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明利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漳河工程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水稻
  • 3篇蒸发蒸腾
  • 3篇蒸发蒸腾量
  • 3篇作物蒸发蒸腾...
  • 3篇灌溉
  • 3篇参考作物
  • 3篇参考作物蒸发...
  • 2篇水稻节水
  • 2篇水利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株高
  • 2篇节水
  • 2篇节水灌溉
  • 2篇缓释肥
  • 1篇氮磷
  • 1篇氮素
  • 1篇蓄水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漳河灌区

机构

  • 9篇漳河工程管理...
  • 6篇三峡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高明利
  • 6篇何军
  • 1篇何军
  • 1篇朱士江
  • 1篇邓天梅
  • 1篇杨平富
  • 1篇崔远来
  • 1篇高道国
  • 1篇李颖
  • 1篇邵东国
  • 1篇吴慧蓉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大众科技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水利建设与管...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水肥处理水稻氮磷吸收利用及产量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寻求肥料高效利用的水稻水肥调控模式。【方法】设置了2种灌溉模式:W1淹水灌溉,W2间歇灌溉;2种施肥类型:N1常规肥,N2缓释肥开展水稻测坑试验。【结果】缓释肥条件下植株的氮素收获指数(NHI)达到69.0%(W1)和71.6%(W2),分别比常规肥高出2.8%和7.5%;磷素收获指数(PHI)达到84.1%(W1)和86.7%(W2),分别比常规肥高出0.5%和4.4%。间歇灌溉模式下施用缓释肥植株的氮、磷肥偏生产力为58.4kg/kg和145.9 kg/kg,比淹灌模式下的氮、磷肥偏生产力高出1.2%和1.1%,籽粒产量也达到最大值10 505 kg/hm^2,比淹灌缓释肥处理产量高出1.1%。【结论】间歇灌溉缓释肥调控模式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
何军何天楷张宇航钟盛建高明利赵树君陈扬朱子荣陈莹
关键词:水肥处理全氮全磷
缓释肥条件水稻节水灌溉模式适宜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明缓释氮肥条件水稻节水灌溉模式适宜性,开展了水稻缓释肥条件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桶栽试验,分析了水稻生育期株高、叶绿素SPAD值、黄熟期产量、秕粒、空秕粒率及干物质分配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淹灌对株高的促进效果最好,黄熟期达122.5cm,比最差的间歇淹水高9.4%,蓄雨型灌溉模式叶绿素SPAD值7月下旬以后增幅8.7%,生物生命特征强劲,间歇淹水最弱;蓄雨型灌溉模式产量最高为8 364.8kg/hm^2,浅湿晒次之,为7 574.7kg/hm^2,比淹灌分别高36.9%、23.9%;缓释肥条件蓄雨型灌溉模式产量高、秕粒量及空秕粒率低,是最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
何军李家明刘展李铁成冉俊锋王治杰黄成陈帅汪颜高燕俐张骞高明利
关键词:水稻缓释肥节水灌溉株高叶绿素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对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M-K检验法对三峡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年际变化分析,借助通径分析法研究三峡工程首次135 m蓄水前、后不同气象因子对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61-2014年间,三峡库区年平均ET0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961-2002年间表现为下降趋势,2003-2014年间表现为上升趋势。三峡工程首次135 m蓄水前,库区内影响年平均ET0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完全相同,但2003年后,库区年平均ET0主要受年平均气温影响。
何军张伟李家明赵树君张宇航何天楷钟盛建高明利
关键词:三峡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作物系数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作物系数Kc的合理取值对作物需水量分析计算精度十分关键。以水稻为例,基于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及浙江永康灌溉试验站的实测数据,分析了Kc与降雨量及ET0的关系,以及灌溉模式对Kc的影响,以江西及云南省为例,探讨了Kc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Kc年内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抽穗开花期达到最大;Kc年际变化存在差异,早晚稻Kc与ET0呈负相关,晚稻Kc与降雨呈弱正相关,但关系均不明显,采用连续3年Kc实测平均值代替各年Kc满足精度要求;节水型灌溉模式下作物系数明显小于淹灌模式;采用FAO修订办法计算了江西省19个站点的Kc并进行了比较,Kcini均为1.05,Kcmid和Kcend的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均在0.01左右,Kcmid、Kcen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3%左右,而云南36个站点的比较表明,Kcini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在0.03~0.04,Kcmid,Kcend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0.02左右,Kcini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0%,Kcmid、Kcen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在5%左右。因此,对于省域尺度,如果省内气象要素变异不大,某个站点的作物系数可以扩展到整个省内使用,否则需进行修订。
