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正应

作品数:2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美学
  • 3篇虚静
  • 3篇李退溪
  • 2篇性情
  • 2篇迂回
  • 2篇哲学
  • 2篇书院
  • 2篇自律
  • 2篇先锋派
  • 1篇道观
  • 1篇雕塑
  • 1篇心理
  • 1篇虚壹而静
  • 1篇衍变
  • 1篇扬弃
  • 1篇遗产
  • 1篇意境
  • 1篇意境范畴
  • 1篇哲学思想
  • 1篇指向

机构

  • 17篇贵州大学
  • 7篇山东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斯坦福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21篇马正应
  • 2篇陈炎
  • 2篇甘锋
  • 1篇龙必尧

传媒

  • 4篇艺术学界
  • 2篇求索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汉字文化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学术探索
  • 1篇铜仁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境范畴的逻辑发展与生命之流——兼论意境的审美指向
意境范畴以“天人合一”理论为哲学基础,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逻辑发展与生命同构。“道”是意境理论的源头,同时又是意境的最高范畴。意境范畴的逻辑发展从“道”出发,主要分为三条主线:一是作为建构方式的范畴,其中具代表性的范...
马正应
关键词:意境范畴审美指向逻辑发展审美心理
文献传递
先秦中和与非中和思想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中和作为先秦儒家的审美标准,偏重于礼义教化。同一时期与之并存的道家的非中和观念,要么是对中和观念的彻底背离,要么对其具有调节和纠偏的作用。如果说中和是建构、是秩序,那么非中和则是解构、是对中和秩序的消解。道家在解构儒家偏于礼义教化结构的同时,也建构了强调真性情的美学原则。
龙必尧马正应
关键词:先秦
荀子无美而乐与虚静的美学思想辨析
2009年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静"与"动"是辩证的关系,并由此进入"大清明"境界。"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是一种精神态度,"大清明"是一种境界,而"虚壹而静"是持有这种态度、达到这种境界的手段。
马正应
关键词:荀子虚壹而静
退溪之乐及退溪美学的成立根据
2008年
退溪美学,以理气性情论为哲学基础,本于庄敬涵养,通过日用践履,达于"乐"的人生境界。其"乐"的概念是现代术语"美"的代名,纯粹天理之乐与纯粹审美之乐是人生二境界,为气禀之清,是人格美的完成。退溪美学的成立根据,即在于通过身心性情的体验以通天理;以感性的身心体验,体味涵咏,达到"乐"的境界和天理的善的目的。
马正应
关键词:性情践履美学
退溪状化育流行的理路与现实价值
2008年
退溪以理为本,一切自然物皆状化育流行,为理之用,因而退溪的自然必然深深地打上道德彝伦的烙印,其自然美是道体的流行发见。除了继承传统的比德思想,退溪还强调从自然山水中体验天理之流行外,注重身心与自然的统一。退溪的"自然"哲学思想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
马正应
关键词:哲学思想
政治审美化:瓦尔特·本雅明论法西斯主义和先锋派
2016年
博夏特主张形式的美学迫切性,将非自律艺术限定为权力的实际表达;劳伦斯认为危机在于真实性自身的特殊特征及其感官的枯萎、本性的破坏和美的消失。两人的共同特征是以艺术的人格化解决现代性的破碎整体,其基石是瓦尔特·本雅明后来称之为"政治审美化"的范畴。卢卡奇指出整体性的缺失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建构,要求形式的世界——美学——成为可以投射到碎片化世界的连续模型,本雅明的探讨保留了卢卡奇的某些元素。本雅明为通俗艺术形式辩护,对普遍意义上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对电影的解放力量明显充满信心。其法西斯主义批评将其美学判断转入政治领域。在他看来,社会现代化的解放潜力受到法西斯主义的妨碍,法西斯主义调用美学范畴来阻止传统社会秩序的解体。本雅明将法西斯主义指称为政治审美化,不过这一定义最终太过狭隘,同时又可能过于宽泛。
罗素·伯曼马正应甘锋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
阳明快乐情感的减法智慧--从“说”“乐”“不愠”说起
2023年
阳明与程朱理学家对“说”“乐”“不愠”等快乐情感的理解和阐释,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朱熹等理学家运用的是从无至有、沿前往后、由易到难的加法,这种方法体现出有得与未得的结果及相应的乐与不乐的情感。但阳明认为乐是心之本体,良知不滞于亦不外于七情,本体之乐不同于亦不外于七情之乐。故而在阳明看来,“只求日减,不求日增”的情感减法才是简易透彻、轻快脱洒的致知之功。这一方法显现着良知内向觉醒与外向去蔽的相统一,从而袒露了本体之乐的智慧。
马正应
关键词:加减法
李退溪文道观与时调《陶山十二曲》
2013年
李退溪秉承了朱熹的文道思想,认为道在日用亦在文艺,诗为末技但可正心,端庄于诗书方可近道。其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在于发挥文学的感化功能来陶冶情性。他创作的时调《陶山十二曲》,缘情言志,以委婉的抒情手法表达真情实感,以期荡涤鄙吝,感发融通而达教化之目的。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融于朝鲜本土时调,对朝鲜李朝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正应闵胜俊
关键词:文道温柔敦厚
顾于山林之间,夙知有可乐也——退溪《陶山记》解析
2014年
退溪散文《陶山记》分四个部分记述了陶山的地理情况、陶山书堂的建立缘由和过程以及书堂构造、作者在陶山的生活和心态以及组诗创作的缘由、山林之乐的议论等内容。第一部分描述全景,第二部分渲染局部,由第一、二部分对静态环境的书写转入第三部分对动态生活的描绘,最终以第四部分的议论作为旨归,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在语言运用上,或精致典雅,擅用四字句;或平实朴素,有用典处也平实易懂。该文叙事兼议论,情贯其中,是退溪关于书院教育思想和山水之乐思想的散文表述。
马正应
关键词:书院
迂回于“哲学”与“智慧”之间——于连汉学研究策略及其启示
2011年
于连的研究方法是"迂回",即通过与西方文化完全异质的中国这个"他者"来反思西方自身,其中,西方和中国处于平等地位而互为"他者",二者的差别在于一为"哲学",一为"智慧"。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思想不重思辨、不切矛盾、不问真理、不求本质,只是在看似平常的无尽的言说中敞开意义而不追求有体系的理论建构。其"哲学"与"智慧"的区分及其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学的构建问题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马正应
关键词:迂回哲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