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蒙河
- 作品数:65 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长江下游文明化初期的人地关系——多学科交叉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3
- 2005年
- 以“全球变化研究”为标志的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全面收集考古资料基础上,采用考古地理学方法,利用文理交叉手段,对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初期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长江下游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乃至文明起源过程中,曾扮演过不同于其它地区的重要角色并有自身发展模式,为现代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
- 高蒙河
- 关键词:长江下游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 良渚文化“个”形刻划符号释意被引量:1
- 1998年
- “个”形刻划符号广泛见于各地出土的史前新石器时代遗物上,但关于其涵义的释读却是见仁见智。本文从历史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现象出发,并把颇有代表性的良渚文化作为切入点,认为:“个”形刻划符号是先秦时期特别是史前新石器时代建筑物的象形或会意。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个”形刻划符号所代表的建筑物。
- 高蒙河
- 关键词:建筑物社会地位
- 汉代灯具燃料与形制关系考被引量:6
- 2019年
- 汉代灯具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种类丰富,造型美观。与此同时,灯具燃料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从性质上看,汉代灯具燃料可分为固态燃料和液态燃料两类。使用时,固态燃料可用硬质灯芯制成烛,插于灯盘中心的烛钎上;液态燃料则常用于不带烛钎的灯具,通过软质灯芯点燃、照明。
- 麻赛萍高蒙河
- 关键词:燃料形制
- 科技考古 让文物自己“说话”
- 2023年
-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考古获取资料,对出土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研究,从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学科。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能进一步深化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考古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广阔、更幽微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世界领略一番吧!
- 高蒙河
- 关键词:科技考古考古学研究田野考古自然科学
- 聚落考古中的墓地规模——以重庆万州墓群为例被引量:1
- 2005年
-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聚落考古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工作,已经在聚落布局、结构、形态、人口、历史演变以及聚落信息所显示的古代社会形态、组织形式、家庭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①.
- 麻赛萍高蒙河
- 关键词:文物考古形制
-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
- 高蒙河
- 关键词:长江下游生态环境人地关系
- 文献传递
-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
——文明化进程中的生态系统与人地关系
- 本文是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国内外科学计划背景下,所进行的中国“考古时代”长江下游500年以内尺度区域环境的恢复性重建。 研究的具体目标,是采用考古学和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借用其他相关学科的手段...
- 高蒙河
- 关键词:长江下游生态环境人地关系
- 苏皖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研究
- 高蒙河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考古
- 试论“漩涡地带”的考古学文化研究被引量:14
- 1989年
- 任何考古学文化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自身封闭的、与外界绝缘的孤立系统.考古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联系与继承、迁徙与传播的特点,不但决定了考古学文化内涵的多元性,也揭示出考古学文化结构的开放性.就这个意义而言,考古学文化的“漩涡地带”,便是在文化的输出与输入的作用下所必然产生的一种结果.易言之,文化与文化之间。
- 高蒙河
-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遗存大溪文化不同文化外来文化
- 构建中国考古学方法论体系——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导读被引量:2
- 2009年
- 一.中国考古学方法论的经典之作1985年我考回母校吉林大学读硕士,张忠培先生专门为我们几个研究生开设了《考古学方法论》课程。这个课程的上课方式是以先生讲授为主,但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开放式地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高蒙河
- 关键词:方法论体系考古学类型学地层学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