吴慧蓉崔远来高明利
关键词:水稻作物系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基于通径分析法的漳河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成因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选取漳河灌区1974—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运用Excel软件和SPSS 24.0软件对4项主控因子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趋势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T)和平均相对湿度(RH)均呈显著性上升趋势,多年日照时数(n)和ET0呈不显著性下降趋势,多年平均风速(u)呈显著性下降趋势。日平均相对湿度(RH)与ET0呈负相关,其余主控因子与ET0均为正相关,日照时数(n)和平均风速(u)的相关性最高。日照时数(n)的决定系数、对回归方程R2的贡献和对ET0的直接效果均为各主控因子中最大,是影响ET0的决策变量。
李家明何军何军叶磊高明利
关键词:主控因子通径分析相关系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管理与养护分离改革的实践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结合漳河水库二干渠管理处管理与养护分离改革的实践,阐述了管理与养护分离改革的方法、步骤、效果。
高道国高明利邓天梅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3
2014年
专业认识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根据在该教学环节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摸索,结合相关理论学习,逐渐形成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归纳了几种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实践质量的方法。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取得更好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何军张华高明利朱士江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教学实践
间歇灌溉缓释肥施肥水平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水稻水肥调控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为揭示间歇灌溉模式下不同缓释肥施肥水平对水稻生产影响,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为研究区域,以水稻品种荃早优丝苗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6-9月开展了淹水灌溉W1和间歇灌溉W2两种灌溉模式以及传统肥N1和缓释肥N2不同施肥水平[F(0.5)、F(0.75)、F(1)、F(1.25)、F(1.5)]互作条件下的水稻种植桶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叶绿素SPAD终值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缓释肥条件下,植株株高、叶绿素SPAD值整体上在一定范围与施肥水平呈正相关,间歇灌溉模式下,N2F(1.5)处理与N2F(1)、N2F(0.75)处理差异显著,N2F(1.5)水平比N2F(1)、N2F(0.75)分别显著高出71%、91%。不同水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淹灌缓释肥W1N2F(1)处理产量最高可达18 170.29 kg/hm^(2),间歇灌溉传统肥W2N1F(1)处理次之,为17 826.86 kg/hm^(2)。不同缓释肥施肥水平下淹灌模式产量比间歇灌溉平均高6.43%。传统肥条件下,间歇灌溉比淹灌产量高3.7%,缓释肥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水稻种植施用缓释肥时,淹水灌溉模式更为适宜。
何军张宇航叶磊钟盛建何天楷赵树君高明利
关键词:间歇灌溉缓释肥水稻株高分蘖数
水稻节水条件下氮素的利用及环境效应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揭示稻田不同节水灌溉与施肥管理方式下氮素迁移转化与利用损失规律,以指导水稻田的水肥管理,以水稻生育期田间水分氮素监测试验为基础,运用Hydrus-1D结合一阶动力学方法建立模型,对不同节水灌溉、肥料管理条件下的氮素运移进行模拟,并以反演的综合一阶动力学系数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案处理下的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植物吸收利用对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土壤水中氮素变化速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氮素的主要损失差异在于分蘖肥和拔节肥导致的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氨挥发损失效率大,以及分蘖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NO3-的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变化差异明显;浅灌深蓄(G1)的NO3-综合一阶动力学系数较浅勤灌溉(G2)小,NO3-损失速率较小;施用氮肥(135 kg/hm2)(F1)施肥模式、(G1)灌溉模式下的植物吸收效率较另两种模式高,对应产量也较高;建议采用浅灌深蓄(G1)的节灌方式,同时采取分次施肥、深施等措施减少氨挥发损失,对于提高稻田氮素利用率尤为重要。
邵东国李颖杨平富高明利
关键词:节水灌溉HYDRUS-1D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