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骁

作品数:59 被引量:42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盆地
  • 24篇四川盆地
  • 16篇勘探
  • 11篇油气
  • 9篇储层
  • 6篇地震
  • 5篇地震道
  • 5篇探区
  • 5篇勘探区
  • 4篇地层
  • 4篇地质
  • 4篇盐岩
  • 4篇震旦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气田
  • 4篇乌尔逊
  • 4篇乌尔逊凹陷
  • 4篇龙门山

机构

  • 4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9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石油西南...
  • 5篇中国石油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四川省食品药...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9篇陈骁
  • 16篇张本健
  • 13篇冉崎
  • 11篇李忠权
  • 9篇刘冉
  • 7篇文龙
  • 7篇张光荣
  • 7篇陈康
  • 7篇张旋
  • 6篇马波
  • 6篇罗冰
  • 6篇梁瀚
  • 5篇应丹琳
  • 5篇韩嵩
  • 5篇何青林
  • 4篇尹宏
  • 4篇邓波
  • 4篇于豪
  • 4篇李洪奎
  • 4篇杨华

传媒

  • 14篇天然气工业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天然气勘探与...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成都航空职业...
  • 1篇中国西部科技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3篇2025
  • 10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的地震预测技术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开拓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勘探的新局面,基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思想,针对深层开展了地震老资料的重新处理、统一解释及有利区带预测等一系列探索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了一套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的地震预测技术,包括提高成像质量的处理技术、储层裂缝预测及流体判别等技术。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不仅在西山构造上解决了地震成像难题,同时率先对四川盆地北抵广元、南达长宁、东至雅安、西抵华蓥山约96 000km2范围内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地震预测和综合评价,划分出了犍为—荣县—威远—资中—自贡有利勘探区带、安岳西南—安平店—磨溪—龙女寺有利勘探区带和隆昌东南—阳高寺—西山—铜梁—合川有利勘探区,并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蒋小光张光荣钟子川陈骁武跃东
关键词: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有利勘探区带处理解释一体化地震预测技术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45
2018年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部署的线束三维地震、重磁电资料以及ST9等井的实钻成果,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该区隐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隐伏断裂之下发育大型隐伏构造带,其地层受挤压褶皱变形,发育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以下的海相地层;(2)由南到北(1)号断裂底部滑脱层位由浅变深,从南部的寒武系滑脱,向北部逐渐转换为基底卷入,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整体抬升,越向北抬升幅度越大,断裂上下盘之间的位移距离、褶皱幅度也越大,北部相对南部上古生界构造整体抬升约1 500 m;(3)在剑阁以西—广元地区,(1)号断裂东侧整体表现出"三级台阶"的构造格局。结论认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面积达1 800 km2,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其中观雾山组和栖霞组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好,是川西北深层海相层系天然气勘探拓展寻找新突破的重要领域,具有现实的油气勘探意义。
杨跃明陈聪文龙陈骁粱瀚刘冉关旭罗冰谢忱
关键词:四川盆地隐伏构造天然气成藏条件勘探区
鄂西—渝东早寒武世裂陷槽的发现及其演化过程初探
2024年
根据地震剖面、航磁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在四川盆地东部发现了鄂西—渝东裂陷槽,初步界定了裂陷槽的西边界,并对其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简要论证。在筇竹寺时期裂陷槽呈北东向展布,其西边界介于焦石1井—利1井一线,东边界介于宜地4井—宜地3井一线。之后,在沧浪铺期经过填平补齐,裂陷槽厚度范围明显缩小,且沉降中心由长生1井向北东方的鄂参1井迁移。另外,龙王庙组整体厚度变化不大,表明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沉积时期是裂陷槽主要的填平补齐时期。在沧浪铺组沉积时期,裂陷槽于高桥一带发育优质烃源岩;而在相对较浅的双流坝地区发育优质储集岩。
周刚李忠权张本健龙伟陈骁黄梓桑钟原和源喻黎明乔艳萍
关键词:四川盆地
干燥岩石变压超声波测试下计算等效裂纹孔隙扁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燥岩石变压超声波测试下计算等效裂纹孔隙扁率的方法,涉及岩石物理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利用相应岩石物理设备,测量出干燥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及在加压情况下的超声波波速,并计算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干燥岩石的压缩系数...
李勇张本健张玺华彭瀚霖陈骁马奎蒋航钟佳倚田兴旺任纪博
