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昆 作品数:6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宁波市第六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全髋置换术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症 目的化脓性髋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可引起明显的关节周围骨与软组织解剖畸形,全髋置换术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症面临具大的挑战,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全髋置换术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症的并发症及早期疗效观... 章军辉 凌晶 刘华 陶昆 曾志明 章云峰 何志勇 狄正林 冯建翔 徐荣明关键词:全髋置换术 化脓性髋关节炎 后遗症 文献传递 组配式ProfemurZ股骨柄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组配式ProfemurZ股骨柄是Wright公司研发的表面金刚砂涂层、两面锥度的矩形钛合金股骨柄,其最大的特点是组配式的头颈设计,能调节肢体长度、关节的偏心距和股骨柄的前后倾角,但同时带来断颈、锥度磨损、金属离子升高... 章军辉 狄正林 何志勇 方超华 凌晶 曾志敏 刘华 李明 章云峰 陶昆 王识诚关键词:髋关节 股骨柄 并发症 随访 全髋置换术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畸形继发骨关节炎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畸形继发骨关节炎的手术并发症及早期疗效观察。方法从2004年至2010年收集本组20例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畸形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行THA术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5岁。髋关节化脓性感染发生时的平均年龄为10.2岁,从始发感染至行THA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4.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8年。手术入路包括直接外侧入路(Hardinge入路)10例,后外侧入路10例;采用Kim分类法将髋臼与股骨侧的畸形进行分类,观测假体稳定性及假体周围骨溶解,采用Harris髋评分行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Brooker方法判断异位骨化。结果根据Kim分类法,属于Ⅰ型9例(45%),Ⅱ型4例(20%),Ⅲ型7例(35%)。术中发生股骨骨折3例,1例患者下肢延长4cm后坐骨神经麻痹,无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病例。X线随访结果:髋臼未发现>2mm的移位及外展角的变化;2例在髋臼上方出现>2mm囊性变,提示有骨溶解,2例股骨柄下沉2.5mm,1例股骨柄Gruen2区出现>2mm囊性变,上述患者均无临床不适,予以严密的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6.8分,术后平均为88.5分,有统计学差别(t=12.32,P<0.01)。异位骨化:BrookerⅠ型有2例,Ⅱ型1例。结论 THA是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畸形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前严格的病例筛选与评估、良好的手术技术、正确的假体选择是获得术后良好疗效的关键。 章军辉 凌晶 刘华 陶昆 曾智敏 章云峰 何志勇 狄正林 冯建翔 徐荣明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2年3月,接受THA治疗的12例13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40~68岁,平均55.6岁。左髋5例,右髋6例;双髋1例。髋臼骨折至THA时间为12~240个月,平均65.7个月。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8.8±9.5)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0例10髋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4.8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6.5±8.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0,P=0.006)。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无不稳定发生,1髋股骨柄假体下沉2 mm,2髋发生假体周围骨溶解。2髋发生异位骨化,根据Brooker分级标准Ⅰ、Ⅱ级各1例。结论 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可获满意近期疗效,其中术前严格适应证选择、病理评估与合适的髋臼重建方法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章军辉 凌晶 刘华 陶昆 曾志明 章云峰 何志勇 狄正林 冯建翔 徐荣明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对照研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全髋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操作特点、手术创伤、手术并发症与短期随访结果。方法从2004年至2012年收集在我院行全髋置换术治疗的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章军辉 凌晶 刘华 陶昆 曾志明 章云峰 何志勇 狄正林 冯建翔 徐荣明关键词:全髋置换术 髋臼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文献传递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膝置换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膝置换术后发生的12例ACPO病例(ACPO组),与同期行人工全髋膝置换术的853例(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ACPO的发生率,分析2组间年龄、性别、手术类型、麻醉ASA分级、临床表现、放射学征象、发生时间、治疗方法、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ACPO总的发生率为1.4%,初次全髋置换术ACPO的发生率(1.3%)高于初次全膝置换术(0.4%),翻修手术(5.0%)高于初次置换手术(1.0%),全髋翻修术(5.5%)与全膝翻修术(4.0%)ACPO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PO组的平均年龄为(78±12岁,对照组为(71±13)岁;ACPO组男女之比为5:1,而对照组的男女之比为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A分级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PO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5d,12例均有腹胀,8例有恶心或呕吐,3例有腹痛;放射学上均有结肠扩张,3例有小肠扩张。治疗上所有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及口服石蜡油,3例给予肛管排气,1例严重患者行结肠镜辅助下肠道减压,无死亡病例。ACPO组平均下床时间为(5.0±2.2)d,对照组为(2.5±1.1)d;ACPO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6.4)d,对照组为(10.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PO好发于老年男性,绝大多数病例保守治疗有效,预后较好,但会延长术后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章军辉 凌晶 刘华 陶昆 章云峰 何志勇 狄正林 冯建翔 徐荣明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