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峰
- 作品数:44 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选择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超选择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及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粤北人民医院STEMI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10)和对照组(n=100)。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发病12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冠脉口注射替罗非班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放置药物支架;试验组通过抽吸导管超选择冠脉闭塞处注射替罗非班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放置药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为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TIMI帧数)、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cTnI峰值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未见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分别是[(29.25±10.22)s比(37.46±11.32)s,P=0.046],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分别是188(80%)比67(67%),P=0.091],CK-MB峰值分别是[(380.68±298.41)U/L比(425.33±317.62)U/L,P=0.202],eTnI峰值分别是[(12.31±10.08)ng/ml比(15.18±10.89)ng/ml,P=0.191],cTnI峰值时间分别是[(17.25±10.72)h比(19.01±11.22)h,P=0.277],可见试验组在数据上比对照组有着更好的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0%)比18(18%),P=0.954],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13%)比11(11%),P=0.926],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超选择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相比冠脉口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能更好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肌灌注水平。
- 唐良秋梁家荣陈云宪张晓静徐新陈宝峰陈锦峰孙维倩刘素芳
-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血栓抽吸
- 超声引导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前臂血肿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加压包扎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TRI)术后前臂血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26例TRI术后出现非穿刺点前臂血肿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组和单纯改良加压包扎组,比较其临床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情况匹配。与单纯改良加压包扎组比较,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组在一次性止血成功率(96.8%vs.85.7%,P=0.027)和张力性水疱发生率(4.8%vs.17.5%,P=0.023)均有显著的优势,并且没有病例需进一步行CTA检查(0 vs.6.3%,P=0.127)或介入止血(0 vs.3.2%,P=0.476)。两组均没有病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操作简单经济,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TRI术后非穿刺点前臂血肿的首选方法。
- 邓芸陈宝峰唐良秋肖雨雄陈锦峰张子妍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入路超声检查
- 荷叶碱通过上调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荷叶碱是否通过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影响动脉内皮细胞增殖。方法分别使用不同质量浓度(0 mg/L、10 mg/L、20 mg/L、50 mg/L、100 mg/L)的荷叶碱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24 h,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SDF-1和CXC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体外内皮细胞小管形成实验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荷叶碱对HAEC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SDF-1、CXCR4蛋白和mRNA在荷叶碱组HAEC中表达升高,在50 mg/L荷叶碱组中表达最显著。荷叶碱组HAEC体外小管形成能力与荷叶碱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在50 mg/L荷叶碱组中最明显。结论荷叶碱可能通过上调SDF-1/CXCR4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 陈云宪唐良秋梁家荣张社兵陈宝峰陈锦峰
- 关键词:荷叶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血管再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早期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急性STE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患者抽静脉血检测术前及术后30 min血清IMA浓度,计算IMA的变化(△IMA),常规记录患者一般信息、手术情况、心脏危险指标及住院治疗情况,追踪住院期间及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34例患者发生MACE.以△IMA=21.175 U/ml为临界点,对预测STEMI患者行pPCI再灌注治疗后1年内发生MACE的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73.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3(95% CI 0.735~0.891,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MA(P=0.024)、心功能衰竭(P=0.006)、BNP(P=0.012)、年龄(P=0.017)、病变血管数目(P=0.039)是独立预测1年内MACE的主要因素.结论 对于STEMI并行pPCI的患者,再灌注早期血清IMA变化是其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良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 唐良秋徐新马绍春张社兵何凤屏陈宝峰陈锦峰何文飞成锦
- 关键词:缺血修饰白蛋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
-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PCI术中的应用
- 目的总结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并应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的AMI患者148例,对其手术近期预后(随访术后3个月至12个月的生存率、急性...