处理裂缝检测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裂缝检测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裂缝检测数据中属于目标层位的沿层切片数据,裂缝检测数据用于反映地层中裂缝的分布;基于二维小波变换对沿层切片数据进行分解...
张本健王宇峰尹宏杨迅陈骁杨华邓波胡欣裴森奇郑超孙志昀王旭丽李荣容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的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的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的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分析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认为铜钵庙构造带与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在剖面特征、平面断裂特征和剖面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铜钵庙构造带为构造调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和苏仁诺尔构造带为构造变换带。
张彤李忠权蒙启安朱德丰陈骁陈均亮
关键词:构造变换带乌尔逊凹陷
龙门山北段山前复杂断褶带勘探新领域被引量:3
2022年
建立龙门山北段山前复杂构造地质模型,探讨油气勘探新领域。通过对龙门山北段地质剖面及钻井资料分析、地震剖面构造精细解释以及构造演化史恢复,结果表明龙门山北段构造具有分带分层性,横向上可划分为马角坝断裂以西的外来系统(唐王寨-仰天窝滑覆体)、马角坝断裂至侏罗系-三叠系不整合的准原地系统(山前复杂断褶带)以及侏罗系-三叠系不整合以东的原地系统(四川盆地)。纵向上,山前复杂断褶带中的双鱼石隐伏断裂将山前复杂断褶带分割为复杂冲断带(上盘)、复杂断层转折褶皱带(下盘)两个构造变形层。形成龙门山的构造环境为重力滑覆导致的前缘挤压,这是由于松潘-甘孜高原在印支期由海向陆的演变(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差异隆升,导致斜坡带上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及早中三叠世海相沉积层多期滑脱,形成地层时代新的断片在下、相对老的断片在上的倒序叠置。山前复杂断褶带中双鱼石隐伏断裂下盘复杂断层转折褶皱带发育的断裂均为地腹深部下三叠统之下的隐伏断裂,保存条件较好,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杨雨李忠权文龙龙伟张本健陈骁刘冉韩倩胡懿灵
关键词:龙门山差异隆升
川西北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地层格架新认识及地质意义
2023年
为查明川西北部地区是否发育完整的寒武系—奥陶系的地层格架,以赋予该地区地震资料新提出的德阳—绵阳拗陷地质意义以及支撑厘清该地区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从而更加精准服务于油气的风险勘探部署工作。利用野外剖面精测以及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析等手段对川西北部地区多个寒武系—奥陶系剖面的岩石类型、沉积序列以及年代归属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北部地区原定义的“筇竹寺组”顶部最大沉积年龄峰值约为505 Ma,磨刀垭组最大沉积年龄约为479 Ma;前者限定了筇竹寺组顶部的沉积时限晚于芙蓉世,后者限定了其沉积时限晚于中奥陶世。综合表明研究区可能发育连续的寒武系—奥陶系,并非缺失中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②川西北地区寒武纪—奥陶纪时期发育潮坪→浅水陆棚→滨岸→三角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经历了细粒碎屑岩→粗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沉积充填过程。③沉积环境可能受到加里东期的郁南、都匀、广西等多幕次构造运动的影响。④研究结果不仅为前人新提出的该地区发育寒武纪—奥陶纪局部拗陷提供地质证据,而且为四川盆地西北缘构造—沉积格局的进一步厘定奠定了基础。
张亚李勇陈骁李成龙龙虹宇刘冉钱红杉侯乾黄茂轩王启宇陈曦向柱
关键词:地层格架
一种识别多次波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识别多次波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工区的时间层位数据和测井数据;根据时间层位数据和测井数据,确定地震工区的波阻抗体;将波阻抗体转换为一次波反射率;根据一次波反射率和测井数据,正演合成一次波地震记录...
戴晓峰甘利灯贺维胜邓志文张旋陈骁陈康张明孙夕平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凝析油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025年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蓬深10井在上二叠统长兴组发现凝析油,拓展了四川盆地液态烃保存的深度下限,亟需明确其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为此,应用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全油色谱、金刚烷、全二维气相色谱、芳烃色质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及烃源岩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兴组凝析油成熟度为1.59%~1.75%,金刚烷指数和甲基菲指数等参数均揭示凝析油处于高成熟热演化阶段。②长兴组凝析油主要源于龙潭组煤系烃源岩;凝析油以环烷烃和芳烃化合物为主,芳烃化合物中联苯系列化合物含量达48.6%;凝析油全油碳同位素偏高(-26.4‰),与龙潭组干酪根碳同位素相似;类异戊二烯烷烃中姥鲛烷占优势,Pr/Ph值为1.73~1.85,凝析油烃源岩沉积于弱氧化沉积环境。③地质历史中未达到液态烃类完全裂解的温度、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改造强度弱以及异常超高压的共同作用是凝析油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结论认为,长兴组凝析油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产物,在龙潭组/吴家坪组烃源岩发育且后期未遭受TSR强烈改造的区域有望发现更多的长兴组凝析油;该研究认识为在四川盆地继续寻找长兴组凝析油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龙罗冰谢增业张本健武赛军张斌谢武仁陈骁刘博文崔会英孙豪飞冉钰国建英明盈徐亮陈大伟
关键词:四川盆地长兴组凝析油异常高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