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肖贤
- 作品数:7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4年
-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夏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符合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合理施氮量显著提高子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为189kg/hm2和178kg/hm2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较高;过量施氮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较施氮量为189kg/hm2和178kg,hm2降低29~55个百分点和32~64kg/kg;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随施氮量先增加后降低,施氮量为200kg/hm2左右时最高。当施氮量超过200kg/hm2时,成熟期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肥表观损失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夏玉米氮肥推荐用量应控制在200kg/hm2以内。
- 高肖贤张华芳马文奇魏静
- 关键词:夏玉米施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
- 河北省北部山前平原区夏玉米高产高效制约因素及关键技术研究
- 1.不同农户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密度,不同年度间玉米产量构成中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密度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协调好密度、穗粒数和粒重是夏玉米高产的关键。土壤性状方面,土壤速效钾含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拔节期后增加...
- 高肖贤
-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用量玉米产量穗粒数栽培模式
- 文献传递
- 播期和移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播期和移栽对夏玉米生育期、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月5日播种相比,6月13日、6月21日、6月29日播种分别减产8.7%、15.7%、31.5%。6月5日以后播种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25~0.32 d,灌浆期缩短0.12~0.25 d,产量降低100 kg/hm2。河北北部地区夏玉米播种应在6月13日之前,最迟6月21日完成。6月20日2叶期和3叶期苗龄移栽与直播玉米产量及各生育性状没有显著差异。6月25日移栽玉米比直播玉米产量、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秃尖程度降低,最终产量增加34%~39%。说明移栽可以有效解决播期过晚造成的夏玉米减产问题。
- 籍姿杰高肖贤魏静马文奇
- 关键词:播期生长发育移栽夏玉米
- 河北省农牧体系磷素流动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2
- 2013年
- 集约化农田和畜牧生产的发展及其结合程度,极大地改变了磷的利用及去向,并由此影响动植物生产性能和环境效应。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回顾和总结了1980年以来河北省农牧体系的磷素利用和去向,探讨了磷素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31年来河北省农田体系磷输入量增加了4倍,其中化肥占80%左右,作物收获磷仅增加了1倍多,农田磷盈余量由10.3万t增加到66.7万t,上升了近6倍;同时,畜牧体系磷输入量也大量增加,且表现为外源饲料依赖率由45.0%提高到81.6%,而本地农田饲料的贡献逐年下降,动物粪尿磷产生量增加了5.6倍,但进入农田的比例由95.0%下降到37.5%;河北省农牧生产体系磷的利用和循环日渐脱节。31年中,河北省整个农牧体系累积输入磷量达到2 060.5万t,而产品累计输出磷量为345.3万t,向环境排放的磷素量高达327.9万t,磷富集和环境排放比较严重。因此,河北省需要提高动物粪尿磷的循环利用率,限制农田化肥磷的投入量,调整农牧业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农牧协调发展。
- 张华芳高肖贤侯勇任月同马文奇
- 关键词:磷素养分循环环境效应
- 华北平原典型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及其环境效应——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地区河北省为例,明确农牧系统氮素养分流动特征和环境效应,分析农牧系统氮素循环利用率和农牧业结合的程度,探讨农牧系统氮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农牧业养分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农田-畜牧"生产系统为边界,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分别定量1980—2015年河北省农田体系、畜牧体系和农牧系统的各个氮素输入和输出项,同时利用氮素利用率、氮素盈余量和氮素回田率等指标分析氮素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农牧系统的氮素输入项主要包括化肥、生物固氮、干湿沉降、灌溉、人粪尿还田、外源饲料;氮素输出项主要包括农田体系主产品的本地消费、外销,畜牧体系主产品的本地消费、外销,农牧系统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内部的氮素循环项主要包括农田系统副产品还田、农田系统主、副产品作为本地饲料、畜牧系统副产品还田。【结果】1980—2015年,河北省农田生产体系氮素年均输入量增加1.9倍,而作物收获氮量仅增长1.5倍,导致农田氮盈余量和损失量分别增加1.7和1.9倍,氮素利用率由47.2%降至41.4%。与有机肥氮投入相比,化肥氮投入占农田总氮投入60%以上,近年来接近70%。区域间农田养分平衡差异大,氮素输入方面,邯郸市和唐山市较高(>600 kg·hm^(-2)),承德市最低(<200 kg·hm^(-2));氮素盈余方面,唐山市最高,为267.8 kg·hm^(-2),衡水市最低,为51.6 kg·hm^(-2)。畜牧体系氮素输入量也明显增加,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为1980年的7.7倍;畜禽产品和粪尿氮素产生量同时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粪尿氮素产生量由21.8×104 t增加到115.3×104 t;各区域间动物粪尿氮素产生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氮素产生量最高为邯郸市(377.3 kg·hm^(-2)),最低为衡水市(122.6 kg·hm^(-2))。外源饲料氮素依赖率由
- 佟丙辛张华芳高肖贤侯勇马文奇
- 关键词:氮素农牧系统养分循环环境效应养分利用率
- 不同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为了建立适合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养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与农民习惯相比,管理措施优化组合的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20.7%、30.5%和22.5%,氮肥生产效率分别增加67.1%、17.3%和29.7%。再高产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达47.3kg/kg。[结论]通过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以实现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0%~15%和30%~50%、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0%和30%~50%的高产高效目标。
- 孙菁菁高肖贤魏静马文奇
- 关键词:冬小麦干物质养分吸收
- 河北省农户夏玉米产量差异及其制约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跟踪记载和样地实测的方式对河北省农户夏玉米产量的多个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户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密度,不同年度间主要原因为气象因素。玉米产量构成中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密度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协调好密度、穗粒数和粒重是夏玉米高产的关键。土壤性状方面,土壤速效钾含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拔节期后增加灌溉千粒重会增加8.1%~10.2%、穗粒数会增加39—46粒/穗。农户现有的施肥量和种植品种对产量差异影响较小。8月下旬至9中旬的阴雨天气会明显影响玉米灌浆,降低粒重。
- 高肖贤张华芳米慧玲马文奇魏静
- 关键词:夏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