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飞帆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增强复合材料
  • 3篇颗粒增强复合...
  • 3篇合金
  • 2篇熔体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疲劳
  • 2篇外层
  • 2篇离心铸造
  • 2篇浇包
  • 2篇合金熔体
  • 2篇发动机
  • 2篇发动机缸套
  • 2篇缸套
  • 2篇SIC
  • 2篇SICP
  • 2篇A356
  • 2篇充型
  • 2篇充型过程

机构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陈飞帆
  • 5篇赵海东
  • 3篇孙凤振
  • 2篇卢德宏
  • 2篇董普云
  • 2篇杨真
  • 1篇李俊文
  • 1篇胡启耀
  • 1篇蒋业华
  • 1篇赵宇
  • 1篇魏绍生
  • 1篇朱刚
  • 1篇陈振明
  • 1篇周明

传媒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铸造技术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充型过程多相流数值模拟的研究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article-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简称PMMCs)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各向同性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在现代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封装等方面得...
陈飞帆
关键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充型过程
石墨形态对铸铁热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板状带V型缺口的HT200、RuT340和QT600试样,通过对试样进行反复加热、冷却的方法,研究了石墨形态对铸铁热疲劳性能的影响,为金属锭模的合理选材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热循环过程中,微裂纹总是起源于石墨相;微裂纹产生后,主裂纹通常是沿着石墨和石墨间最近的基体扩展;在20-650℃间的热循环条件下,球墨铸铁的抗热疲劳性能最好,蠕墨铸铁次之,灰铸铁最差。
陈飞帆卢德宏蒋业华杨真
关键词:石墨形态铸铁热疲劳热循环
纳、微米Al_2O_3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搅拌摩擦加工(FSP)制备纳、微米氧化铝颗粒单一增强以及混杂增强的A356铝基复合材料,并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0.5~3.0MPa载荷范围内,在相同载荷下,混杂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都低于两种单一增强的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随着载荷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都增加,但是混杂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加最快,微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最慢;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在复合材料磨损亚表层都发现机械混合层的存在,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有一定的影响。
杨真卢德宏陈飞帆魏绍生周明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磨损量
A356/SiC_p垂直向上吸铸增强颗粒的流动与分布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A356/10%SiCp(100μm)垂直向上吸铸件,采用显微数字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铸件不同位置SiC颗粒的含量。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充型过程的数学模型,完成了实验铸件复合材料流动与SiC颗粒分布的模拟。对模拟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充型开始部位型壁附近出现SiC颗粒富集层;随着充型距离的增加,SiC颗粒向铸件型腔中心运动,在铸件前端中心部位SiC颗粒含量稍高;沿充型方向,铸件中SiC颗粒含量降低。
孙凤振赵海东赵宇董普云陈飞帆
关键词: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一种双层材料发动机缸套的铸造成形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材料发动机缸套的铸造成形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双浇包浇注与传统离心铸造相结合的方法,在离心铸造时先浇注定量的外层材料轻合金熔体,再浇注内层材料所使用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熔体;凝固后得到径向外层为轻合金材料,...
赵海东陈飞帆孙凤振
6061和SiC_p/6061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SiC_p/6061复合材料和6061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进行研究,并结合Avrami-Johnson-Mehl方法分析SiC_p的加入对6061铝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的影响,计算出连续升温过程中各亚稳相的析出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SiC_p抑制6061铝合金GP区的形成,促进β″相、β′相和Q′相、β相和Q相的析出。计算各相析出动力学表达式及TTT曲线,利用硬度测试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朱刚赵海东陈振明陈飞帆胡启耀
关键词:析出动力学TTT曲线
一种双层材料发动机缸套的铸造成形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材料发动机缸套的铸造成形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双浇包浇注与传统离心铸造相结合的方法,在离心铸造时先浇注定量的外层材料轻合金熔体,再浇注内层材料所使用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熔体;凝固后得到径向外层为轻合金材料,...
赵海东陈飞帆孙凤振
铅锭模热—应力耦合模拟及其结构优化研究
锭模是铸造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设备。在浇注铸锭的过程中,锭模受到高温和热应力的作用,表面容易产生热疲劳裂纹而失效,因而热疲劳是锭模最常见的失效形式。热疲劳开裂不仅缩短了模具寿命,而且还降低了铸锭表面质量。因此,研究锭模在工作...
陈飞帆
关键词:热疲劳数值模拟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356-10%SiC particle composite castings at different solidification pressures被引量:6
2013年
A356-bas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with 10% SiC particles of 10 rtm were fabricated by stir casting and direct squeeze casting process under applied pressures of 0.1 (gravity), 25, 50 and 75 MPa.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cast and T6 heat-treated casting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applied pressures increase, the casting defects as particle-porosity clusters reduce and the incorporation between the particles and matrix can be improved. The tensile strength, hardness, and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essures. Compared with the as-cast composite casting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the heat-treated casting are improved whereas CTEs tend to decrease in T6-treated condition. For the gravity cast composites, there are some particle-porosity clusters on the fracture surface, and the clusters are hardly detected on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samples solidified at the external pressures. Different fracture behaviors are found between the composites solidified at the gravity and imposed pressures.
董普云赵海东陈飞帆李俊文
关键词:MICROSTRUCTURE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