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伟
- 作品数:1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陶行知诗教的美学特征
- 2013年
- 陶行知是近现代诗教的典范,其诗教核心指向了教人求真和创造性教育实践,其诗教之美指向教育之美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可分割的精神价值关系和儿童真正自我实现的成长实践活动。陶行知诗教美学的逻辑起点由五个方面构成:构筑儿童大众的主体性实践、酝酿实践中的教育生活之美、酝酿儿童成长实践的诗意、促进儿童内在自然的人化和根植于大众的文化实践。点燃教人求真的诗化之美、培育教人求真的博爱之美、彰显教人求真的灵性之美、诗化教人求真的创造之美、蕴含普度大众的浅易之美等,构成了陶行知诗教美学的基本内涵。
- 顾伟
- 关键词:陶行知诗教求真美学特征
- 个人实践知识:研究型教师应对教育情境的有效知识
- 2010年
- 研究型教师应对教育情境所凭借和运用最多的是个人实践知识,研究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最大的差异在于是否拥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以及能否有效运用此类知识回应和应对教育教学情境。研究型教师通过理性地、个性化地、创造性地应对教育情境而彰显出个人实践知识的魅力,而反思是充盈丰实研究型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的有效途径。
- 顾伟周杰
- 关键词:个人实践知识研究型教师教育情境
- 研究型教师:被丰富的教师专业成长内涵与实践
- 2011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研究型教师内涵的实践解读与理论解读日趋丰富多彩,研究型教师也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重要的概念之一。这一概念的历时发展,揭示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多方面内涵:即解读研究型教师内涵感性路径、理性路径之间的转化,拓展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对研究型教师内涵及其实践的多元化解读,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可持续性的、综合化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再塑造,丰富了教师专业的实践内涵;教师对研究型态度的再选择,满足了教师重建职业实践意义的现实需求。
- 顾伟
-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教师专业成长
- 微观成长:研究型教师成长的一种策略
- 2009年
- 在研究型教师成长策略研究中,微观成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视域。微观成长对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和生成价值,它基于成长的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通过切入点、激发点、根本点的构筑促进研究型教师从成长的现象深入到成长的本质。研究型教师的微观成长切入点是微观,立足实践的草根、丰富微观成长的生态、转化注意和操作的视角、解决微观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建构研究共同体等是发展的基本策略。
- 顾伟
-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 我国“研究型教师”内涵解读的历史回溯
- 2011年
- "研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概念。我国学界对其有实践操作型、对比研究型和学术型等解读,解读过程历经感性到理性、实践到理论的变化。解读的意义有四:一是丰富教师专业内涵及其深度、广度;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践,丰富实践内涵;三是创新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和方法;四是确立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实践者、研究者双重身份;五是帮助教师成就专业成长。
- 顾伟
-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历史回溯
- 《陈情表》作者李密考
- 2015年
- 一、问题的提出《陈情表》入选教材后,李密其人,多困扰一些师生。有人认为他"气节全无,表现出十足的奴性,是一个可悲、可鄙、令人唾弃的软弱文人";有人认为他"在严酷的司马政权的统治下小心求得生存";有人认为:"李密明明是处处以祖母为借口,这岂不是在利用祖孙之名,这岂不是不孝?"问题出于两端:一是望文生义,附庸有余;二是不求史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孟子云:"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那么,李密其人何如?
- 顾伟
- 关键词:《华阳国志》《晋书》理趣
- 培养农村小学研究型教师的问题与对策
- 2009年
- 培养农村小学研究型教师是教师培训多元化价值取向中不可回避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发展和完善的负重附着城乡师资均衡化、教育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文章在描述有关现象和分析当今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农村小学研究型教师、推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层面,提出了重构培训观、建构宏观到微观的多层次正面引导机制、形成多方联动机制、构建有效实践操作体系、研制培训培养核心指导等发展对策。
- 顾伟
-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