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主动脉瓣血栓形成误诊为冠心病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误诊为冠心病的临床资料。本例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1个月,晕厥2次入院。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入院后据既往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发作时心电图特点考虑冠心病。住院期间再发胸痛、黑蒙、晕厥1次,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状动脉疾病,复查超声心动图于人工主动脉瓣膜见串珠样密度增高影,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人工主动脉瓣膜被血栓包裹,开口缝隙多被血栓堵塞,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患者术毕病理确诊为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术后病情平稳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多具冠心病易患因素,临床易误诊,预防血栓形成可降低其误诊率。
- 韩静华尹栓利
- 关键词:血栓形成误诊冠状动脉疾病
- 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后十年猝死一例
- 2010年
- 1病例资料女,52岁。因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后10年,突发腰痛、口唇发绀、烦躁1 d入院。患者10年前在当地医院查体闻及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心房黏液瘤,在该院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左心房黏液瘤4 cm×6 cm×5 cm大小,瘤蒂根部位于二尖瓣前叶根部,病理检查符合左心房黏液瘤,术后可以从事一般体力劳动。5年前在外院诊断为高血压病,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较理想。
- 韩静华郑朝霞
- 关键词:左心房黏液瘤外科手术
- 冠心病易感人群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易感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集的30例冠心病患者情况调查,总结近10a文献报道的冠心病易感人群危险因素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易感人群危险因素。结果中老年男性是冠心病的易感人群;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易感人群的传统危险元素,血液、心血管以及情绪认知是新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传统与新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以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 韩静华
- 类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表现的双硫醒样反应被引量:3
- 2008年
- 苏素缺韩静华张宏伟
-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
-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规范性抗凝治疗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研究提高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率的方法。方法 将确诊的NVAF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和治疗,经过房颤知识、房颤抗凝知识和华法令治疗等培训及考核的研究人员对观察组进行房颤、抗凝、华法令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知识讲座及抗凝指导。观察比较1年后两组患者的规范性抗凝、缺血性卒中、大出血、微量出血、死亡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失访。两组患者规范性抗凝率均低,总的规范性抗凝率仅为11.2%。观察组规范性抗凝率(36.4%)高于对照组(15.3%)(χ^2=6.75,P<0.01)。观察组缺血性卒中率(2.0%)、病死率(1.0%)低于对照组(6.1%、2.0%),微量出血率(7.1%)高于对照组(2.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动脉栓塞率、大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详尽、正确的抗凝教育和指导可提高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率,有可能减少患者的栓塞特别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 尹绍侠于红梅王建新昝朝霞王春霞苏素缺韩静华
- 关键词:抗凝非瓣膜性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