峰值应力的双曲正弦模型基础上,测定了7A04铝合金热变形激活能Q;并利用加工硬化率θ和Sellars模型结构,自主建立了7A04铝合金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本构模型。结果表明:由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本构模型得到的结果与Gleeble热力模拟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本构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7A04铝合金热成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发生的临界点。
- 李冬勤徐磊黄兴民戴光泽
- 关键词:动态再结晶热变形激活能7A04铝合金
- 热处理对Cr15高铬铸铁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分析了失稳和回火处理对Cr15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50~1 000℃下失稳处理促进二次碳化物析出和马氏体转变,淬火态高铬铸铁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二次碳化物组成,基体硬度提高;而低温回火消除了应力集中,获得良好的韧性;Cr15高铬铸铁经1 000℃×3h+空冷+250℃×6h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HRC)和无缺口冲击吸收功分别为61.4和7.3J;在干滑动磨损状态下,铸态和淬火态高铬铸铁主要为磨粒磨损,回火态高铬铸铁韧性较好,磨损形式以粘着为主。在干滑动磨损6h后,磨损量从铸态的43.0mg降至淬火态的28.8mg。
- 张雷黄兴民翁玉鸣雍薇王良辉
- 关键词:高铬铸铁耐磨性
- 热浸渗铝球墨铸铁合金层组织的演变规律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探索热浸渗铝球墨铸铁合金层的组织演变规律以及基体中Ni含量对渗铝合金层组织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以及能谱仪(EDS)对不同渗铝时间制备的球墨铸铁渗铝试样以及不同Ni含量的球墨铸铁渗铝试样的合金层组织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热浸渗铝球墨铸铁合金层组织由厚度较大的"舌状"Fe2Al5和厚度很小的FeAl3组成,合金层和表面纯铝层中存在石墨球分布;在0-15 min内,渗铝试样合金层经过短暂的过渡阶段后随渗铝时间的延长按抛物线规律扩散生长,15 min后合金层厚度达65μm以上;基体Ni含量由0增加至1.5%(质量分数)后,合金层厚度由88μm减小至49μm,合金层与基体的"舌状"界面程度变小。此外,对热浸渗铝球墨铸铁合金层组织演变机理进行了探讨。
- 陈江赵君文黄兴民程乾韩靖张鲲戴光泽
- 关键词:球墨铸铁热浸渗铝
- 热浸镀铝球墨铸铁的耐蚀性能和冲击韧性被引量:2
- 2014年
- 研究了热浸镀铝球墨铸铁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和不同温度下的冲击韧性。极化曲线和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热浸镀铝球墨铸铁在3.5%NaCl溶液中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主要原因为表面铝层易形成Al2O3钝化膜,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纯铝热浸镀形成的不规则舌状Fe2Al5硬脆相/铁素体基体界面处可能产生应力集中,承受冲击载荷时呈现为解理断裂。采用Al-3.6%Si浸镀液可改善Fe2Al5硬脆相/基体界面形貌,降低Fe2Al5合金层厚度,在良好低温冲击韧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球墨铸铁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
- 程乾黄兴民戴光泽
- 关键词:球墨铸铁热浸镀铝冲击韧性
- 中锰钢棘轮行为的细观有限元模拟
- 2024年
- 基于微观形貌构建含铝中锰钢二维代表性体积元(RVE)模型,同时引入马氏体相变演化方程,采用Mori-Tanaka均匀化方法构建了奥氏体和马氏体组合相的本构模型,对试验钢在单轴拉伸和不同工况下(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分别为700,710 MPa)的棘轮行为进行了细观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均匀化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马氏体相变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RVE模型模拟组织演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马氏体相变会使试验钢的单轴拉伸中发生明显强化,并会使奥氏体和铁素体之间出现应力交替现象;当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为700 MPa时,考虑与不考虑马氏体相变模拟的棘轮应变演化曲线几乎重合;当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为710 MPa时,不考虑马氏体相变模拟的棘轮应变增长率明显高于考虑相变时。
