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极法、终点法检测血糖、尿素和肌酐的比较
- 2006年
- 目的评价电极法、终点法测定血糖(Glu)、尿素(Urea)和肌酐(Cr)的优缺点,从而发现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电极法对Glu、Urea、Cr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终点法对Glu、Cr、Urea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实验评价。结果线性范围观察:电极法测定Glu、Urea、Cr分别在22 mmol/L、 24mmol/L、800μmol/L以内,终点法分别在27mmol/L、36mmol/L、1 700μmol/L以内,线性良好。相关性比较:当Glu、Urea、Cr分别高于22 mmol/L、24 mmol/L、800 μumol/L用混合血清稀释时,二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0、0.9894、0.9882;用蒸馏水稀释时,二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9、0.823、0.978。两种方法在线性范围内测定Glu、Urea、Cr的变异系数(CV)小于5%。两种方法测定尿标本时,电极法只能用血清稀释,才能测定出结果,且两种方法测定出的结果相关性好(r>0.985)。当测定不同来源的样本时,电极法测定其它检测系统的定标液结果不理想。结论电极法在线性范围内准确、快速,适合急诊检验,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超出线性范围的标本处理;血、尿液标本在测定过程中要减少基质偏差,保证校准品的专用性。而终点法虽然测定时间偏长,但在常规标本测定中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参考方法。
- 陈丽峰马增煌高丽萍
- 关键词:电极法终点法血糖尿素肌酐
- 血浆特定蛋白质控物的研制及质控方法的建立-在RHF、CRP测定中的应用
- 陈端刘萍高丽萍马增煌钟玉祥许潜醇饶锦秀程晖
- 自1967以来世界上已经公布了20余种血浆特定蛋白国际参考标准,一些国家和地区以此复制和标定第二标准,后发现它们之间误差有的竟达100%。血浆蛋白测定国际标准化目标是使一个样品在全世界能得到一个相近似的结果,1989年,...
- 关键词:
- 关键词:质控方法
- 高血糖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的影响
- 2001年
- 高丽萍林智杜志敏
- 关键词:高血糖RDW
- 绝经期妇女雌激素与脂蛋白(a)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绝经期雌性激素与脂蛋白〔 L P(a)〕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IEMA)测定 30例绝经期妇女雌二醇的水平 ;用胶乳增强比浊法测定 L P(a)。并与随机抽样的非绝经妇女的雌二醇、L P(a)的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绝经期组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而 L 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P<0 .0 1)。结论 :绝经期妇女雌二醇水平降低 ,而 L P(a)水平升高。
- 高丽萍陈丽峰马增煌
- 关键词:雌激素
- 高渗危重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高渗危重患者的血浆渗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 FM— 6型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 3次直接检测受检者血浆渗透压 ,观察血渗值的变化。结果 :高渗危重患者危重发作时血渗值明显增高 (32 2 .72± 16 .90 ) m Osm /kg.H2 O;死亡组和存活组二者首次血渗值差异显著 (t=2 .2 13,P<0 .0 5 ) ;2 4h后差异明显显著 (t=18.36 3,P<0 .0 1) ;死亡组血渗值逐渐升高 ,而存活组逐渐向等渗转归 ,经方差分析 ,二者 3次组内血渗值均值变化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血浆渗透压测定可作为临床抢救高渗危重病人的预警指标。
- 高丽萍杜志敏
- 关键词:血液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