- 唐良秋徐新马绍椿陈锦峰万槐斌陈宝峰孙维倩刘素芳
- 关键词:洗脱支架AMI罪犯血管PCI
- 文献传递
- 血浆凝溶胶蛋白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且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粤北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发生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206例( STEMI组),同期148例稳定型心绞痛并行择期PCI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及8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3、5、7、9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同法取健康对照组血液行相同检测。常规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相关生化检查及手术情况、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等,随访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发生情况。比较各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分析其与STEMI的关系。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STEMI组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入院后不同时相点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根据STEMI患者随访1年内预后情况分为MACE组及非MACE组,发现MACE组入院后第1、3、5、7、9天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3.2±6.8) mg/L比(70.1±11.2) mg/L, P =0.048;(40.2±7.3) mg/L 比(64.3±7.8) mg/L, P =0.033;(30.9±10.0)mg/L比(57.7±13.4)mg/L,P =0.027;(22.5±8.8)mg/L 比(55.6±9.2)mg/L,P =0.012;(23.3±7.4)mg/L比(69.8±12.7)mg/L,P=0.004]均显著低于非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第7天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降至最低值。根据1年内预后情况再将MACE组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死亡组入院后第1、3天血浆凝溶胶蛋白水�
- 梁家荣唐良秋陈云宪范文茂陈宝峰陈锦峰刘相应陈兆基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P-PLA2与MMP-9血浆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索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浆水平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高危人群的临床价值,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其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狭窄者28例、ACD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28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抽取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的表达水平,ACS患者除入院时采集血液标本外,还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再采集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1)ACS组患者LP-PLA2血浆水平(706.00±149.91)ng/mL高于SAP组(427.75±44.58)ng/mL和健康对照组(267.69±92.67)ng/mL(P<0.001),同样ACS患者MMP-9血浆水平(7.06±6.22)ng/mL高于ACS组(2.45±1.23)n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1.84±0.46)ng/mL(P<0.001);(2)在ACS组中,冠脉支架术后1个月患者LP-PLA2水平(520.00±30.36)ng/mL和MMP-9血浆水平(2.52±1.54)ng/mL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1);(3)ACS患者组中血浆LP-PLA2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018,F=6.032,P<0.05)。结论 (1)冠心病患者尤其是ACS患者血浆LP-PLA2和MMP-9水平升高,提示LP-PLA2和MMP-9作为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2)ACS患者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水平有显著相关,提示二者可以联合作为ACS的生物标记物;(3)ACS患者PCI术后LP-PLA2和MMP-9下降,提示ACS患者经积极冠脉PCI治疗后,冠脉病变趋于稳定。
- 陈锦峰徐新马绍椿唐良秋张社兵江志平范文茂尹建国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 早期及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不同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早期及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粤北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其中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80例)PCI术前3 d开始行右上肢缺血预适应,用血压计袖带压迫肱动脉。将血压计加压至200 mmHg(1 mmHg=0.133 k Pa),持续5 min后放气休息,间隔5 min,重复3次,共耗时30 min;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80例)PCI术前2 h开始行上述方法。比较PCI术中参数及术后24 h心肌肌钙蛋白T(c 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中无心肺复苏、电除颤、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发生。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术中胸痛[2.50%(2/80)比8.75%(7/80),P=0.018]、术中心律失常[0(0/80)比5.00%(4/80),P<0.001]、术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1.25%(1/80)比6.25%(5/80),P=0.024]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术后24 h cTnT[(11.52±2.41)pg/ml比(27.53±4.78)pg/ml,P=0.021]、CK-MB[(14.11±2.87)pg/ml比(30.23±5.17)pg/ml,P=0.032]均较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 h 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K-M生存曲线显示,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较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3.75%比13.75%),经Breslow检验P=0.024,提示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比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患者有更强大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改善患者术后12个月预后。
- 梁家荣唐良秋陈云宪张社兵范文茂陈宝峰陈锦峰刘相应侯进辉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肌钙蛋白T预后
- 急诊PCI术前使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预防慢血流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急诊PCI术前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预防慢血流的作用。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共128例,按单双顺序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术前给予静推替罗非班并持续静滴至术后。B组为对照组,术前未使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慢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急诊PCI术,其中B组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术后1天死亡,其余127例康复出院。两组均有慢血流或无复流出现。其中A组4例,3例发生在右冠脉,1例发生在前降支;B组为12例,右冠脉7例,前降支4例,回旋支1例。两组出现慢血流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慢血流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唐良秋徐新马绍椿陈宝峰万槐斌陈锦峰孙维倩刘素芳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超选择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比较经抽吸导管超选择至罪犯血管病变闭塞处前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治疗与经指引导管于罪犯血管开口处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靶血管肉眼可见(两位手术医师同时判断)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经指引导管于罪犯冠状动脉开口注射替罗非班再行血栓抽吸术;B组56例,经抽吸导管于罪犯冠状动脉闭塞处前注射替罗非班再行血栓抽吸术。A组又分A1组26例、A2组30例,B组又分B1组31例、B2组25例,A1、B1指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或回旋支,A2、B2指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且为分叉前闭塞。比较各组患者血栓抽吸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出血情况及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病变血管支数和罪犯血管分布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1组行血栓抽吸1 min后[19例(73.1%)比27例(87.1%),P=0.04]和支架释放后即刻[22例(84.6%)比30例(96.8%),P<0.01]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Ⅲ级占比高于A1组。A2组和B2组给药前、血栓抽吸1 min后、支架释放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中度出血和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住院期间[4例(15.4%)比2例(6.5%),P=0.03]及术后3个月[3例(11.5%)比1例(3.2%),P<0.01]的MACE发生率高于B1组,而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和B2组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病变血管为左冠状动脉的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至病变闭塞处前给药对预防慢血流/无复流及减少患者短期(3个月内)MACE发生率效果可能会更好,而对于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且�
- 唐良秋张晓静陈云宪徐新马绍椿陈宝峰陈锦峰梁家荣孙维倩刘相应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导管