- 畅舒心张娟刘骏华黄兴民
- 关键词:中锰钢棘轮行为有限元模拟马氏体相变
- 临界淬火态热轧中锰钢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塑性失稳行为
- 2024年
- 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RT)、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和显微硬度分布,重点分析临界淬火态中锰钢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塑性失稳行为。结果表明:实验钢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应变诱导马氏体转变主要发生在拉伸变形前期,存在明显的PLC(Portevin-Le Chatelier)带形成与传播,伴随着热量波动,经历了从A型到B型带再到A型PLC带的转变;PLC带的形成原因是增殖位错与间隙溶质原子的相互作用,即动态应变时效(dynamic strain aging,DSA),前期位错会优先向低密度位错区域运动即沿轴向单向传播(A型PLC带),中期位错的增殖和开始交互作用的影响致使形成跳跃性(B型)PLC带,后期位错密度的增大和交互作用的增强,再次致使A型PLC带的形成。
- 刘俊杰黄兴民姚鑫赵君文张娟余代尧毛沛宁
- 关键词:塑性失稳动态应变时效
- 劳动教育视域下材料类新生研讨课的服务性学习教学实践---以《神奇的非晶态材料》为例
- 本文基于近年来《神奇的非晶态材料》课程教学实践,从劳动教育的视角初步探讨了服务性学习在材料类新生研讨课中的设计实施和教学成效,进行了问题分析和前景展望。
- 王壹梁颖霞黄兴民
-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服务性学习劳动教育
- 过量Ti对TiB_(2p)/Fe-Cr复合材料组织和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 2022年
- 采用原位自生法制备了TiB_(2p)增强Fe-Cr基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TiB_(2p)/Fe-Cr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过量Ti (6%)添加能有效地消除(Fe, Cr)_(2)B中间相,使TiB_(2p)形态从花瓣状转变为规则的多边形,显微硬度(HV_(0.5))从400大幅提升至860,断裂韧度从2.91 MPa·m^(1/2)提升至5.47 MPa·m^(1/2)。但是,粗大初生TiB_(2p)与基体的界面提供了氧扩散通道,表面氧化层由双层结构(金红石型TiO_(2)外层+Cr_(2)O_(3)过渡层)转变成三层结构(金红石型TiO_(2)外层+Cr_(2)O_(3)过渡层+TiO_(2)内层),导致900℃下抗氧化性能显著下降,氧化量增益率提升了307.4%。
- 黄沥黄兴民罗康铭巫佳伟戴光泽
- 关键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原位合成高温氧化行为
- 热处理对烧结Fe-Cr-C-Ni-W合金组织的影响
- 2015年
-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Fe-Cr-C-Ni-W合金,研究并分析了热处理工艺中去稳温度、去稳时间和回火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态合金组织为少量马氏体+碳化物(初生碳化物和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在900和950℃条件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二次碳化物析出量分别增加和减少,硬度值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1000℃条件下二次碳化物量最少,硬度值最低。此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50℃×1 h+200℃×1 h,硬度为58.4 HRC。
- 翁玉鸣韩靖黄兴民戴光泽赵君文
- 关键词:粉末冶金显微组织
- 热处理对烧结高铬铸铁耐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使用粉末冶金技术在1150℃烧结制备了不同致密度的高铬铸铁。对其进行900℃×3 h空冷+100℃×1 h回火的热处理,对经热处理后的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合金致密度增大,因孔隙引起的应力集中减小,结果是冲击韧性与压溃强度增高,耐磨性能变好;热处理后,烧结高铬铸铁获得了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组织;由于基体脆性增加,冲击韧性和压溃强度降低,但硬度增加导致耐磨性提高。
- 黄文翔韩靖黄兴民戴光泽赵君文翁玉鸣
- 关键词:高铬铸铁粉末冶金致密度耐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